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濤 趙敏 劉英超 石佳玉 栗志強
摘要:“十三五”時期,河北省借力省市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深入推進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為河北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基于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助推新業態發展的策略與路徑。
關鍵詞:旅游新業態;旅發大會;河北
一、旅發大會助推新業態發展的主要成效
(一)培育了一批優勢產業集群
各地以當地特色產業為依托,借力旅發大會擴大招商引資,通過橫向拓展、縱向延伸,不斷壯大優勢產業集群,放大工業、文化、運動、康養等產業同旅游發展的復合疊加效應,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如:石家莊市鹿泉區充分發揮工業基礎優勢,培育打造工貿旅游創新區,構建起研學休閑氛圍濃厚的工業旅游集群,實現多業聚集融合發展;張家口崇禮區以承辦冬奧會為契機,以舉辦第五屆省旅發大會為抓手,著力打造集冰雪運動、餐飲住宿、裝備制造、會展服務、賽事演藝、教育培訓等產業于一體的冰雪產業集群,建設世界級冰雪旅游目的地;滄州吳橋縣依托傳統雜技文化資源,打造集雜技人才教育培訓中心、雜技藝術創新研發中心、雜技文化交流中心、雜技魔術道具研發制造中心以及雜技旅游主要目的地為一體的世界“雜技之都”。
(二)推出了一批跨界創新產品
各地借力旅發大會“孵化器”,助推傳統業態跨界融合、轉型升級,特別是在食品、手工業、鋼鐵、能源等工業領域成效顯著,成為鮮活的研學樣本。如:衡水武強縣對傳統樂器制造業進行活化,建設提升集創作、欣賞、展演、體驗、居住、餐飲、購物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周窩音樂小鎮,受到廣大青少年的青睞;邢臺德龍鋼鐵將傳統工業工藝轉變為特色旅游資源,建設成為全國首家集鋼鐵工業生產、鋼鐵文化體驗、鋼鐵主題休憩、鋼鐵研學課堂為一體的綜合性鋼鐵文化主題園區,極大延伸了工業產業鏈條;辛集市將皮草生產與匠心文化、皮草研學等有機融合,推出多主題、個性化的精品文創工藝品和創意市集,引領皮革文化的時尚潮流。
(三)整合了一批扶貧富民資源
各地將旅發大會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相結合,通過整合資源,推動產業鏈條由傳統農業種植、農產品加工向服務業延伸,進一步優化鄉村產業結構,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如:保定易縣戀鄉·太行水鎮通過將太行民俗、特色美食、農家風情融于一體,傳承鄉土文化,打造民俗美食街、主題民宿、玉米冒險村等產品,創新驅動一、三產融合;張家口懷來葡萄產業示范園區將葡萄種植、葡萄酒生產以及葡萄酒文化休閑體驗有機結合在一起,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示范區;廊坊香河縣采用“公司運作+合作社+村民”的商業模式流轉閑置農宅,創新打造集特色花果種植、景泰藍工藝品加工、旅游觀光度假于一體的水岸潮白項目,解決當地村民就業,實現村集體、企業、村民等多方受益。
(四)打造了一批精品文化品牌
各地借力旅發大會強化宣傳機制,深挖文化底蘊,創新推介展示,形成了皇家文化、鄉村文化、古城文化、長城文化、冰雪文化等一系列特色文旅名片,并進一步將品牌IP滲透到旅游體驗、旅游服務、旅游商品等多個環節。如:承德依托鼎盛王朝文化產業園,舉辦非遺和傳統文化展、鼎盛煙斗展、稻草藝術展等系列展會,編排《鼎盛王朝·康熙大典》等主題演出,打出皇家文化營銷的組合拳,獲得良好市場反饋;秦皇島山海關利用現代科技打造《觀·山海》大型長城情景光影秀,舉辦“夜宴”、“夜秀”、“夜嗨”三大主題活動,打造山海關嶄新文化品牌;定州聚焦研學產品開發,開展祭禮大典、六藝八雅體驗、科考場景再現等活動,形成傳統與時尚兼具的文化古城品牌。
二、旅發大會助推新業態發展的主要途徑
(一)鼓勵產業聯動是有力抓手
各地借助旅發大會大力推行“旅游+”和“+旅游”,強化旅游業同農業、工業、康養、體育、研學等產業融合,推動休閑農業、工業文化產業園、運動休閑小鎮、科普基地等項目建設,實現多方面統籌協調,切實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業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
(二)數字技術應用是內在動力
旅發大會推動了河北旅游大數據中心和旅游云平臺的建設與應用,加快了旅游同其他行業的信息傳遞,提高了產業鏈整體的協調運轉效率。通過優先在承辦地部署5G網絡,一些景區加快了智慧化建設進程,同時融合AR、VR等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推出了文化創新體驗館、智能導游機器人、全息影院等一批高科技產品,全面提升了景區現代化、科技化水平。
