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強
摘要:職業意識是由個人的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所組成的。中小學學段的學生,其職業意識處于不斷發展的階段,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水平也在不斷地提升。在當前,我國的中小學教育均圍繞著應試教育開展,進行評價的方式也集中于考試,所重視的學生表現也只是單純的考試成績,這使得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其自學認知和職業認知發展受到了阻礙。其最終表現為學生存在職業意識的缺失。本文對中小學生自學及職業認知水平的現狀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中小學學生;自我認知;職業認知;職業意識
自我認知與職業認知是職業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具有一個較好的職業意識發展,對于學生的人生未來規劃有著直接的影響。接下來,筆者就研究過程中的發現,對現階段中小學生自我及職業認知水平的發展現狀進行簡要評述,并就導致相關現象出現的原因及解決的方法進行研究。
一、自我認知與職業認知的簡析
(一)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所指的主要是個人對自身存在狀態的認識,其主要包括自我觀察與自我評價兩個方面。其中,自我觀察所指的是對自身喜好、傾向、特長、性格等方面的了解,自我評價所指的主要是對自身優缺點的認識,二者共同構成個人對本身的綜合認知。
自我認知并非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履歷的提升,人對于自身的認知也會逐漸地發生變化。在人剛認識到自我時,其對自身的理解可能是淺層且片面的,而隨著意識的發展,人所關注的層面日益增多,對自身的了解也會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自我認知并非一個完全主觀的過程,人的自我認知也會受到環境的直接影響,人總是會將環境中的其他人作為評鑒,來評價自身的發展,進而實現自我認知。
(二)職業認知
職業認知水平所指的是個體對自己所能從事的職業的認知,其中包含了個人對自身優缺點和職業契合度的考量。職業認知的發展更受到年齡的影響,在幼兒階段,學生并不能對職業產生有效的認識,其所期望的職業可能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比如“勇敢的人”“善良的人”“受歡迎的人”,這些概念大都較為籠統,缺乏明確的指向。
在小學階段,隨著履歷的增長,學生逐漸可以認識到職業的區分,但在這一階段,其職業認同大多圍繞著自己的主觀觀點,并不會過多地考慮職業的具體情況,而只是將自己所見過的一些職業作為參考。其中常見的職業目標有“我想當科學家”“我想當大明星”這一類,并沒有明確的指向。
在初中階段,學生處于職業意識成長階段的頂端區域,根據美國學者舒伯提出的職業生涯發展理論,他認為0-14歲時職業意識成長階段,15-12歲處于探索期,而初中生大多處于12-15歲,這一階段的學生逐漸形成了一定的職業認識,也開始試圖探索職業,他們開始出現具體的認知,及產生對職業的喜好之分。
在高中階段,學生已經完全步入了職業的探索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生成較為成熟的職業認識。
二、中小學生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的現狀和其構成原因分析
(一)現存的問題
在當前,我國中小學學生在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發展上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問題如下:
1.自我認知不足
各階段的學生缺乏自我認識,他們并不能對自身的興趣、愛好有一個明確地了解,其所進行的學習活動只是在教師的逼迫下進行。部分學生無法對自身的優勢劣勢進行定義,也沒有一個人生的規劃。
2.職業認知不足
學生的職業認知低于理論水平,很多學生缺乏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價值觀的深刻認識,也不能對常見的職業進行深入地了解,其缺乏職業方面的人生目標。在進行調研時,很多學生都只是按照他人的職業規劃“依葫蘆畫瓢”的敘述,缺乏自身的真實情感。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雖然有未來職業企劃,但缺乏對相關職業的認知。
3.職業目標不明確
學生沒有清晰的職業目標定位,其目標只是建立在考多少分、上什么樣的學校上,缺乏一個長期的職業定位,也不能對人生未來進行清晰的思考。
(二)問題出現的原因
筆者通過研究發現,造成當前中小學生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如下:
1.應試教育的影響
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應試教育仍占據主要的地位,這使得我國的中小學教育總是將目標集中于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考試分數的提升上,一切教學準則都是圍繞著考試來進行,缺乏有效的素質教育內容,這使得中小學學生缺乏一個綜合發展的機會。學習、考試和分數填滿了學生的認知,其不能有效地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此同時,學生的自我認知發展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2.分數至上的理念
家長和教師的指導對于中小學生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家長和教師都過于關注學生的分數,對于很多會分散學生精力的愛好會直接禁止,這使得學生了解信息的渠道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家長和教師還會給學生灌輸一種分數至上的理念,學生片面地認為分數等同于未來,這使得學生不會將注意力放在職業目標上,自身的未來規劃也存在缺失。
3.缺乏職業規劃指導
雖然我國在近些年大力開展職業教育,力圖培養高質量的職業技術人員,但總體的職業規劃指導工作并不理想。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職業規劃指導開展時間晚,且其科學性較差,在一些地區甚至存在完全缺失的情況。而在我國當前的教育體系設置下,學生可以接觸到職業規劃指導的主要途徑為教師和學校,當學校的職業規劃指導存在缺失時,學生的發展自然也就受到了較為嚴重的影響。
