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楠 曹小莉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護理用于精神分裂癥的價值。方法:2019年6月-2021年5月本科接診精神分裂癥病患48例,隨機均分2組。研究組采取心理護理,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對比服藥依從性等指標。結果:針對服藥依從性,研究組95.83%,比對照組70.83%高,P<0.05。針對SAS評分,研究組干預后(33.57±3.62)分,比對照組(42.83±3.96)分低,P<0.05。結論:于精神分裂癥中用心理護理,利于服藥依從性的改善,及焦慮情緒的緩解。
關鍵詞:心理護理;應用價值;精神分裂癥;服藥依從性
臨床上,精神分裂癥十分常見,具有復發率高、病程長與易致殘等特點,可嚴重損害患者身體健康,降低生活質量[1]。對于精神分裂癥病患而言,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負性情緒,使得其服藥依從性降低,進而對其病情的控制造成了影響。本文選取48名精神分裂癥病患(2019年6月-2021年5月),旨在分析心理護理用于精神分裂癥的價值,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9年6月-2021年5月本科接診精神分裂癥病患48例,隨機均分2組。研究組女性11例,男性13例,年紀在20-75歲之間,平均(42.58±2.57)歲。對照組女性12例,男性12例,年紀在20-74歲之間,平均(42.19±2.63)歲?;颊哔Y料完整,意識清楚,無藥敏史。排除孕婦、惡性腫瘤者、急性傳染病者、過敏體質者與意識障礙者[2]。2組年紀等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都接受常規護理:病情監測、用藥干預與基礎護理。研究組配合心理護理:(1)真誠對待患者,熱情與之溝通。尊重患者,同情患者,保護好患者隱私,讓患者能夠安心治療。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為其選擇一個適宜的稱呼,如:年紀比較大者,可稱呼其為“爺爺”或者“奶奶”;年紀較小者,可稱呼其為“弟弟”或者“妹妹”等,目的在于拉近護患彼此間的距離,消除患者對醫務人員的恐懼感與陌生感。(2)熱情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訴求,找到患者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積極幫助患者解決問題。為患者播放喜歡的視頻或者舒緩的樂曲,促使其身體放松。盡可能多的關心和體貼患者,向患者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不歧視患者,不嘲笑患者,不批判患者的想法與觀點。適時使用非語言溝通技巧,如:拍肩膀和握手等。(3)采取視頻宣教、開展專題講座與發放宣傳冊等途徑,為患者講述精神分裂癥的病理知識,糾正其錯誤認知。告知患者治療的流程、目的和預期療效等,同時向患者介紹預后較好的精神分裂癥案例,增強其自信心。認真解答患者疑惑,打消其顧慮。
1.3 評價指標
按照下述標準評估2組服藥依從性:(1)不依從,患者拒絕服藥,或者不遵醫囑用藥,隨意加減用藥量甚至停藥。(2)部分依從,患者在醫務人員的監督下能規律服藥。(3)完全依從,患者能主動遵醫囑服藥。(部分依從+完全依從)/例數*100%即服藥依從性。
用SAS量表評估2組干預前/后焦慮情緒:該量表包含20個條目,均采取4級評分法,總分80。50分以下,說明無焦慮情緒;50分以上,說明有焦慮情緒,且評分越高,焦慮情緒就越嚴重。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經SPSS20.0,t對計量資料()檢驗,χ2對計數資料[n(%)]檢驗。若P<0.05,提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服藥依從性分析
針對服藥依從性,研究組95.83%,比對照組70.83%高,P<0.05。如表1。
2.2 焦慮情緒分析
針對SAS評分,研究組干預前(53.46±5.82)分,對照組(53.95±5.71)分,2組比較無顯著差異,t=0.3085,P>0.05;研究組干預后(33.57±3.62)分,對照組(42.83±3.96)分,研究組干預后比對照組低,t=9.3148,P<0.05。
3 討論
近年來,受工作壓力與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顯著升高,需要引起臨床的重視。相關資料中提及,精神分裂癥具有復發性與持續性,可損害患者身體健康,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3]。為此,醫院有必要加強對精神分裂癥病患進行護理的力度。
心理干預乃新興的??谱o理方法之一,涵蓋以人為本理念,可采取案例介紹、認知干預、情緒安撫和語言激勵等措施對患者進行干預,以消除其不良心理,提高服藥依從性,從而有助于促進其康復進程,改善預后[4]。此研究,在服藥依從性上,研究組比對照組高,P<0.05;在SAS評分上,研究組干預后比對照組低,P<0.05。
綜上,精神分裂癥用心理護理,利于焦慮情緒的緩解,及服藥依從性的提升,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胡卓威,林俊藝,張祥. 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治療中心理護理的應用及對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 健康之友,2021(8):229.
[2]胡娟,劉斌,侯徐旭. 研究心理護理服務對精神分裂癥緩解期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研究[J]. 特別健康,2021(14):231.
[3]盧玟燊,丁仰,陳曉霞. 基于同感心理論的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狀態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 中國醫藥科學,2020,10(6):160-163.
[4]林利秋. 心理護理對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的效果觀察[J]. 醫藥前沿,2020,10(34):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