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江涌
摘 要:隨著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為滿足交通流量不斷增加的需要,必須加強城市道路建設。城市道路建設要滿足現代化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就必須加強對道路立交方案設計的研究。城市道路立交方案作為城市道路建設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施工前期的比較工作是確定路線設計質量和是否達到道路經濟效益的關鍵環節。合理的城市道路立交方案設計能夠使城市規劃更加科學合理,從而使城市道路立交發揮應有的功能。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城市道路立體交叉設計的相關因素,探討了方案設計的主要步驟。
關鍵詞:城市化;城市道路;立交方案設計
0 引言
道路立交方案設計研究是城市道路建設前期準備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方案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城市道路建設能否滿足交通通行的需要,能否為生產和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高速公路立交方案設計對今后高速公路建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將直接影響高速公路建設的質量和相關的建設費用及運營。公路道路立交規劃涉及整個城市道路的經濟利益,對城市建設發展和生產生活需求具有深遠的影響。
1 城市道路立交方案設計的概念
綜合考慮影響因素,全面收集相關資料,做好城市道路立交的設計工作,對各設計方案的優缺點進行對比,對各設計方案的各項指標進行詳細分類,逐一篩選,最終確定一套可行方案。在公路建設前期進行立交方案設計時,其基本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由有關人員進行實地考察和資料收集;其重點是資料收集,需要綜合考慮區域的經濟狀況、人文特點和社會習俗等,并收集當前城市道路網狀況、交通流量、規劃狀況等資料。二是在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做好立交的選擇和布置。立交方案設計的選擇主要結合行車速度、交通流量等因素,以保證其能促進形成效率和安全性的提高。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立交形式應符合市容環境特點,避免在提高交通能力的同時影響區域環境。最終進行線型設計。在城市立交方案現階段線性設計主要表現在平面、橫斷面等設計方面。在符合設計要求的立交主線、匝道等處,應使其滿足超高布置和穩定安全形成等要求,并盡可能保持圓曲線半徑較大。但對截面設計而言,要防止線形突變問題,就必須做好縱坡值的控制工作,并應保證線形不受扭曲,這樣才能達到與周圍建筑環境和諧一致的目的[1]。
2 城市道路立交方案設計的關鍵點
2.1 立交等級視角
許多立交設計雖然在道路之間設置了立體交叉形式,但是由于道路等級難以匹配,很可能增加了工程投資。
2.2 立交交通量
在立交設計中,對通行能力的分析以及項目規模的確定都需要依靠交通量,一旦交通量參數出現偏差,就很容易導致立交投入使用后難以滿足道路通行要求。
2.3 道路數目
在制定行道數時要做好科學分析工作,通常行道數過多會導致工程規模提前,經濟效益降低等情況,而行道數過少則會導致通行能力下降,難以發揮公路立交的實際作用。
2.4 疏散問題
在立交設計中,經常需要綜合分析周邊路網、交通流量等因素,從而制定相應的疏解方案。與公路立交不同的是,公路立交設計在疏解方案上為保證合理性,應充分考慮非機動車輛的行駛和通行情況。
2.5 環境影響
由于項目占地面積大,立交設計若盲目進行,在施工階段極易出現不能與周邊土地協調的問題,需要重新制定設計方案,造成經濟損失極其嚴重。如果設計區域的周邊是生態用地,則其形式應以簡潔為主,避免對周邊視覺環境造成破壞。另外,周邊建筑以居住用地為主,立交設計若忽略了匝道與其距離的考慮,容易造成過多的噪聲污染[2]。
2.6 間隔角度
立體交叉設計中,在數量、位置和布局的確定上都需要分析立體交叉的間距。間隔越短,通行能力越差,間隔越大,路網功能越受限制。所以立體綠化設計應綜合考慮相關影響因素,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同提高的目的。
