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梅
摘要:我國社會經濟正處于轉型的關鍵階段,各個領域也隨之革新與發展,其中旅游領域和文化領域也不例外,其中可以借助高校圖書館這一載體來實現文旅融合,從而為地方經濟建設而助力,這樣,既可以促進高校文化資源開發,提高其影響力,還可以推動公共文化建設,提高治理能力。在此背景下,多數高校已經在圖書館文旅融合方面有所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各種現實因素的制約與影響,在融合的基礎上卻無法有效輔助于地方經濟建設。鑒于此,本文以現有研究成果與經驗分析為切入點,簡要闡述高校圖書館踐行文旅融合的重要性,分析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先決條件,并提出高校圖書館文旅融合的有效途徑,以期為高校圖書館創新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文旅融合;高校圖書館;地方經濟;作用研究
隨著社會經濟和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人們的生活品質與精神訴求也在不斷改變,在此推動下國內旅游產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并且于2018年中共中央頒布《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革與整合后,組建國務院下屬部門文化和旅游部。而“文旅融合”這一概念也被頻繁提及,受到各個領域的密切關注,從而實現文化傳承推動旅游發展、旅游服務促進文化建設,最終實現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體現高校圖書館,全面推動文旅經濟發展。
一直以來,文旅都是處于自然融合的狀態,而近些年,為凸顯其重要性,國家將其納入到了國家戰略發展要求中,并在各個領域中大力宣傳文化與旅游融合的重要性,從而使得人們在旅游中感知文化魅力,在文化學習中提高旅游熱情,最終在文旅融合的過程中促進地方文化發展與經濟建設,將地方優勢與具體象征宣揚出去,文旅協調發展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其中高校圖書館是開展高等教育的主陣地,也是豐富文化資源的匯聚地,因此,高校圖書館應在文旅融合視域下著重研究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有效路徑。
一、高校圖書館踐行文旅融合理念的重要性分析
處于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工作的重要性日漸凸顯出來,因此,高校應發揮其文化建設發展的主陣地作用,基于《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提出的具體要求來落實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但是即便有國家政策的支持與保障,但是由于種種現實因素的影響,高校圖書館在參與文化服務的過程中仍存在動力不足、熱情不高的問題。鑒于此,高校圖書館應著重研究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措施,其中推動圖書館文旅融合能夠有效緩解以上情形,以下著重闡述高校圖書館踐行文旅融合理念的重要性。
(一)深化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提高文化服務影響力
在現代化教育教學發展趨勢下,高圖書館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重視資源開發與文化服務,進而為圖書館創新發展提供驅動力,另外高校圖書館應基于資源建設和服務創新開制定戰略方向。
其一,高校圖書館內設置有各種文獻資料、信息資源的分類,其規模和數量也比較可觀,也是高校建設校園文化的主陣地;
其二,高校圖書館聘請有專業的管理人員與技術人員,為文化服務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基于此,高校圖書館應積極參與到服務內容拓展與創新、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工作中。并在文旅融合視域下著重搜集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并采取有效途徑來開發其資源,進而將文化資源轉為旅游資源,兩者相輔相成從而形成極具高校特色的旅游風格,最終不斷提升高校圖書館在文化建設中的影響力與號召力。
(二)提高公共文化參與水平,助力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明確提出,在各個領域中都應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落實改革總目標,進而構建完善的國家治理體系,盡快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眾所周知,高校教育治理是國家治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高校教育治理體系的構建用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發展逐漸成為高校的重點研究內容。
筆者結合實踐經著重研究高校治理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即與時代發展潮流、社會發展趨勢相契合,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秉承著現代化教育理念,并以管辦評分離為著手點來構建系統完善、資源齊全、運行規范的高校教育機制,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充分發揮文化建設主陣地的作用。高校圖書館建設與管理在整個教學范疇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治理過程需要校內人員與社會人員的共同參與,進而提高公共文化參與水平,除此之外,高校圖書館大力落實文旅融合工作,既可以將校內文化資源推廣到社會范圍內,最終助力高校圖書館治理現代化建設。
二、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文化經濟建設的先決條件
