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語言具有特質性功能,革家語的參考語法編寫不但具有中華民族語言基礎之上的共同性,同時還具有基于自身特質基礎上的編寫思路與方法以及編寫的原則,才能在中華民族語言整體中異質性發展與共同性延續。
【關鍵詞】革家語;參考語法;思路;原則
【中圖分類號】H21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21-0109-02
基金項目:本文系貴州省科技廳貴州省科技計劃項目《文化多樣性背景之下的穿青人、蔡家人、亻革家人文化遺產挖掘及保護》(黔科合支撐[2018]2810)的階段性成果。
隨著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發展,文化中的主流語言或大眾化語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延續與發展,但是在非主流語言或非大眾化、使用人群極少的不少語言在現代化發展的潮流中面臨瀕危甚至消失的困境或“尷尬”境地,尤其是瀕危語言革家語。不難看出,深入研究革家語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需求,借此,本文就瀕危語言革家語參考語法編寫工作事宜進行一定程度的探究,以求拋磚引玉。
一、革家語參考語法編寫的基本思路與研究方法
(一)革家語參考語法編寫的基本思路
一是深入貴州省黔南州及其黃平縣(以重安鎮楓香村即楓香寨為主),通過現代社會調查方法及其田野調查方法等方式,充分利用錄音錄像、掃描等現代科學技術進行挖掘或收集革家語語言語料,對信息進行數字化;二是詳細地分類,系統化整理,信息化描述或數據化描寫;三是全面而系統化地進行歸總性闡述,并深入分析與全面詮釋,具體來說,在革家人革家語語言參考語法中,在參考我國語言語法的具體實踐及語言學等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尤其是執行國家關于語言學領域中參考語法編寫的研究原則、方法及當代語言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等規制)的基礎上,結合中外語言語法的寫作框架、描述范式等既定的做法或好的經驗,嘗試地描述與詳盡地分析革家人革家語語言全部現況。總之,革家語語言參考語法語料編寫務必要按照現代調查研究方法、語言學、民族學、文化學和人類學等多學科視角,基于革家人的生活習俗習慣,靈活多樣地遵照參考語法編寫的原則、程序、要求等常規性事項,因地制宜地開展革家語參考語法語料的采集、總結、編寫,才能有機會地且高效地完成革家語參考語法語料編寫工作。
(二)革家語參考語法編寫的研究方法
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來看,每一樣“事物”的發展均取決于該“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社會發展中的具體“事物”是主要基于其內生性的特質而運行的。基于此,開展革家語參考語法語料的采集、總結、編寫等工作,必須抓住“起決定性作用的”“根本性的”“矛盾”——革家人文化遺產及其革家語語言,具體來說,就是要基于被研究對象革家語語言進行因地制宜調查,所以根據革家人及其革家語語言客觀實際情況優先選擇了以下三種研究方法:一是田野調查法。基于革家語語言是有語言無文字的瀕危語種,世世代代的口傳路徑等客觀現實,致使革家語語料等信息的收集工作主要是通過深入實地的田野調研或面對面的真實訪談以及實實在在的筆錄或現代科學技術支持的錄音錄像等途徑開展。尤其是在世界第一革家寨——黃平縣革家楓香寨,曾經是一個高度封閉的、相對保守的、自給自足的、現代化程度相對不高的和原生態的革家村落,全部人員均是革家人,而且絕大多數人僅僅能夠說革家語且不懂漢語或苗語等其他語言,對于外人進入寨子,多人有排外思想,基于此,開展田野調研和面對面的訪談,必須注意以下事項:通過官方,尤其是通過與革家人及其族長、高威望者帶隊和介紹,循序漸進地增強人際關系與熟悉程度,才能按計劃進行調研和收集語料;在尊重被調查對象革家人及其文化遺產(例如生活習俗、語言、服飾、宗教信仰、葬禮等)的基礎上,以和藹可親等態度主動溝通,以親人般的熱情坦誠相待予以交流,達到可以開展深入訪談或深入對話的時候,就可以落實或實施田野調查方案或計劃,力求全面了解革家人及其革家語語言,深入熟悉革家人文化生活和行為習慣以及留存下來的革家文化遺產,尤其是要較熟練地掌握革家人這一個人們共同體的語言規律,并進行真實話語語料的收集與整理,為后續研究奠定扎實的基礎。二是歸納法:從我國語言學語法現象的視角挖掘并梳理所采集的革家語語言語料等相關材料或信息,特別是歸總被采訪對象革家語極具代表性的語言語法特征和語法規律;不但要關注語法的類別分析與各類劃分,同時也要重視推論與演繹革家語內含的普適性語法規律或常規性語法規則。三是描寫法。詳盡地觀察并全面地收集現在留存在世的革家語語言語料等相關信息,充分地利用從個別總結到普遍性歸總的邏輯演繹方式推論出革家語語言中的重要語言現象或普遍性原理,并從我國語言學等相關理論的視角和現實需要的層面系統而全面地描寫革家語的語法及其內容,全面地展現豐富多彩的革家語語言魅力。當然,基于臨時的工作需要或神秘革家人及其語言的探究性調研等可變因素或情況,在研究中仍舊不可回避地臨時參考或果斷采用其他有效的研究方法。
