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英
1.背景分析
一年級信息技術課主要以“電腦繪畫”為主,旨在養學生的鼠標操控能力以及簡單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金山畫王”是一個專為兒童設計的簡單繪畫工具,但它又擁有著許多不簡單的功能,使得繪畫作品生動活潑。由于一年級學生年紀小,對計算機充滿了神秘感,使得他們對此課程學習興趣濃厚,探究欲也十分濃烈,又加上“金山畫王”工具的多樣性,使得學生在上“電腦繪畫”這一課程時出現的通病為:不顧作品的美觀性,隨心使用自己喜愛的工具,導致最后畫面一片狼藉。雖說掌握了計算機操作方法,卻失去了“感悟美,創造美”的能力。《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將美學教育融于信息技術課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與作品的創意水平。接下來將以一年級下學期信息技術課《仙女袋的秘密》中的美學教育案例闡述如何提升學生的想象力來創造美。
2.案例描述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為:掌握仙女袋的組成及使用方法;正確使用仙女袋中的各種工具繪圖;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掌握三種樣式仙女袋(單張仙女袋、靜態仙女袋、動態仙女袋)的功能及使用方法,通過觀察、思考和想象,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教學策略
1.情境創設:通過創設童話情境,讓學生對畫面充滿故事感,學會豐富作品,明確創作目的。
2.主題作品展示:通過大量主題豐富的作品展示,讓學生觀察思考,學會想象與創作。
3.作品互評:通過欣賞別人的作品并進行評價,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室、課件、金山畫王軟件。
(五)案例回放
1.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師:從前,在一座美麗的花園城堡里,住著一位善良的老奶奶,大家都親切地稱呼她為“西風婆婆”。西風婆婆雖然有一個很大的花園,但她卻十分憂傷。
觀察:小朋友們看看西風婆婆的花園,你能猜出西風婆婆傷心的原因嗎?(因為西風婆婆的花園里花特別少,并且只有一種顏色,所以她很難過。)
師:但是,突然有一天早晨,西風婆婆走到花園里,她大吃一驚:原來花園里長出了各種各樣的花!
思考:小朋友們猜猜看這些花是哪兒來的?
生思考交流,指生發言。
師:原來,這些花是一群可愛的花精靈不忍心看到善良的西風婆婆傷心,悄悄來到花園里播下了花的種子!
聽老師這么一講,小朋友們有沒有覺得老師的這幅畫變得不一樣了,請小朋友們為老師這幅畫取個名字,生取名:《神秘的花園》。這幅畫是老師在“金山畫王”中創作的,小朋友們知道老師用了什么工具嗎?它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工具——仙女袋!(板書課題)
2.新課講解
請小朋友們跟著老師一起來畫一畫這幅《神秘的花園》。首先我們需要找到花園圖,它在哪里呢?圖庫→背景→矢量風格背景。花精靈來播下花種子,花精靈又在哪兒呢?仙女袋。誰能找到仙女袋的位置?(指生演示操作)仙女袋的位置:畫板→仙女袋。此時,鼠標指針變成了仙女袋的樣子。在工具選擇區出現了三種仙女袋。(師生共同演示完成花精靈、花種子、花朵的繪制)
(1)單張仙女袋(花精靈)
選中需要的圖片,用鼠標在畫紙上單擊,就可出現一張圖片,按住鼠標拖動可出現多張同樣的圖片。
5.靜態仙女袋(花種子)
這里看似一張的圖片實際上是一組圖片,每一組都由多張小圖片組成。選擇圖標,用鼠標在畫紙上單擊,就可以出現一組圖片,按住鼠標拖動可出現多組圖片。
6.動態仙女袋(花朵)
這里看似一張的圖片也是一組圖片,每一組圖片都是由許多動感十足的小圖片組成。選擇其中一組,用鼠標在畫紙上單擊,就可出現一張會動的圖片,按住鼠標拖動可出現多組會動的圖片。
3.操作練習:小朋友們現在就動手畫一畫這幅《神秘的花園》吧!
4.鞏固提升,自由創作
我是小畫家:通過剛才的學習,小朋友們已經學會了如何使用仙女袋,現在就請小朋友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利用所學的工具創作一幅美麗的圖畫吧!
老師也畫了幾幅,想請小朋友們先來欣賞一下老師的畫:“青青草原”、“夏日海洋”、“魔幻森林”、“外星奇遇”。老師的每一幅畫都有主題,這是因為老師在畫畫之前知道自己要畫什么才能讓圖畫變得漂亮,而不是像有的小朋友,喜歡什么就往上畫什么,自己畫得很開心,但最后的作品別人都看不懂。我們既要學會使用計算機工具,也要學會用好它!
學生完成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5.作品展示與評價:被展示作品的學生先向大家說說自己作品的創作意圖,然后其他同學給予評價,說說作品的優點與不足,最后教師評價總結。
3.教學回顧與反思
(一)創設美學情境,讓學生渴望創造
要想讓學生能夠創作出美的作品,首先就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美。在上述案例中,創設了一個有美學氛圍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來感受美,進而渴望創造美。學生通過故事情境的營造,便知道了一幅充滿美感的繪畫作品應當是有故事、有內容、有主題的,而不是任意的涂鴉。“邊講故事邊繪畫”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會了在想象的空間里創作作品,能讓作品變得更加鮮活。
4.主題作品欣賞,激發創作靈感
在學生創作的初始階段,通過大量優秀作品的欣賞,教師適當地進行點撥,能夠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讓學生將技術和藝術有效地結合起來,打開學生的創作思路。因此,在案例中的“自由創作”環節,展示了作品:“青青草原”、“夏日海洋”、“魔幻森林”、“太空奇遇”,通過揭示不同的繪畫主題和繪畫意圖,誘導學生打開想象的空間,大膽地進行主題創作。
(三)作品互賞互評,提升審美能力
在課堂最后,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先闡述創作意圖,是為了培養學生“表達美”的能力;其次,讓學生之間相互欣賞作品,是為了培養學生“欣賞美”的能力;最后,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是為了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只有具備了以上的審美能力,學生才能夠“創造美”。
美學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滲透到各個學科中來,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教育教學中的美學,幫助學生學會表達美、欣賞美、發現美和創造美,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創作出美麗多彩的作品。如此以后,您將發現,課堂也將因此變得美妙無比!
參考文獻:
[1]《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https:// wenku.baidu.com/view/06c0fec 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2.html
[2]甘耀明:《學生電腦作品創作的美學培養策略》[J]. 教育信息技術,2012(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