袁嘉儀
摘要:伴隨素質教育時代的到來,現代教育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更細致的要求,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日益突出。愛國主義培養作為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理念的關鍵因素,教師要借助愛國主義教育來實現教學的發展及學生能力的提升。歷史教師要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發揮愛國主義教育的功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為其未來發展做好充分保障。
關鍵詞:高中歷史;愛國主義教育;教學研究
高中歷史課程性質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培養學生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的學科。學科的根本性質決定了高中歷史教學對于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所謂價值觀教育,是指學校按照社會發展的要求,以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為核心內容,在教學活動和實踐中,促使個體在觀念上獲得發展。在當今社會發展的大潮下,教師尤其應該注重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價值觀教育,這既是社會的需要,也是高中學生成長的必需,對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和個性的形成,均有著積極意義。因此,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著眼于學生價值觀的培養,為學生成長、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
(一)時代的需要
當今時代是一個重大變革發展的時代,人類社會進入了知識密切交流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這對中國而言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教育界亦是如此,高中階段的學生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上升,國內外的分裂勢力更是不甘心。這就更加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正確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國家觀,從而不斷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深入地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讓愛國主義真正深植學生內心,從而增強學生將來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愛國主義是歷史教育的靈魂
對祖國歷史的了解可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學習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明歷史,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與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自信的源泉。在歷史教學中,中國古代史的學習可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中華民族歷經千年歲月,曾經的輝煌、文明與強盛令世人刮目相看。中國遠古的居民,夏、商、周的奴隸社會,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唐的繁盛,宋的發達,元的廣博,明清制度的調整……五千年的文明史留下多少璀璨的文化與令人嘆為觀止的歷史遺跡,無不令世人趨之若鶩、爭相觀看。作為中華民族的后代,何等驕傲自豪!面對壯麗的歷史畫卷、舉世矚目的人類遺跡、世界爭相學習的文化藝術傳統,青年學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油然而生。近代史的學習又要讓學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1840年英國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面對落后的中國,列強蜂擁而至,中國人民從此生活在疾苦之中,沒有生存的自由選擇,泱泱大國被動地任人宰割。中華兒女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復興,走上了探索、學習的道路。洋務運動向西方學習技術,戊戌變法進一步學習西方制度,新文化運動深入到思想領域,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更讓中華兒女看到了新的希望,歷經幾代的拳拳愛國之心的仁人志士助我中華擺脫奴役。百年的抗爭史,愛國將士拋頭顱、灑熱血與日寇拼命抗爭,結束了被日寇侵略欺凌屈辱的歲月,換來了今天來之不易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國、振興。中國偉大的歷史人物在新中國的建國偉業中,為人民的生存尊嚴堅貞不屈、視死如歸,這些足以激起青年學生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責任心?!吧倌陱妱t國強”是一句永不過時的名言。歷史教師在歷史史實的講述中,要讓學生明白應做一個有祖國尊嚴、有愛國之心的民族繼承者。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融合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
伴隨社會的不斷發展及教育理念的不斷完善,素質教育賦予了高中歷史教學更為深刻的內涵。現代教育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并將此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目標。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側重教學方式的革新并關注學生的整體能力發展,這對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積極影響。
(一)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
傳統文化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將其與高中歷史教學結合,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同時也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為此,高中歷史教師要從實際出發,結合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在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構建一個可以培養學生歷史綜合素養的教學平臺。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還能確立學生的正確認知,使其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傳統文化是我國歷史長河在發展中沉淀而成的精粹,其中包含愛國主義思想及異常豐富的民族特色內容。高中歷史教師若能將這些內容與歷史課程教學相結合,通過優秀民族文化的講解,就可以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使學生對愛國主義的內涵有更深刻的認知,有利于學生將愛國主義內化于心,推動歷史教學的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規劃教學流程時,首先要做的是豐富教學內容,完善課程體系,借助多元教學方法來改善歷史教學單一的教學模式,強化教學效果。
(二)培養學生民族認同感與自豪感
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記錄下來的是無數波折。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在各領域不斷實現科技突破,嫦五攬月帶壤歸、蛟龍潛海造輝煌,這些無不體現出我國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如果教師能將這些內容融入教學,就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與自豪感。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學生可以在教師引導下回顧屈辱的歷史,認識到當今幸福來之不易,我國光輝燦爛的悠久文明以及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是民族生命力頑強、百折不撓的重要表現,進而培養學生擁有正確的民族認知。
綜上所述,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高中歷史教學中,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學生對相關教學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高中歷史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圍繞新時期教學思想與學生的能力發展,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邱堂福.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愛國意識的培養[J].當代教研論叢,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