二、編寫革家語參考語法遵循的原則
(一) 革家語參考語法編寫的整體性原則
“革家語語言參考語法是基于設計者或研究者的規劃性研究與前瞻性需求而建構的、由各個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具有與其建構整體結構相對應的作用及功能;有什么樣的革家語參考語法結構就有什么樣的功能發揮及作用釋放,即革家語參考語法的結構決定了其功能,革家語參考語法的功能反作用于其結構并影響結構的發展。基于此,革家語參考語法能夠為各種語法研究或語言語法現象提供材料和認知標準或準則等外化性功能,即沒必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進一步來說革家語參考語法及其編寫是基于需求導向而建構的,很大程度上是滿足革家語參考語法工作需要的。所以,全面性或整體性的特征是編寫革家語參考語法的第一個要求或第一個條件,失去整體性或全面性的革家語語言參考語法是不全面的,是缺失或殘缺的,必然滿足不了當下新時代的革家語保護與發展等需要。革家語參考語法的全面性就是所闡述的革家語語言語法現象及其所分析的語法事實等革家語的語言事項均為革家語的所有語法特質、特征、規律等全部內容,無遺漏失,并涵蓋其中,出現‘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的社會語言象征。具體來說,所編寫的革家語語言參考語法對所有革家語都具有普適性及全面性的指導,無論是從革家語語音、語義到革家語的詞句法,還是從習慣性形式到創新性風格變體,或者是從革家語語言本體到革家語社會背景的闡釋等,均需據實而全面闡述。”[1][2]
(二) 革家語參考語法編寫的系統性原則
“革家語語言參考語法的系統性是指革家語參考語法是基于各構成部分之間形成的、相對固化的系統性機制,各個部分之間是相互聯系且相互依存、交互制約的有機關聯體,各個關聯體之間也是交互聯系并相互發展的,繼而建構了革家語參考語法的系統體系。例如語音系統、語法系統等,這些系統自成一體,同時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機關系——因此,很多專家認為:沒有語法系統指導的語句系統是不規范的。” [3]
(三) 革家語參考語法編寫的細致性原則
“首先,革家語語言參考語法的細致性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作為一門語言,是基于一定群體即革家人的文化、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具體到現實生活中革家人的吃喝拉撒或吃穿住用行等革家人群體的具體行為及社會群體心理,所以,從理論上編寫革家語參考語法必須仔細考慮革家人的具體的方方面面,進一步來說,就要在理論上兼顧革家語及革家人的各個具體的細而又細的方面;二是革家語參考語法編寫“相對于以往沒有編寫革家語參考語法的歷史來說”不僅僅是關注創新性編寫工作,同時要認真考量到革家語的實現主體——革家人,革家人是我國當下的目前尚未實現民族認同與民族歸屬的族群,已經獲得享受少數民族政策的待遇,但是研究革家語及其參考語法中不能從民族學、政治學等視角談及,只能從文化學、語言學和社會學等相關學科進行交流,避免民族學中的敏感話題,或者說在編寫革家語語言參考語法的時候一定要科學調研、客觀反映,實實在在的尊重革家人及其習慣,仔仔細細地考慮革家語的方方面面,進一步來說就是編寫革家語參考語法必須遵循細致性原則。其次,革家語參考語法的細致性,顧名思義,就是基于革家人及其革家語的具體事項,編寫革家語參考語法時,在落實革家語參考語法的整體性布局、戰略性設計和全局性考量的基礎上,務必要詳細反映革家語的各個方面及其細節,即詳盡性描述。” [4]
(四) 革家語參考語法編寫的原創性原則
“革家語語言參考語法的原創性就是基于革家人是尚未實現了民族身份認同與民族歸屬等客觀實際,革家人沒有文字而唯有通過革家語的主要路徑進行文化傳承及社會交流,所以在編寫革家語語言參考語法的時候,一定要深入革家人的世居之地進行深入調研,唯有通過面對面的筆錄、錄音錄像才能采集第一手資料,才能實現客觀的、真實的語言采集與體驗性交流,即必然或必須進行原創性收集與田野調查,按照客觀實際進行語言語法的編輯,原汁原味地描述革家語的原生態歷史和珍貴性文化遺產,才能釋放革家語語言參考語法的主要功能及其正向輻射作用。” [5]
參考文獻:
[1][3][4][5]戴慶廈,蔣穎.“參考語法”編寫的幾個問題[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
[2]張曉靜.河北武邑方言語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
楊澤龍,男,穿青人,貴州織金人,貴州理工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區域社會發展模式、文化遺產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