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慧
摘要:初中生正直思維敏感,創新思維活躍的時期,容易受周邊環境及事物的影響,在現代“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背景下,學校課堂教學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師生關系嫣然已經成為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師生關系;課堂教學;教學效果
課堂是學校教育中主要的師生活動場所,也是學生學習知識技能以及其他技能的“天地”。本文將從學校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對課堂積極導向,目標達成對教學效果的策略探究。
一、師生關系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只是知識的傳播者,教師主導課堂,可能無視學生的認知,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等,教師就是權威,學生就要聽從,然而在現在的課堂中,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學生是課堂的主要參與者,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認知方式,自己獨立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們教師只能用自己的特質去吸引學生,讓學生以教師為榜樣,為動力,為加油站,不斷的夯實自己,既很好的掌握了知識,又錘煉了自己創新思維和學科融合能力。正像教育家雅斯貝爾斯所說的:“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云去推動另一朵云,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二、課堂教學中行為主體的關系及影響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這兩大行為主體會選哪個互動的過程。哥拉斯費爾德(Glaserfeld,1996)認為在教和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要共同營造一個真實的教學環境,并以教學內容為宗旨進行面對面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兩個行為主題在相互配合,教師教授知識,引導學生思考、消化,學生是課堂的主要參與者,如果學生不積極的參與,那么老師的課程內容無論多么豐富,多么富有啟發性,都會變得沒有多大的價值和意義,但是孩子們和老師間建立起一種親密的師生關系后,學生就會時刻關注老師,容易被老師帶到課堂中。一起感受課程的經典,體驗其精髓,做到消化和吸收,從而教師既體驗到教學的幸福感,又達到教學目標,學生輕松地參與學習,學有所獲。這樣明顯的可以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師生達到高度是默契和配合!
三、影響積極師生關系的因素
1.學生對老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認可
在我從教七個年頭的教學活動中,我明顯感覺到學生會因為喜歡一個老師人而喜歡那個老師所教的科目。學生喜歡老師的和藹可親,老師的氣質,老師的人格,老師的知識和技能,老師的平易近人等。學生就會對老師滿懷期待,暗示自己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甚至還覺得時間太短,老師的課太少。而學生不喜歡老師,就會覺得煩躁,坐立不安,不會聽課,對老師有疏離感甚至是反感和厭煩感,在教學過程中,就沒有效果,甚至雙方還會發生肢體沖突和矛盾。教師和學生也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我們教師要努力站在學生的高度,用心去感受他們的感受,體驗他們的體驗,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感。
2.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教師是整個課堂的引導者以及課堂環境的調節者。課堂教學旨在幫助學生提高知識技能,樹立健全的人格、積極地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教師即便知道學業繁重,升學考試壓力大,但是也要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不能一味的追求成績,對學生的心理想法不管不顧,我們既要注重專業知識的輸入,更要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注重他們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導。一只木桶最短的一面決定其容量,我們只注重學生的學業水平,不顧及他們的身心及人格發展,不對他們進行恰當的引導,那么他人格的缺陷也是限制他發展高度的最大攔路虎和絆腳石。我們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爭取用不同的眼光的和方法去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塑造出健康的心理和完美的人格。從而學生找到認同感和歸宿感,便會情不自禁的和老師走近,擰在一條線,師生關心的親疏程度便不言而喻。
3.教師獨立、健全的人格魅力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發育的關鍵時期,容易產生依賴、崇拜、模仿。教師是處理父母以外接觸最多的人,他們的在乎程度也會很高。教師作為社會價值觀和道德準則的傳遞著和踐行者,教師的言出必行,言行一致就會顯得特別的重要。當學生崇拜的老師,準守規則,履行諾言,積極的鉆研,學生就會堅定信念,積極的效仿。當教師都不能履行教師職責,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言行不一時,學生就找不到引導自己前行的旗幟,甚至還會變得對身邊的人失去信任,對生活失去熱情,變得毫無追求,也對老師什么期待,從而在與教師的師生關系就會變得冷漠甚至是厭惡。我們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塑造越發完美的人格魅力,做學生心中的旗幟,大海中的遠航燈。
4.家校緊密合作,教師走進學生家庭,和家長攜手育人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他們的言行舉止深深的影響著自己的孩子,改變著他們的交友觀,學習觀,情感價值觀。我們老師更夠走進家庭,走進學生的生活,走進他們的父母,我們就會尋覓到關于孩子們許多特質,更好的做到因地制宜的教學,既讓孩子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又讓孩子們找到精神寄托。他們會認定老師是贊賞、喜愛他們,他們便會更加的在乎老師,關注老師的一言一行。
5.設置課堂趣味性教學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教師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應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因地制宜的進行教學。在課堂中應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的設置趣味性教學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和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
6.社會對教師職業的認可
當今網絡發展迅速,在教育系統中也出現一些素質低下的“教師”,他們做出有違師德,敗壞師道的事情。一些社會人士就會多教師誤解,甚至非議,會讓教師的形象大打折扣,也就嚴重影響教師的職業的威信,也會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師生關系。我們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需要整治,師德需要不斷拔高,社會也應該努力維護大部分教師的威望,犯錯是教師隊伍中的“少數”,大部分教師是用心、用情、用愛在教育,他們把教育事業看得比自己的什么還重要。社會這只無形的大手,應該為學校教育營造一個和諧、溫馨、銳意進取的環境,讓教師站著教學,畢竟教師是學生的榜樣,這樣才會把學生培養成有骨氣的人。
教育本應是一件師生都覺得愉快的事情,是求知路上的一種快樂的體驗,我們用心去生活好,帶領學生發現生活的美好;我們用心去工作好,讓學生感知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生利用業余時間一起體驗知識帶來的樂趣,相信師生間的這一份特殊情誼,是學校課堂教育中,最好的紐帶和橋梁,也是教育達成目標的基石。
參考文獻:
[1]劉道玉:《21世紀中國教育之展望》,《建材高教理論與實踐》,199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