高校圖書館在助力地方文化經濟建設之前應做好文獻資源搜集工作,為文旅融合打下堅實的基礎,其中地方文獻多是記錄當地治理范圍內的經濟發展、民俗特色、生產生活、文化教育以及地理環境等內容,而這些記錄在檔的文獻與信息同樣是政府制定發展戰略、指導經濟建設的重要憑證。而高校圖書館為當地的教育中心、文化中心,應著重關注當地文獻資源完善與保存,并借助先進渠道來搜集相關資料,整合校內外文獻資源,從而建立相對系統和規范的地方文獻資源機制,從而為服務地方文化經濟建設奠定基礎。
其一,當地政府部門及相關部門都應將高校圖書館建設擺在重要的位置上,并及時將各個部門編撰的文件、記錄的檔案等有效文獻納入到圖書館文化資源庫中。另外圖書館管理人員也及時關注當地政府頒布分最新政策與文件內容,從而把握當地文獻動態,通過正確途徑獲取相關文獻,以此來豐富資源庫。
其二,圖書館管理人員還應隨時瀏覽文獻網站、購買數據庫等等來及時補充文獻資料,或者可以在現有條件下進行二次裝訂,以供借閱。
其三,高校還應加大對圖書館的資金投入,并時刻關注國內的圖書采購活動,購買出版發行的地方文獻,從而不斷提高文獻質量。在此基礎上,高校圖書館管理人員應對現有的文獻資料進行細致地歸納與分類,從而充分挖掘所蘊含的文化內容,比如可以圍繞少數民族文化、抗日抗戰、英雄事跡以及古建筑風格等主題來進行題材劃分,或者還可以針對當地的漁業資源、林業資源以及礦產資源來劃分文獻題材,而當地的文化事業正是基于以上題材拓展和深化的。
三、高校圖書館文旅融合的有效途徑
(一)研學旅游
高校圖書館鼓勵學生參與研學旅游活動之前應先對了解其涵義,即人們在離開固定居所后開始尋求知識的旅途,而高校圖書館匯集有當地最為豐富的知識儲備和資源文化,能夠為夠人們提供滿足求知欲和探索欲的旅游資源。
為此,高校圖書館管理人員應積極接納研學旅游這種新型的文旅融合方式,從而在推動旅游產業發展的同時能夠促進教育領域創新。而有些高校已經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發極具校園特色的旅游品牌。并且在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背景下,多所高校逐漸成為研學旅游的重點項目之一,而高校內建設的圖書館不僅是校園內文化中興,還是提升校園影響力與號召力的重要渠道。
(二)文化旅游
在文旅融合視域下,能夠以文化旅游的方式來落實文旅融合理念,即人們可以通過文化旅游來了解異地傳統文化、探尋名人事跡、參與當地文化活動,而結合高校圖書館的特殊性,其不僅擁有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而歷史類和傳記類文獻中詳盡記錄了當地的風俗習慣和名人事跡,另外很多高校圖書館是文人志士頻繁拜訪的地方,甚至還流傳有文化名人故事與遺跡。很多高校圖書館是對社會公眾開放的,并且設置有專門的區域來供社會人員進校參與文化活動,從而使得更多的人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綜合來講,高校圖書館有著豐厚的文化儲備與當地資料文獻是開展文化旅游的重要渠道,與此同時,還能促進高校圖書館文旅融合。
(三)觀光旅游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其精神訴求也隨之發生改變,其中往往會通過旅游來豐富知識、拓展視野,滿足人們在精神層面的需求,而很多人會選擇觀光旅游,其中多是通過瀏覽來自然景致、名聲故事、勘察社會民情來實現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的。而國內高校內建設的圖書館是比較講究的,其造型獨特別致、風景極具特色、景觀獨樹一幟,成為當地民眾與外地游客喜愛的打卡地。
因此,高校圖書館應著重將圖書館建設與景觀設計聯合起來,從而為校外人員提供良好的人文景觀。比如國內武漢大學開展的校內觀光活動中便將校內建筑與櫻花植物進行有機融合;而國外的牛津大學則將建筑物與歷史文化進行了有效結合,以此為載體來開展校園觀光活動,進而為高校挖掘圖書館文化資源提供動力,使之成為觀光旅游的標志物。
(四)閱讀推廣
高校圖書館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到閱讀推廣活動中來實現文旅融合。在圖書館內開展的名著圍讀、經典朗誦,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熱情;在館內開展的攝影展、朗誦比賽等活動能夠使得讀者獲充分了解當地傳統文化和風土人情。
除此之外,高校圖書館可以圍繞當地特色主題開展知識講座,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獲取渠道,還能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深化學生對當地的感情,從而在感情的驅動下將本地的文化習俗宣傳到祖國各地,以此來實現當地文化傳播,為當地旅游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并推動高校圖書館文旅融合。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現代化社會發展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不僅是開展高等教育的主陣地,也是豐富文化資源的匯聚地,因此,高校應在文旅融合視域下采取有效措施來挖掘與利用圖書館有效資源,以此來提升高校資源共享水平、拓展公共文化覆蓋面,從而為地方經濟建設而助力,比如可以通過研學旅游、文化旅游、觀光旅游、閱讀推廣來促進高校圖書館的創新發展,實現文旅融合這一理念,從而助力當地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推動國內旅游發展戰略的實施義。
參考文獻:
[1]黃安妮,陳雅.文旅融合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路徑[J].圖書館,2020,No.305(02):39-44+56.
[2]胡海燕.文旅融合新時代下圖書館旅游功能開發研究[J].甘肅科技,2020,v.36(18):88-91+134.
[3]李清.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圖書館研學旅游服務創新路徑[J].圖書情報,2020(1):00151.
[4]牟景華.文旅融合趨勢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經濟建設議[J].黑河學院學報,2020,v.11;No.88(10):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