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軍 李云義
摘要:學徒制在我國很早就有,現代學徒制有新的內容和定義,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一部分,國家和政府重視職業教育的質量與效率,與普通的教學不同,職業教育更注重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的能力,除了在課堂上學習理論知識外,職業教育還會為學生提供在崗工作與實踐的機會,真正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去。“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是一個動手能力很強的專業,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后,還要有足夠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樣,“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也是職業教育的一門重點專業。本文基于現代學徒制視閾下“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師資團隊建設工作進行了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學徒制? 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 ?師資團隊建設
一、現代學徒制模式實施現狀
近年來,為了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教育部相繼推出了多種有益的教學模式和制度,比如項目制、雙元制、頂崗制、工學結合等校企合作模式。目前,職業院校又引入了現代學徒制。過去,學徒制只是應用于社會崗位教學中,在西方國家也有學徒制的應用,但是西方國家的學徒制并不能安全全面的應用于我國的職業教學中,應當充分考慮我國職業教育的現狀,學徒制引入職業教育中,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在崗位上的工作經驗。目前,學徒制雖然已經引進了職業校園中,但是這其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與學校展開合作的企業數量非常少,企業基礎生產線強烈需要的是技術成熟的工作人員,而學生深入企業基層中,往往都是從最基礎的開始學習,企業有一定的負擔。其次,學徒制度的施行會要求學生在企業學習工作的時間較長,學校對于學生的培養時間會縮短,同時難以把握學生的學習質量,自己他們學習能力的培養。最后,企業的師傅教授學生都是從實踐基礎上開始的,學生對于基礎理論知識會越來越模糊,注重實踐操作過程,卻忽視了更深層次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和個人能力的培養都會產生較大影響。雖然各個職業學校都在努力改善這種現狀,提升學生學習的質量,但受到地域空間限制等因素,還是存在很多問題。
二、現代學徒制下“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師資隊伍的現狀與困境
2.1教師教學能力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教師實踐經驗的缺乏。職業院校的老師都是畢業以后直接進入學校開始工作的,他們接受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對于職業教育的接觸很少,這些教師雖然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基本的操作技巧,但是并沒有在實際崗位中工作過,缺乏工作經驗。因此,在教學時只能硬搬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職業教育中的實踐課程也只是按照步驟操作而已。針對工作中實際的問題,教師沒有足夠的處理經驗。因而,校園中走出來的學生操作水平較低,無法勝任企業的實際工作。其次,企業師傅缺乏教學能力。與教師不同的是,企業師傅雖然擁有較強的操作能力,但是在教授知識方面還是缺乏一定的教學能力,企業的師傅大多沒有經過正式的教師資格培訓,教學能力的缺乏導致他們在教授過程中很難教會學生。
2.2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在學徒制度下,學校和企業合作教學,現代學徒制是理論與實踐的號召結合,這種制度在理論上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在實際中還是存在問題。學校對于學生在企業內部的學習是給予很大支持的,而企業在這方面熱情很小,迫于某方面的壓力才會從學校接收學生。學校配置的教師應當是和企業的教授師傅數量是一致的,但是在實際中卻存在師資隊伍不平衡的問題。在企業教學中,企業擁有的一線具有豐富經驗的技術人員很少,因此,并不會給學生派遣技術經驗水平高的師傅開展教學。其次,學校教師應當和企業老師傅建立合作溝通的橋梁,教師可以傳授給師傅一些理論知識,而師傅可以給教師傳授一些實踐經驗。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學校和企業并沒有建立溝通的橋梁,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并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就無法給出專業性的指導意見。此外,學校與企業建立溝通的橋梁,兩者可以隨時溝通交流,便于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了解,并給出一定的意見和建議。然而,雙方在教學溝通交流上存在很大問題。還有,職業教師的保障機制不夠完善。社會上對于職業教師的認可度比較低,而且在教育經費上,職業教育普遍要低于普通高等教育,因此,職業教育資金短缺。職業學校的學生都是普通應試考試淘汰下來的學生,生源質量差,教師在開展教學上存在很大問題,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成就感不高,降低自己的教學熱情。相比較于企業待遇,職業學校的待遇相對低下,因此,就算有多年工作經驗的技術人員也不愿意到學校中參與教學工作。低收入、社會地位低等都是制約教師發展的因素,也導致很多教師在教學一段時間后就選擇辭職,人才流失現象嚴重。最后,職業教師缺乏一定的工作經驗,由于職業學校待遇相對較低,擁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教師不愿意就職,只能招聘剛從高校畢業的學生,他們缺乏工作經驗、教學經驗,一般只是取得教師資格證、本科以上學歷即可入職。
三、“雙導師”師資隊伍的建設策略
3.1政府層面——強化“雙導師”的選拔和保障
