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德 李大龍
摘 要:在經濟新常態下,中資企業紛紛選擇走出去,非洲市場作為缺乏技術和資金的區域,成為中資企業重點開拓的對象。面對新冠疫情影響,中資企業需要在市場開拓方向及風險控制上有所調整,以期獲得市場回報。
關鍵詞:中資企業;非洲;基礎設施;市場開發
隨著國家“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逐步推進,大批施工企業在面對國內激烈競爭的局面下,紛紛選擇拓展海外市場。而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由于非洲存在技術和資金方面較大的缺失,無疑該市場成為中資企業重點開拓的對象。近年來由于大宗商品下跌和經濟增長乏力,作為非工業化資源輸出國的非洲大陸,出現經濟發展整體下滑的現象,部分國家外債超過國際警戒線甚至陷入債務危機中。借貸能力和借貸意愿的降低,大大減少了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同時新冠疫情也惡化了這一形勢,而這種形勢會大概率會持續較長時間。針對這種經濟新常態,作為中資企業,已經不能再依照此前的市場開發方式進行市場拓展,必須進行轉型升級。筆者長期駐在莫桑比克,并面向南部非洲七個國家參與市場開發,結合自身市場開發經歷,對非洲基礎設施市場開發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1 非洲基礎設施市場概述
非洲共54個國家,各國別基礎設施發展不均衡,但總體上較低,根據非洲發展銀行2019年編制的非洲基礎設施發展指數,錄得最高分的是塞舌爾,為94.97分,最低的為索馬里,為3.60分,平均分僅為27.41分,整體偏低而提升潛力巨大。根據非洲開發銀行的另一項測算,非洲基礎設施領域每年需要1 300億至1 700億美元投資,目前尚存在680億至1 080億美元的資金缺口。近幾年,受制于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以初級產品和原材料出口為主的非洲各國,在吸引外資和出口創匯方面大幅下滑。同時大多國家貨幣在沒有良好經濟結構支撐下,在逆周期經濟環境下,極易導致本幣貶值較大,部分國家甚至發生金融動蕩,如津巴布韋,至今仍未走出危機中。在低迷經濟形勢下,多以外幣債為主的國家已達到甚至超過債務紅線,而國內又面臨財政收入銳減的局面。這兩個方面導致可投入基建設施的資金大幅縮水,對中資企業來說獲取項目機會銳減,整體形勢不容樂觀。
2 市場開發方向
中資企業在非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此前多以現匯和框架項目為主,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靠以進出口銀行提供資金支持的框架項目難以為繼,需要轉向于競爭激烈的現匯項目和風險較大的投資型項目。
2.1 現匯項目方向
回顧中資企業走出去的歷史,從最早的勞工走出去,到現匯項目施工分包,再到施工項目總承包,現匯項目是中資企業走向海外的基礎。隨著近年來在國家“走出去”的號召下,大批企業在面對國內激烈競爭的情況下紛紛走出國門,在推動國外現匯項目更加市場化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過度競爭。筆者曾經歷過一個由非洲開發銀行提供融資的項目過度競爭的情況,約40多家企業參與購買標書, 24家最后交標,其中絕大多數企業為中資企業,儼然成了中資企業的競技場。由于世界銀行和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往往設置的競標規則是在資格基本滿足要求的前提下最低價中標,一些激進的中資企業通過先低價進入市場再圖以后發展,這些過度競爭在業主和當地政府不干預的情況下,往往擾亂了本地競標市場,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不利于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為此,筆者結合當前市場情況,認為需要做一些調整。
2.1.1 推進企業屬地化建設
隨著中資企業人工成本的上升,所依靠的低成本人力資源優勢逐漸喪失,中資企業不得不面臨競標策略調整的局面。筆者以所在的莫桑比克為例,中方普工與本地普工人力成本比約10:1,而工程師的成本比較約為3:1。除了成本優勢以外,本地員工在語言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勢。雖然在勞工素質方面存在一些差別,但可以通過良好的管理模式來提升項目運作效率以促進成本、質量、安全等目標的實現。
2.1.2 在鞏固現有市場的前提下,積極拓展高端現匯市場
由于非洲國家發展不均衡,各個國別在設置競標規則上有所不同,一些國家沿襲歐美發達國家的競標規則,比如南非在競標要求上就比較嚴格,這些國別在市場準入上設置比較嚴苛,我們姑且定義其為高端現匯市場。在這些市場上,往往競爭家數不多,項目有一定的利潤空間。中資企業在立足現有市場情況下,可通過提升對高端現匯市場的認知,包括對法律條件、勞工生產率、物價等信息的掌握,尋找可靠的合作伙伴組成聯營體等方式進入。
2.1.3 穩扎穩打,打造能夠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的企業能力
在一些國別,鑒于業主能力有限,往往特大型項目業主會首先聘請咨詢單位,但是大中型和小型項目則會給一些中資企業提供機會,通過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從項目概念提出到工程可行性研究,再到設計施工等一攬子解決方案,在做長產業鏈的同時,也獲取較長價值鏈,從而提升整體利潤。
2.2 投資項目方向
近年來,由于大宗商品下跌等引起的國家外匯收入下降,加上本幣貶值復幅度較大,外債占比大幅升高,有些國家已經嚴重超出世界銀行給出的警戒線,在發行外幣債務、借貸融資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面對這種情況,眾多國家轉而選擇吸引投資的方式來推動本國基礎設施建設,但由于一些國家不能提供主權擔保或者本國投資法令不健全,往往會使一些投資者望而卻步。