三、立足于中小學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發展的解決對策
(一)結合素質教育要求,開展實踐活動
應試教育的過度開展是造成中小學學生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就需要能將素質教育的開展重視起來,避免分數和升學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在實際的教學架構中,學校需要和教師協力做出調整。
其中,學校需要能舉辦一些立足于學生自我認知的活動,派發給學生一些調查表格,讓學生將其對自身的認知看法填寫在表格之中。在這一類活動的參與中,學生就可以通過思考的進行,感知自身的特點。
除此之外,中學還可以舉辦一些就職指導類的實踐活動,號召學生踴躍參加,在其中為學生進行系統化的職業介紹,讓學生根據自己在活動中的理解,將自己的職業喜好表述出來,并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
在教師方面,班主任應將相關的工作重視起來,并協調任課教師對班級中學生的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情況進行分析,對于那些成績不佳的學生,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并通過談話交流的方式糾正其存在的自我認知偏差,幫助其樹立信心。
除此之外,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可以在班級中舉辦一些興趣愛好活動,也可以構建一些趣味課程,在其中給學生提供發展個人興趣愛好的機會。
(二)完善職業認知指導工作
為了縮小我國與其他發達國家在中小學職業指導相關方面的差距,職業認知指導工作的開展極為重要。相關教育主管部門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提出職業規劃相關方面的階段化指導,為處于不同階段的中小學學生提供符合其發展情況的職業幫助,培養其職業認知。
在其中,為了給予學生一個系統化的職業認知,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協調各級地方學校構建一些職業網站,在其中提供一些關于各個職業的信息,讓學生可以通過網站的訪問來實現對社會基本職業的認知。
同時,為了給予學生一個充足的體會,在初高中階段,學校還可以協調社會資源,開展一些以實際體驗為主題的素質拓展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各個職業,感受每個職業的職責與特色。這樣的活動構建不但可以讓學生對職業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也可以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實現品德的發展與培養。
(三)做好家庭引導
家庭對學生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若家長可以在平時生活中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指導,主動地去了解并認同學生的愛好和能力,學生就可以更好地進行自我認知。
但在當前,很多家長本身并沒有認識到家庭引導的重要性,唯分數論也影響了很多家長的看法。為了改變家長的看法,班主任教師可以通過開展主題班會的形式,邀請家長參與,并就學生的優點和認知進行探討,與家長交流對學生未來職業的看法,使家長認識到對學生進行自學認知和職業認知指導的重要性。
為了給家長提供一個可行的學生干涉方案,教師還可以給家長提出一些親子活動的建議,讓家長學會如何與學生進行深度交流,并通過一個積極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發展愛好,認識自己。
(四)開展相互評價環節
人的自我認知也是建立在他人的評價之上,若缺乏他人的意見評述,學生很難對自己形成一個清晰的認知。但評價是一個較為主觀的行為,特別是針對個人特點的評價往往與評價者的性格也存在關聯。所以為了給予學生一個相對準確的評價,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建立一個以自評、互評、師評融合的評價體系。
在這一體系建立后,教師可以號召學生先針對自己的優勢、劣勢、技能和可能擅長職業進行評述,而后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評。在學生評價完成后,教師還可以根據自己對學生的認識,對其提出評價。在學生綜合了三方面的評價之后,其就可以得出一個相對較為客觀的自我認知。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小學學生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水平的培養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在當前,由于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仍然較大,“唯分數理論”仍被很多人認可,這使得中小學學生缺乏有效的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水平。為了做出改變,政府、學校、教師都需要做出調整,給予學生一個合理的指導,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在具體解決對策上,可以從素質教育實踐活動開展、職業認知指導工作完善、家庭引導進行、互相評價環節開展四方面實施調整。
參考文獻:
[1]李金霞.自我認知與成長——中職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價值和實踐[J].高考,2018(28):263.
[2]王小鋒.基于先天特質認知自我下的職業生涯規劃分析[J].廣東蠶業,2018,52(05):108-109.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協會“十三五”規劃高等教育重點課題“新冠疫情背景下職普聯合開展醫護專業職業啟蒙教育的探索”( 項目編號:XJKX20A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