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繼軍
摘 要:山區地形比較復雜,因此在山區公路改擴建工程中,往往面臨較大的難度,也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在具體實踐當中,應當充分運用綠色理念,在項目設計各個方面始終貫徹執行。針對綠色理念的核心要求,以特定工程為案例,明確工程具體概況及特點,遵循相應的設計原則。在指標選取、景觀規劃、線位優化、斷面布設等方面進行設計實踐,充分體現出綠色理念,減少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確保良好的工程建設效果。
關鍵詞:綠色理念;山區公路;改擴建工程;設計實踐
0 前言
近年來,我國對于交通運輸方面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各種公路改擴建工程也大量進行。而綠色交通和綠色公路是當前一個重要的發展理念,應致力于對交通運輸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實現環境友好、科技創新、資源節約。山區公路改擴建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受到特殊地形地貌的影響,對于生態環境方面的影響要更為重視。所以,在山區公路改擴建工程的設計實踐當中,應當對綠色理念加以融入,保證工程建設良好的環保性。
1 山區公路改擴建工程的基本概況
1.1 工程概況介紹
項目研究選取了某地區省道省區公路部分的改擴建工程,項目起點為A點,路程經過了海拔平均1 500 m的高山,中間經過B、C、D等關鍵點,以E點為終點,如圖1所示。該條省道山區公路改擴建完工之后,能夠使當地交通擁堵壓力得到較大的緩解,對于當地區域脫貧致富工作以及旅游資源開發工作等,都有著很高的價值。公路的實際情況是,兩側有密集的行道樹,路面原有結構發生明顯的損壞,尤其出現較多的水損害情況。很多路段存在瀝青混合料脫落、坑槽等問題。回頭曲線路段、大下坡路段有明顯的車轍病害,需要升級和改造。項目計劃是將原有6.5 m的路面擴展為8 m,提檔升級部分線性指標較差的路段,路面結構層加鋪,使道路通行能力、服務水平提高。
1.2 工程項目特點
該項目在路線上穿越了當地山區自然風景區,特點是風景優美、植被茂密、地勢險要,區域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因此對生態環境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采用GPS定位技術、無人機航拍技術、現場勘查技術等,對當地居民點分布、制備分布、地形地貌等進行了解,為后續設計提供依據。根據調查發現,該項目的特點主要是,公路路線翻越山脈,最大高度差達到了574.845 m,沿途地形具有較大的起伏,山勢比較險要,有13個回頭曲線。道路兩側均有行道樹,樹齡平均在15年,具有2 m~5 m的間距,加大了路面拓寬的難度。
1.3 綠色設計原則
在山區公路改擴建工程中,為了更好的融入綠色理念,需要全面系統的調查項目交通需求、控制點、地形地貌等,與相應的綠色設計理念相結合,包括品質建設原則、節能低碳原則、生態保護原則、服務提升原則、智慧創新原則等。在工程中應用預防性養護、功能性路面、長壽命路面等技術,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工程中降低能耗排放、減少土地占用,優化路線平縱設計,減少填挖自然山體,實現節能低碳。對棄土場生態修護加以考慮,注重路面功能降噪指標,加強沿線水體保護[1]。在工程中運用公路美學理念,講過工程和人文景觀相結合,建設景觀平臺與景觀帶。應用新方法、新工藝、新技術解決工程中的各種問題,如利用BIM和GIS技術論證方案,采用無人機設備勘查線路等。
2 綠色理念在山區公路改擴建工程設計實踐中的應用
2.1 靈活平縱技術指標
設計實踐中,為減少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對多方面因素靈活結合,選取適當的平縱技術指標,對原有道路線位充分利用,保障行車安全,降低生態環境破壞。以圖一為標準,A點至B點,考慮到用地紅線因素、生態環境保護因素,提高老路利用率等,采取限速30 km/h的技術標準,布線沿原位進行。B點至C點,地形有比較明顯的起伏,對9個回頭曲線連續布設,降低技術標準,沿老路布線擴建,采取限速20 km/h的技術標準。C點至D點,路段具有比較理想的原有線形指標,進行縱面優化調整,沿老路擴建,采取限速40 km/h的設計。D點至E點,采取局部路段平縱面優化調整,沿老路改擴建,控制工程規模,采取限速20 km/h的技術標準。
2.2 因地制宜優化線位
山區公路改擴建中,存在較多的影響因素,需要因地制宜的對實際控制點加以考慮,從而實現平面線位優化。部分路段老路外側為懸崖、陡坡,向山體一側偏移路線,在老路的基礎上采取單側加寬方式,并對山體外側行道樹加以保護。部分路段線形指標與升級改造要求相符合,采用雙側加寬,對道路兩側行道樹盡量保護[2]。山區地形比較稀缺耕地資源,因此在線位優化當中,對于經濟作物種植區、基本農田等一律禁止占用。采取優化設計方案,路線長度18.29 km,路基土石方47.05萬m3,排水防護7.23萬m3,路面瀝青143.36 km2,中橋長度74 m,涵洞51道,平面交叉9處,拆遷建筑物1 311.8 m2,占地0.155 5 km2,建安費11 339.9萬元,預算總金額14 806.5萬元。
2.3 合理布設路基斷面
在山區公路工程中,相比于新建項目,改擴建工程面臨著更多的影響因素。原有道路兩側,種植了密集的柳杉行道樹,是該項目的一大特點。對于局部路段原有線形較好的情況,最原有行道樹最大限度的保留。不但需要平總指標貼合原有道路,在橫斷面布設方面,也需要更為精確和細化。某些路段如果采取常規橫斷面布設,可能嚴重破壞兩側行道樹,對行道樹進行編號,采用全站儀勘測采集地理位置信息,以此為基礎進行路基斷面布設。工程中需要擴寬路面,對邊坡防護排水加以完善。對于部分特殊路段,行道樹橫向距離較小,可在行道樹外側布設排水溝等構造物,施工中注意保護植物根系。在防護設計方面,需要對坡面綠化、固土綠化等問題加以考慮。
2.4 科學規劃景觀系統
在綠色公路設計當中,景觀設計是一個重要的部分。采取資源整合的方式,在公路景觀實現范圍中,納入沿線的自然景觀資源,形成山水秀美的動態畫廊,讓路過的游客能夠觀賞秀美風光。項目設計中,采取了唯美、平衡、和諧、自然的基本原則,在保障公路功能及安全性的基礎上,對景觀綠化趣味性加以提升。根據沿線的自然景觀和地形地貌,分別規劃不同的景觀主題,同時對主題特色景觀帶進行打造。
3 結論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很多原有的山區公路在功能性和安全性方面,都已經不能滿足要求。對此,需要積極推進對山區公路的改擴建工程。而此類工程往往具有較大的特殊性,例如征地拆遷困難、地形地貌復雜、生態環境影響大等。對此,在工程設計實踐當中,對綠色理念加以運用,使其在整個項目設計當中始終貫穿。通過運用綠色理念,提高了公路的生態性。
參考文獻:
[1]董瑞常.公路改擴建過程中的綠色公路設計理念作用分析[J].中國室內裝飾裝修天地,2019,15(4):310.
[2]步永潔.基于綠色公路理念的山區高速公路設計實踐[J].交通節能與環保,2020,16(6):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