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浙芳
摘要:時代的發展要求學校教育要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但應試教育背景下,仍有很多院校只重視提高學生的分數。音樂作為一門培養學生藝術欣賞能力的重要學科,雖然大多初中都開設了這門課程,但是重視程度不高,教學質量堪憂。初中音樂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音樂理論體系,而且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提高他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基于此,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究了初中音樂課堂中歌唱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音樂;歌唱;教學策略
一、目前初中音樂課堂中歌唱教學現狀
(一)重視程度不高
初中階段的學生面臨升學壓力,本身語數外等主要學科的學習任務很重,所以學校就希望學生將更多的時間用于這些學科的學習。對于音樂學科,學校和家長都認為該學科并不在中考考核范圍,所以重視程度不夠。甚至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學習音樂就是不務正業,強迫孩子將所用時間都用于學習語數外。這就使得學生在音樂課上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出現教師在上課時自己偷偷學習其他學科的情況。此外,很多音樂教師因為學校的不重視,以至于自身的教學態度也出現了問題。雖然音樂課程標準中有對學生歌唱能力的培養,但是實際歌唱教學流于形式,并不會投入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制作課件、選取素材來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
(二)不注重培養學生歌唱自信心
初中階段的學生生理變化最為明顯,男女生的聲音都會發生變化。很多學生對這種變化非常敏感,覺得其他同學知道這件事之后會嘲笑自己,以至于在音樂歌唱教學中不敢張口。還有一些學生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學過音樂,唱歌容易跑調而不敢歌唱。很多時候教師意識不到這種情況,不能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以至于學生學習效果不佳。
三、培養初中生歌唱技巧的教學手段
(一)注重對學生基本音樂素養的培養
音樂節奏訓練是音樂節奏感的基礎。只有具備基本音樂素養的學生才能在課堂上根據老師的節奏欣賞和演唱音樂。否則,在學生的聽覺感知中,音樂是一種沉悶的聲音,久而久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對音樂失去興趣,最終產生厭倦感。因此,音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讓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歌曲可以促進這一目標的實現,所以在音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他們在這節課上所學音樂的背景故事。學生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之后,也能夠大致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與自己的感情產生共鳴,進一步理解作品的深層次含義[1]。
初中是學生進入高等教育的最后階段,此時,學生的心理和認知水平都有了明顯提高。因此,音樂教師應該讓學生體驗音樂作品所表達的特定情感。例如,教師在講授人音版初二上冊《東方之珠》歌曲時,首先向學生講述該歌曲的創作背景,讓學生了解作者對香港當時境況的悲傷之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在此基礎上教師為學生深情演唱該曲,接著帶領學生進行演唱,以此促進學生將自己情感融進演唱中。
(二)通過多元化的歌唱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歌唱技巧
教師在歌唱教學過程中,應該利用多種歌唱方式,并向學生講解每一種歌唱方式的技巧,然后學生通過不斷地練習來掌握這些技巧,提高學習音樂的效率[2]。在歌唱訓練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熟悉、旋律清晰、節奏感強的歌曲訓練,如《黃河大合唱》、《歌唱祖國》等。這些歌曲節奏鮮明,歌詞相對簡單,能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起音樂節奏感。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學會正確的姿勢和發聲方式,然后讓學生聽音樂作品中原聲的演唱,充分掌握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并與自己的演唱進行比較,然后讓學生用不同的聲音和情緒來表達,選擇最多的適當,最后讓學生跟著音樂唱歌。通過這種有指導性的歌唱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樂感,而且學生的歌唱能力也會得到鍛煉。
(三)把握學生興趣,因材施教
由于學生對音樂風格的熱愛程度不同,如果在教學中采用統一的音樂風格,難免會有學生對其產生抵觸情緒。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夠投入到歌唱教學中,教師在課前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篩選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素材。課堂上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曲進行練習,然后教師根據學生歌唱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地解決。這種教學方式尊重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量。
例如,有些學生喜歡民調,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練習青海民歌《花兒與少年》,練習過程中糾正學生不正確的發音。有的學生性格比較豪放,喜歡搖滾歌曲,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聲線提出建議,選取汪峰《怒放的生命》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實際演練;有些學生喜歡搖滾,老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經典的搖滾作品,如汪峰、崔健、披頭士等名家歌曲。這種個性化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接觸更多優秀的音樂作品,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四)時常鼓勵學生,提高歌唱自信心
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提高對那些不敢張口歌唱以及歌唱聲音過小學生的關注,及時發現他們的進步并給予表揚,以此來提高他們大聲歌唱的自信心。還可以在教學中設置一定的獎品,對于優秀的以及進步較大的學生進行一定的獎勵,學生在獎勵誘惑下就會激發競爭意識以及歌唱熱情。初中階段的學生大都是剛接觸音樂,音樂基礎較為薄弱,教師一味地批評肯定會對學生的歌唱信心造成傷害。這也是目前傳統歌唱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也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耐心指導學生,從學生的進步中發現自己教學的價值,實現師生共同進步[3]。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院校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不應將目光只集中在學科分數上,也應該重視培養學生藝術能力的音樂學科。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是初中音樂教學的目標之一,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和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歌唱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基本音樂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通過多元化的歌唱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歌唱技巧,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當然,培養學生音樂綜合素養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應該耐心指導學生多多練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音樂理論知識,提高自己張口歌唱的自信心,進而提高他們的音樂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郝建華.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歌唱能力的策略[J].參花(上),2020(01):57.
[2]葉愛華.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活初中音樂歌唱課堂[J].新課程(下),2019(07):134.
[3]花夢露.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活初中音樂歌唱課堂[J].北方音樂,2018,38(21):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