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剛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想真正意義上提升教學課堂實效性,就需要全面貫徹與落實新課程教學背景下的教學標準與內容,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情境等多方面進行著手,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先進教學途徑不斷進行教學實踐的總結與反思,為全面提升小學語文的綜合教學素養能力與工作業務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文章針對提高小學語文教研與教學實效的方法與途徑先開深層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研方法;教學方法;實效性
一、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
新課程教學改革后,其教學模式與教學目標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以學生為主體成為區別傳統教學與現代化教學的重要標志之一。新時期教學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積極倡導學生主體教學模式,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讓學生本身融入到自主建構知識的全過程中[1]。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為了有效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教師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教學資源,有效開闊學生的學習眼界,讓學生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能夠緊跟教師的教學引導思路進行學習探究與思考,從而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探索與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教學實踐中,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教學知識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
比如,在進行小學語文部編版二年級教學內容《蜘蛛開店》的學習過程中,就是就可以運用生活情境與表演情境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引領到提前預設的情境中去,讓學生充分的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對課文內容知識進行充分的表達、觀察與體驗,讓學生在充分了解蜘蛛變化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探索與發現問題,并通過合作小組的溝通與共同商討有效總結出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學習情感體驗,教育與引導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應該仔細觀察、認真思考,讓學生深刻的感悟與明白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迎難而上,有始有終的哲理。另外,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展開想象質疑問題,進行蜘蛛開店這一故事的續編,讓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行獨立思考,自主構思故事,也可以進行小組互講互評,完整的將續編故事延續下去。通過這種教學手段,讓學生發現其他學生的思路亮點,梳理與歸納續編思路,不僅大大增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教學互動,還有效彰顯出了學生教學主體地位,對于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創設教學語境,增強語文課堂教學活躍性與靈活性
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是單純的為學生講述教學知識與內容,并未真正上實現學生對教學知識內容的深度理解與掌握,整節課程學習下來,學生不僅感覺到枯燥、無聊,學習效率還特別低。為了有效轉變這種教學現狀,教師應該重點強調教學主體的特殊性,根據語文課程的具體教學內容與知識為學生提供生動、靈活、具體且巧妙的語境,讓學生能夠在輕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學習,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寓教于樂[2]。通常情況下,教師在為學生營造課堂氛圍的實踐中可以借助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與多媒體教學設備,通過通俗易懂、具生具象的圖形、音頻等解釋文章中的抽象內容,還能夠拓展更多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資源,有效豐富學生的學習知識面,提升學生教學質量與教學成效。
比如,在學習小學語文部編版四年級《蟋蟀的住宅》時,教師就可以根據課文具體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預警,有效為營造良好、快樂、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通過語言藝術對教學情境進行創設,有效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增強學生的學習綜合素養能力,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同時,通過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教師在進行文章內容的講述過程中,科學合理的運用疑問、好奇、感嘆、驚訝等抑揚頓挫的語氣對文章進行解讀時,不僅能夠大大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還能夠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課文中描寫的情節,讓學生能夠深刻的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真情實感。學生通過對教師語言的聆聽與語境帶入,能夠真切的感受到蟋蟀在修建住宅中的所想所思,充分領悟到蟋蟀在環境極其惡劣的情況下還能夠吃苦耐勞、不隨遇而安的偉大精神,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感受能力與創造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三、重視對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在教研工作中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價值
小學語文教研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教學任務,通過對相關的教學內容知識進行分析、總結與反思等環節,能夠形成行之有效的、具有創新價值的教學理論與實踐操作方法,是全面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與有效途徑,為全面打造語文課程的高效課堂、增強教師的專業化教學水平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義務教育背景下,教師應該充分掌握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標準與具體要求,將培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與健康的審美情趣作為教學重點,有效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與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熏陶與感染,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能力[3]。因此,在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出語文教材本身多蘊含的教育價值,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環節捕捉出語文教材中的豐富思想內涵與德育教育內容,并加強滲透到具體的課堂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環境中有效感染與領悟高尚的思想品德,實現對教師教研工作的有效性教導。同時,教師在課堂中要注重情感教育的滲透,增強學生對教學知識的深層理解與掌握,通過借助于多媒體教學課件、影音結合等多種教學方法的融合,引領學生進入生活化的教學實踐,加深學生對語文教材內容的深層次理解與掌握,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槍桿體驗的高效建立。
結語:綜上所述,在提升小學語文教研與教學實效性的實踐過程中,教師要不斷進行教學總結與教學反思,從課程教學的設計環節、教學實踐以及教學行為等多方面進行著手,有針對性的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等進行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創設與規劃,有效實現對專業語文教學個性化與全面化的發展,對全方位的增強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整體質量與成效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永存.提高小學語文教研與教學實效的方法[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10):117.
[2]劉虎.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實效[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3):150.
[3]趙永芝.淺議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實效的方法——基于情境教學的視角[J].新課程(上),2018(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