3 城市道路立交方案設計的主要步驟
3.1 確立城市道路立交的基本形式
工程設計前,必須進行實地考察,綜合考慮交通流量的實際需要,要對相關道路網絡現狀和地形圖及其他相關資料進行詳細了解,并對項目所在地區的交通流量進行預測。確定立體交叉的基本形式——選擇立體交叉的布局,如上跨或下穿式,完全或交錯、局部互通,第二、三、四層,機動車輛、非機動車分或混行,是否為收費道路,是否考慮行人交通等。根據公路級別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交叉方式,公路道路立交涉及的兩條公路若都是低等級的公路以及交通流量小的情況下,適宜設置平交形式。滿足大流量的交通需求的公路道路立交方案設計時,各種類型的道路交叉必須采用立體交叉,特殊情況下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采用。
3.2 城市道路立交相關組成的選擇
確定好城市道路立體交叉的基本形式以及相關組成的選擇。立交型式中上跨方式,由于交叉的道路保持固定,設置主線上跨,不會破壞地下管線,有利于排水,主線上行車視野開闊,對自然環境影響較小,景觀效果較好。根據道路立交跨越多條主干道的位置和形狀,以及干支路的位置和形狀,合理選擇城市快速路。對于等級較低、交通量較小的交叉路口,應采用菱形立交,費用較低,占地面積較小,且不影響行車安全。立體交叉的選擇,根據交通量的大小,分別采用兩層環形交叉,即三層和四層環形交叉,當交通量較大時,修建多層立體交叉公路干線可以保證主線不受干擾。按照交叉路口的道路條數選擇交叉路口形狀,三個道路交叉路口,一般為喇叭形;在大部分城市中四個交叉路口形式都屬于十字路口[3]。
3.3 綜合考慮交通疏散情況
對于城市道路建設而言,由于立交的占地面積較大,因此在進行立交工程方案設計時,要充分了解公路道路立交周圍建設用地的性質,確保立交的設置與周邊土地狀況相協調。施工過程中很可能出現立交位置與當地交通疏通的需要不匹配,影響立交用地報批,從而使設計方案不符合規范要求進行調整和修改,不僅使公路道路建設的工期延長,而且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在進行道路立交方案設計前,首先應根據項目區域周邊土地的規劃性質,確定符合交通疏散要求的建設地點。在項目周邊有居住用地較多的情況下,設計方案中應考慮立交匝道與住宅建筑的間距,還應考慮隔聲墻的設置。當項目周圍生態用地和綠化用地占主導地位時,設計方案應考慮立體交叉以求形式簡潔,確保生態綠化用地的完整性。通過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在城市道路立交上,保證整個區域的視覺環境和生態環境都符合總體規劃要求。
3.4 確定好立交間距
立體交叉方案的設計需要對立體交叉的間距進行合理的分析,以保證立體交叉與總體布局的匹配,合理的立體交叉不僅保證了公路立體交叉的整體布局完善,而且能保證立體交叉在保證通行的同時,有利于公路立體交叉的投資開發。立體交叉的設置堅持以滿足不斷增長的交通需求為原則,保證立體交叉與城市道路網的整體功能最大化。交匯間隔不得過大或過小,交匯間隔過大不能滿足交通流量過大的要求;交匯間隔過小會影響車輛行駛速度和主要道路通行能力。在設計立體交叉方案時,必須根據交通需求、道路建設技術及經濟發展的要求,對立體交叉的布置進行合理分析,并綜合考慮立體交叉間距[4]。
4 結束語
城市道路立交橋設計的關鍵是立交方案的合理性,在公路網絡規劃設計中,必須從技術、經濟上做到最合理,使公路網絡充分發揮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確保城市道路等相關基礎設施的完善,進一步保障城市發展。
參考文獻:
[1]邢濤.城市道路互通立交優化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7.
[2]趙曉娟,程京偉.城市道路與鐵路立交的節點設計實例及方案比選研究[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6(4):1-5.
[3]姜曉彬.某城市道路與高速公路立交方案設計[J].山西建筑,2010,36(8):272-273.
[4]王可,胡國強.淺談城市道路立交的方案設計[J].平頂山工學院學報,2008(4):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