(三)穩定政策機制是堅定保障
各地高度重視旅發大會規劃,并作為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抓手,同時充分發揮旅游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作用,形成了“省—市—縣”三級聯動大格局,凝聚起業態融合發展的強大合力。此外,旅發大會平臺機制的不斷規范和完善,加強了對項目的全過程管理與評估指導,為新業態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實踐中出現的問題與挑戰
(一)產品質量仍需提升
部分新業態項目仍停留在產業形式的組合上,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文化IP創新不足,衍生價值不高;個別地方“貪新求洋”,引進業態或項目“水土不服”,地方特色不明顯,整體同質化問題明顯;旅游活動過程中的中高端服務不到位,產品整體的定制化、人性化、精細化、標準化、智慧化程度不高,難與需求匹配。
(二)統籌協調機制仍需健全
部分市大會閉幕就是結束,政策不持續,而產業融合項目的管理往往涉及多個職能部門,在實踐中多頭管理、各部門各自為政問題難以解決,相互間的溝通協調停留在旅發大會辦會期間、僅具有短期效益,尚未形成持續推動產業融合創新的長久合力,亟待健全“后旅發”時期推動新業態持續健康發展的常態化工作機制。
(三)宣傳推介力度仍需加強
整體看來,項目宣傳推廣的輻射范圍有限,知名度不夠高,招商引資的企業與合作伙伴面較窄且重復性高,還需進一步借助旅發大會平臺,加大對國內外頂級開發商、投資商、運營商的招商力度,促進業態創新與持續發展。
四、進一步發展路徑與策略
(一)加強頂層設計,加快產品提檔升級
結合“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以及當地資源特色,高標準制定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生態、文化等發展實際的業態發展戰略與實施方案,優化項目布局,明確區域定位,實現行業增值和產業轉型升級[4]。牢固樹立精品意識,借力旅發大會會前指導、會中評估、會后跟蹤的全過程動態管理,建立更加科學高效的運營模式,打造龍頭項目和精品工程。持續推動老牌景區改造提升,不斷豐富產品業態類型和參與體驗形式,加快轉變成為資源創新、功能創新、服務創新的新型旅游業態產品,培育旅游經濟增長新動能。
(二)健全制度保障,優化旅游營商環境
進一步發揮好旅游工作領導小組作用,統籌協調好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水利、紀檢監察以及文化和旅游等相關部門,形成發展合力。加強“后旅發”管理,持續出臺支持政策、制定支持方案、統籌組織后續發展,對項目進行持續跟蹤,不斷推進產品提升、業態創新、品質升級,增強旅發項目市場競爭力與持續經營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構建寬松便捷的營商環境,創新產業鏈招商、景區共建招商、以商招商等措施,吸引各行業優質骨干企業落戶河北,為文旅融合創新發展注入活力[5]。
(三)創新宣傳機制,加強對外合作交流
把握網絡傳播規律,突出發揮融媒體作用,探索建立“中央廚房”新聞宣傳機制,在熱門社交平臺開通官方賬號、“云上展館”和熱點話題等,提升項目關注度、參與度和曝光度[6]。轉變嘉賓邀請思路,重點邀請旅行商、投資商和媒體,切實發揮旅發大會在招商引資、對外開放、交流合作、宣傳推廣等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旅發大會在對外開放合作中的窗口和橋梁作用,主動與國際旅游組織接軌,提高項目的國際化、專業化水平,為河北更好地開拓海外客源市場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劉曉英.產業融合視角下我國旅游新業態發展對策研究[J].中州學刊,2019(04):20-25.
[2]楊勁松.旅游供給側不斷優化新業態呼喚創新發展[N].中國旅游報,2019-08-16(003).
[3]李雪麗,陶婷芳,張振國.新業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J].江蘇商論,2011(12):115-118.
[4]姜文華,朱孟斐,朱孔來.旅游產業供給側改革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J].山東社會科學,2017(11):147-152.
“河北省文化藝術科學規劃項目”(批準號:HB20-ZD005)
1、河北省旅游創新發展中心河北石家莊050051 2、河北省科學院地理科學研究所河北石家莊05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