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摘要:玉米作為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在糧食生產中占據著尤為重要的地位,玉米種子具備較強的適應性,可以在很多地區種植。與此同時,玉米秸稈可以用于秸稈還田以及生產沼氣等,其應用價值極為廣泛。為進一步提升玉米栽種水平,需深入研究玉米高產栽培技術以及田間管理措施,從而實現玉米產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的目標。
關鍵詞: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田間管理
1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內容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是一項系統化的工程,有前期準備環節,有育種育苗階段,有后續田間精細化管理環節,確保每個環節能高效的進行下去,這是確保對應玉米種植達到高產的前提和基礎。比如在前期準備環節,需進行翻土肥沃處理,實際的深度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設定,一般控制在25cm以上,對于肥沃的區域還可以使用秸稈還田或者施加有機肥的方式來應對,在種子選擇的時候也需要考慮飽滿優良的雜交種,這也是實現高產的前提和基礎,還需要對于種子進行前期處理,這樣可以使得后續的生存能力得以提升。在實際播種育苗的階段,還可以實現播種密度的管理和控制,在種子發育成苗之后采取對應的措施,由此設定對應的基準,這些細節都是需要關注的節點。
2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2.1選擇優質的品種
不同類型的玉米,它的生長態勢和產量也具有極大的不同。在選種環節,應該對玉米的生長習性和區域內的環境進行探究,考察單位面積的產量以及后續潛力等指標,應該保障所選品種能夠與氣候環境、種植模式相適應。需要優先選擇那些生命力旺盛,就有高抗病蟲害的種子。如果當地條件允許,可以先開辟一塊試驗田進行種植,直觀地判斷種子種植效果。
2.2選地整地
(1)選地。玉米需水較多,宜選擇地勢平坦,四周無蔭蔽,向陽,排灌方便,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為壤土或輕壤土,土層深厚,保肥保水,中性或偏酸性,中等以上肥力的地塊。(2)整地。以春播品種為例,在上年冬季進行深翻整地,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滅茬冬翻,做到根茬翻埋良好,耕深25-35cm;結合深松整地施足底肥,畝施腐熟的農家肥1500kg、磷酸二銨15kg、硫酸鉀10kg、硫酸鋅1kg、尿素10kg作底肥,施肥深度15cm以上,以免燒種燒苗。春季播前整地主要是將土打細,達到待播狀態,并注意保墑。夏播品種提前1個月進行深翻整地。
2.3播種技術
在玉米栽培過程中,播種是尤為關鍵的一步,在播種之前首先要做好玉米種子的科學處理工作,從而提高其抗病能力。一方面,對玉米種子進行篩選,將殘粒以及霉變玉米種子剔除,使種子具備較高的純度,提高其根芽率,下一步選擇晴天對種子進行3d的晾曬,提升種子發芽率;另一方面,在播種之前采取抗病藥劑拌種措施或者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同時對一些可能發生的疾病進行有效預防。在實際播種過程中,充分了解土地面積,結合玉米生長習性確定玉米最為適宜的單位面積種植數量,嚴格控制播種技術,把握好玉米行距以及間距,實現合理密植。為了使播種效率得以提升,可以使用播種機械進行播種,一般在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進行,但還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合理調整玉米的播種時間。另外,要做好土壤溫度的測試工作,最適宜的土壤播種溫度為7-8℃。
3玉米田間管理
玉米播種后,要進行定期的田間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玉米的產量。通常情況下,田間管理工作主要是對玉米的生長情況進行勘察,結合玉米的實際生長狀況,應用相應的管理措施,采用查苗和補苗的方式,確保玉米合理地生長。
3.1肥分管理
