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娥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有效途徑,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巧用小組合作;提高學習效率
新時代,面對家庭教育良好,從小起步就高的學生,新課程也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改變傳統的以接受型為主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也成為有別于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征,它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有了一個自主合作的機會。合作學習可以滿足學生全面的社會需要,有力于改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能真正發揮個人在集體中的作用,強化學生與環境的交互活動,有效促進學生心理機能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是學會傾聽,學會討論,學會表達與交流意見,學會組織與評價。教師要在課堂上堅持不懈的引導學生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形成必要的學習技能。下面淺談一下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合理分組,優勢互補
我們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該全面考慮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平時表現等方面的因素,組內一般有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的合理搭配,成員一般4-6人為一組,把全班同學分為若干小組,并在組內任命對應的小組長,統籌整組的工作安排。合作小組學習需要重新安排座位,縮短同組人員的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便于學生的溝通交流。每個小組要有自定義的組名,如“奮進組”、“雄鷹組”、“勵志組”、“智慧組”、“夢想組”、“奇思妙想組”等等,并且各個小組都要有學期目標,只有有了共同的目標,各位學生才能有為這個團隊奮斗的動力。當集體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都會幫助組內成員。
二、職責明確,合作規范
俗話說沒有規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小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況下的小組討論,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未等其他學生思考,就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這樣一來,那些學困生相當于走了個形式,沒有經過大腦思考便得到了現成的答案,結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這時就需要教師事先作好安排,講清合作規則,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在小組中如何開展討論,如何表達自己的見解,如何糾正他人的錯誤,如何汲取他人的長處,如何歸納眾人的意見等。因此,我們在在小組合作前這樣規定: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記下來,再由小組長安排,各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后由記錄員將其整理出來。這樣,每個人都有了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同時也調動了每位同學的學習積極性,不讓一位學生得過且過,不為懶惰思想留一絲空間。
三、博采眾長,提升能力
在課堂學習中,要博采眾長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小組常常表現出有些學生不善于合作的狀況。記得在一次課堂上,小組合作時,我觀察到以下現象:有的學生托著下巴冷眼旁觀,有的學生溜到別的小組,有的東張西望……所以,在平時要采取策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具體我總結為以下兩點。
1.鼓勵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都能積極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進行有效的溝通,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清楚的理解對方的想法與觀點,積極承擔自己扮演的角色。對那些內向的、怕羞、不敢說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和點撥。
2.指導學生學會傾聽
傾聽,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就有困難了。首先,要樹立傾聽的意識。我們教師應該告訴學生: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別人,而傾聽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種方式。其次,當眾口頭稱贊那些愿意認真傾聽他人的學生,建立起榜樣。最后,評一評哪些學生學會了傾聽。
四、合理評價,取長補短
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有利于培養學生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但如果組織不當,學生就很容易出現拉大差距的現象。因此,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是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的關鍵因素之一。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評價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小組內的自評;二是小組間的互評;三是教師的點評和總結性評價。方式有評價表、成長樹等,形式可分為:授予稱號(最佳合作獎、最佳表現獎、質疑之星、講解之星)、鼓掌、加分等。進行小組合作評價時,要把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對合作小組集體評價與小組成員個人評價相結合,評價小組合作學習過程時,主要應從小組成員分工是否合理、方式是否恰當、是否全員參與、對小組合作學習結果的整理報告是否科學等方面來評價。對小組成員的評價主要從小組合作學習任務的執行完成情況與別人合作學習的好與壞、思維的創新性等方面來評價。
當然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全體學生全面、自主地發展,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學生特別注重教師及同學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總之,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小組活動中,巧妙使用小組合作學習,及時對小組中的問題進行的指導。從而使各個小組人人進步,整體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平涼市第八中學 7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