首先,職業學校建立嚴格的教師選拔制度,入職的教師必須達到一定的學歷水平,擁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且工作經驗要與所教授的專業一致。在學歷要求上,入職的教師必須取得同等專業的大學本科學歷,有良好的教育理論和簡約基礎,在教學經驗上,要擁有一定的專業教學經驗,或者實習教學經驗,同時要有企業工作的經驗,能將一些實踐經驗教授給學生。嚴格了教師入職制度,在報酬工資方面也要有所提高,職業學校入職的教師都是經驗、教學、水平都能夠達到標準,相應的也要提高教師的待遇水平,提升他們的社會地位,給予他們更多的參與決策權。除了學校教師,企業師傅也要有一定的薪酬待遇,為企業師傅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工作中。
3.2學校層面——強化“雙導師”的培育
完善“雙導師”制度。學校教學老師要有一定的教學經驗,教授的課程應當由三位老師組成,即專業理論教師、實踐操作老師和實習指導老師,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很快掌握到專業基礎的理論知識和基本的操作技能。職業學校的教師應當有相應的教學經驗、高學歷水平和一定年限的工作經驗,才能在教學中為學生教授全面、系統的理論知識。而對于企業的師傅,則要求是一線工作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同時,教授師傅要有一定的教學基本理論知識,掌握一定的教學經驗,在教學工作中能很好的將經驗轉化為知識教授給學生。另外,建立“雙導師”溝通平臺,企業與學校付出這么多的精力與時間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素養。因此,教師應當和企業師傅經常性的針對學生學習的情況開展溝通交流,針對他們在教學和工作中的問題進行探討,如何才能更好的教授給學生,培養理論知識和工作經驗都豐富的學生。另外,學校的教師缺乏工作經驗是共性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為學校教師安排在企業內學習工作的機會,在工作中教師更能理解到理論知識的實踐性和運用性,增加自身經驗的同時,也能更好的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結合。
3.3企業層面——主動參與師傅的選拔
企業方面也要積極配合學校的教學工作,加強校企合作意識。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最終也是要留在企業工作的,因此,職業教育最終的受益者應當是企業,企業應當負有一定的社會教育責任。在學生進入企業學習之前,在企業內部選拔擁有豐富工作經驗,同時又有一定教學能力的師傅,他們是學校和企業溝通的橋梁。一方面,師傅要了解企業需要怎樣的員工,可以為他們提供專項培訓,另一方面,師傅需要了解學生目前的資質和理論水平處于哪一階段,根據學生的情況開啟針對性教學,盡力保證學生能夠聽得懂、學的會。同時,企業為了配合職業學校的教育工作,也要積極培養選拔師傅,定期為師傅傳授一些教學基本理論知識和教學經驗,同時他們的文化程度要達到一定的水平,才有資格成為一名既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員工,同時也是一名懂得教育的老師。
小結:國家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為了推動職業教育,推出了多種制度,其中,現代學徒制就是一種,為了更好的推動現代學徒制在學校與企業中的應用,最重要的是重視師資力量的建設,重視師資團隊培養。現代學徒制度下,加強企業與學校的合作,為社會培養理論知識扎實與工作經驗豐富的優秀員工,而現代學徒制的施行需要企業、學校和政府三方共同的作用和幫助下才能建立與完善。職業教育是我國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每年為社會上輸送大量基礎建設人才,大多都是技術型工人,完善現代學徒制的應用與發展,推進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學生在現代學徒制度下更好更快的掌握專業技能,對于實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如何推動現代學徒制的應用,本文也從企業、學校和政府三方提出了培養措施,有效建立起“雙導師”高質量的師資隊伍,保證職業教育的質量,推動人們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保證現代學徒制在高校的順利開展。
(作者單位:湖南九嶷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瀟湘技師學院)
(基金項目: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ZJGB2019295)
作者簡介:席軍,1982年1月,男,湖南永州人,本科,湖南九嶷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機械制造與工藝教學(汽車維修方向);
李云義,男,1983-,碩士,湖南瀟湘技師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先進制造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職業教育。
參考文獻:
[1]張立軍,相恒富,李小朋,林敬學.試論情境教學法在“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課程改革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5(02):76-78.
[2]高東東.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的主要工藝流程及生產效率[J].南方農機,2019,50(09):240.
[3]毛繼忠.淺析高職院校“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相關課程體系的構建[J].山東工業技術,2019(11):247.
[4]陳丹.基于校企合作的模具設計與制造綜合實訓課程的實踐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04):127-128.
[5]孫忠剛,周全,熊建武,胡智清,陳黎明.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中高職銜接核心課程教材編寫方案[J].民營科技,2017(06):245-246.
[6]李軍,趙寒,危淼.現代學徒制改革教學項目設計——以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為例[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0(02):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