玉米是需肥較多的作物,土壤中肥分的自然供給量不能滿足玉米生長的需要,通過土壤檢測了解土壤肥力狀況,在最大限度上進行合理施肥。按照玉米生育期需肥的特點、產量水平,合理增加施肥量,采用適宜的氮、磷、鉀比例。玉米缺氮時,植株細瘦,下部老葉片從葉尖變黃,穗小粒少,產量降低。玉米需要的磷比氮少,玉米苗期缺磷肥時,幼苗根系減弱,生長緩慢,葉色紫紅;開花期缺磷,花絲抽出遲緩,雌穗受精不完全,形成發育不良、粒行不整齊的果穗;后期缺磷,果穗成熟期延遲。鉀肥對玉米正常的生長發育起重要作用,能提高抗倒伏能力,可增加單株果穗數,尤其對多果穗品種效果更為顯著。玉米缺鉀,生長緩慢,葉片黃綠,葉邊緣及葉尖干枯呈灼燒狀是突出的標志;嚴重缺鉀時,生長停滯,節間縮短,植株矮小,果穗發育不良或出現禿尖,抗性及抗倒伏能力減弱。應根據土壤檢測結果來確定氮、磷、鉀三要素配合施用比例,按追肥時期可分為苗肥、拔節肥、穗肥和粒肥4種。在施基肥的基礎上,可根據玉米長勢,必要時分期追施,采用適宜的氮、磷、鉀比例,做到平衡施肥,既滿足玉米生長需要又能夠充分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使玉米生長旺盛,提高產量和品質。
3.2灌溉
玉米在進入穗期之后應該進行2次澆水。第一次澆水應該安排在大喇叭口前后,與追肥相配合實行玉米灌溉,充分發揮土壤肥力作用,促進玉米根系生長。在抽雄之后,再進行第二次灌溉,尤其是在高溫天氣出現時,容易產生干旱、花粉敗育等情況,及時灌溉可以保證穗期的需水量。如果在灌溉之后天氣突變,產生強降雨等惡劣天氣,則應該對玉米田進行及時排水,過多的水分會造成玉米根部腐爛,從而降低產量,要保證土壤之間的水分含量小于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0%。
3.3病蟲害防治
3.3.1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是玉米生長期間常見的病蟲害,對玉米的生長狀態產生很大的影響。在玉米生長狀態分析時,如果發現玉米苗上出現很多小孔,說明玉米已經受到玉米螟的為害。玉米螟的幼蟲會進入到玉米的內部,對玉米的花絲進行侵蝕,將剛生長出的玉米籽吃掉,對玉米葉產生很大的破壞,玉米螟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對于玉米螟的防治,一般是采用農藥噴灑,引入病蟲害的天敵,在藥物噴灑環節,要對玉米的規律進行了解,確定好藥物噴灑的最佳時間。在抽穗期間對玉米地進行藥物的噴灑,可以將大部分玉米螟及時地殺死。
3.3.2絲黑穗病
本種病害會對玉米果穗造成危害,嚴重降低玉米產量,甚至還會有顆粒無收現象發生。玉米苗期容易感染,抽雄后出現癥狀。相較于正常果穗,病果穗具有較小的長度,且頂部不會抽出花絲。絲黑穗病的病菌具有較長的存活年限,低溫低濕環境下容易發生。針對本類病害,需合理構建輪作制度,如果輪作年限能夠超過3年,土壤中的病菌可得到基本消滅。實施播種工序之前,對地塊土壤進行深翻處理。種植人員要密切關注田間苗株生長狀況,將病株及時拔除掉,于適當區域統一處理。為防范病害的發生,要做好藥劑拌種工作,一般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藥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藥液。
3.3.3玉米莖基腐病防治
具體表現:腐霉菌致病的,莖基部發軟,易折倒,發病迅速,枯死植株青灰色,呈典型青枯癥狀。鐮刀菌致病的,病害發展緩慢,莖基部直至后期才變軟,植株表現黃枯或青黃枯癥狀。防治方法:選育和使用抗病品種;實行輪作、間作;合理密植;及時排水;增施腐熟的有機肥及鉀肥、硅肥;及時防治黏蟲、玉米螟和地下害蟲。病害發生初期,可用下列藥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4結束語
總而言之,玉米作為我國較為重要的糧食作物,需加強其種植過程中的栽培管理水平,嚴格控制從選種到田間管理的各個環節,進一步加強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合理運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進行田間管理,不斷提升玉米產量及質量,從而實現玉米產業高產、優質、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英娜,李曉麗,王養龍,楊保峰,蘭曉明,張桂民.早熟抗旱優質玉米品種承禾6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要點[J].農業科技通訊,2020(12):232-234.
[2]劉秀連.吉林長嶺縣優質玉米高產栽培及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20,40(35):63+65.
[3]胡俏強,錢俊,秦吉洋,潘玖琴,陳蕾,吉善良,戴惠學.超甜玉米晶甜9號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種業,2020(12):107-108.
睢縣農業農村局 河南睢縣 476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