2.2.1 投資標的選擇
結合當前市場情況,以及聯合國發展目標,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和角度來選擇投資標的。
首先需要根據該國當前的發展狀況來作為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要參考;其次要結合該國的發展規劃,重點選擇一些項目推動;再次就是要結合自身的優勢,對所選項目能夠給出較為準確的投資可行性評估。
在重點著力的領域,筆者認為,它包括電力設施、可再生能源開發以及區域互聯互通項目,在實施模式上可考慮投建營一體化。
中國近四十年來取得成功的經驗,是利用較短的時間完整的走完了三次工業革命,而非洲許多國家工業基礎薄弱,以礦業、傳統農業和手工業為主,急需通過工業革命來改變社會面貌。而電力則是工業革命的原料和助推器,沒有電力,非洲的工業化只能是一個夢想,電力設施的建設無疑將放在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最優先地位。目前非洲各國都在推動本國電力的發展,一些國家根據自己的資源稟賦,選擇較為合適的電力來源類型,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可選擇水電站發電,煤炭豐富的國家可選擇煤電,一些相對富裕的國家則會兼顧環保和社會發展,均衡發展比如光伏等清潔能源。從收益上來看,煤電和水電成本相對較容易控制,而清潔能源則往往需要當地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
在結合本國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可考慮選擇一定的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可再生能源在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緩解能源短缺問題,解決常規電網入戶的困難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典型的國家如納米比亞,該國2015年9月發布的能源政策白皮書中將可再生能源列為國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之一。
區域互聯互通作為連接鄰近國家的橋梁,對區域一體化及共享資源起著較好的助推作用。比如“兩洋鐵路”建設、東非電力互聯網絡、中部非洲能源組織的北南走向的電力輸送通道項目等,這些項目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區域經濟的聯動發展。
一些特大型基礎設施完工后,往往由于當地人員缺乏運營經驗而不能得到有效維護和運轉,這時候中資企業可借此做長產業鏈,實施投建營一體化,在培養本地運營人員成熟后可逐步退出運營市場,如亞吉鐵路等,在做長產業鏈的同時也獲得了一定的利潤回報。
3 市場開發風險控制
影響市場開發風險因為較多,如政治風險、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營運風險、法律風險等,而應對風險的策略則有:規避、轉移、降低和接受。
初進一個市場時,需要對該市場的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每個市場風險對不同承建商來說影響也略有不同,筆者選擇其中幾個風險進行分析
3.1 政治風險
政治與經濟密不可分,短期現匯項目往往受其影響較小,而大型和特大型投資項目則影響較大。整體上來看,非洲國家除了與中國未建交的斯威士蘭外,絕大多數對華還是非常友好的,但在當前中美博弈的國際大背景下,一些國家難免受西方輿論甚至外部勢力干涉的影響而對中資企業做出不利的裁決。因此,大型和特大型項目需要做好政治風險分析,有必要的話可以外聘國際風險控制機構協助完成,同時在股權結構等方面,引入多方投資者以降低風險。
3.2 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涉及的因素也比較多,如支付風險、稅費風險、匯率風險等。需要強調的是,在當前國際環境下,一些項目的業主發生支付違約的概率逐漸增加,延期支付可能會給項目甚至企業自身運轉帶來負面影響。中資企業在加大向業主催款力度的同時,可以多舉措解決現實的問題,如債轉股、延付補償、獲取特許經營權等,在支付幣種上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可適當增加人民幣支付比例,減少其它外幣支付風險。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資企業應采取穩妥的財務政策,降低企業市場開發帶來較多的不確定性和負面影響。
3.3 市場風險
疫情對世界的影響還在持續中,疊加經濟周期影響,對一些非洲國家的外匯收入及匯率影響較大,而隨著美元“大放水”的到來,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也會加大。中資企業應采取穩扎穩打的方式拓展海外市場,通過合同約定、購買保險等方式來減輕和降低經營風險,切忌為了市場而采取惡性競爭的低價策略,以避免企業在實施中陷入困境。
3.4 法律風險
中資企業在進入市場之前,應熟悉當地法律環境,在開展經營活動中,需要符合當地法律要求和行業規定,否則將會帶給自身損失。中資企業應建立合規體系,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選擇合適的律師事務所和審計事務所進行合作,保證企業的合法經營。
4 結語
中資企業在百年變局之下,要正確認識海外市場的環境變化,特別是要對疫情之后世界經濟復蘇十分緩慢的情況做好充分的準備,穩妥經營,克服新形勢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在強化風險管理和制度建設的同時,獲得市場的回報。
參考文獻:
[1]“非洲基礎設施發展指數”,非洲開發銀行,2019.
[2]“能源政策”白皮書,納米比亞,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