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園園
【摘要】選擇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初衷來源于我中學時代對這門課的喜愛,喜愛源于對這門課曾經帶給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自信心和自豪感,這也是我在研究生畢業后毫不猶豫地選擇道德與法治教師這份職業的原因。踏進職場,我和學生順利度過了初一和初二的難忘時光,一起成長為“三年級”的“學生”。第一次帶畢業班,也曾一度陷入了困惑的泥潭,幸而通過一次次的反思和學習,讓困頓和迷霧逐漸消散。
【關鍵詞】教師反思;青年教師成長;終身學習
當落筆寫這篇反思的時候,突然記起兩年前,我作為一名新入職的教師,參加新教師培訓時,有位老教師交流經驗談到有關于自己的經歷。他說,從教之前心想自己堂堂大學生怎么可能教不了初中這些淺顯的知識呢,對初中的知識根本沒放在眼里。直到執教幾年后,才發現事實并非如此。時至今日,我竟然有了切身的體會。選擇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初衷來源于我中學時代對這門課的喜愛,喜愛源于對這門課曾經帶給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自信心和自豪感,這也是我在研究生畢業后毫不猶豫地選擇道德與法治教師這份職業的原因。踏進職場,我和學生順利度過了初一和初二的難忘時光,一起成長為“三年級”的“學生”。起初帶畢業班,拿到教材,心想這哪有老教師們說的那么困難,便自信滿滿的走進了課堂,一個月,兩個月,青年教師的青澀和劣勢逐漸地開始凸顯出來。
第一次點醒我,是發現課堂上一些學生開始表現出了厭學情緒。初三的知識相比較于初一和初二,內容逐漸上升到國家的高度,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多角度深入探究國家的發展,這時如果只依靠課本知識為支撐的課堂顯得枯燥無味,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再高漲,甚至有些后進生干脆放棄。事后我開始反思尋找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點,以后每次備課時,我都會去網上查找視頻資料,試圖通過每節課上觀看1-2個視頻激發學生的興趣。經過了多次成功或失敗的試驗后,我想用視頻不是為了用而用,要找到視頻資料與當堂課的契合點,最關鍵的是教師要解讀好視頻,讓學生看懂視頻,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國家的政策方針,而不能只是看熱鬧似的一看而過。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不斷學習,把課本的每個板塊挖深挖透,將因果關系前后聯系的脈絡梳理清晰,只有自己積累的多了才能經得起課堂的考驗。
另一次點醒我,是源于一次集體備課和一次青藍互助學習。集體備課時聽了本年級老教師的一節新授課,毫不夸張的說,我深為震撼,知識的邏輯性、知識的深度、課堂的激情,我都難以企及,那次課后,我突然對班里的學生心生愧疚,如果再繼續這樣下去,學生的能力非但沒有被開發甚至很可能會被湮沒。“教育和教學的藝術和技藝,是發揮每個學生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們感到在腦力勞動中取得成績的喜悅?!蔽蚁胝n堂教給學生更重要的應該是能力和熱愛。就像曾經的我,因為有了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熱愛和敬畏,多年后才讓我有緣從事了這份百年樹人的教育工作。青藍互助活動時,聽了師傅的一節復習課,讓我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都有了新的認識。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九年級學生逐漸成熟起來,單靠七八年級“哄”的辦法,學生很難再去買賬。如果單靠嚴格的紀律約束,如果引起學生的逆反也難以收場。很長時間里,我一度陷入了困惑的泥潭。讓我走出泥潭的正是師傅的這一節課,她在上課時采用了小組加分和小組比拼的方式,班里的學生竟然形成了你爭我搶、你追我趕的競爭場面,我竟像“劉姥姥經大觀園”般大開眼界。我想這是因為在此之前,我沒有真正了解九年級的學情,甚至還把他們放在了自己的對立面。之后,我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所教班級實施了小組合作、小組比拼、小組接龍等一系列學習方式,單從學生的課堂表現來說,學習的積極性顯著提高。
“沒有哪一個教室和其他教室飄溢著完全相同的氣息,有著完全相同的問題?!苯處煹姆此家獜牟煌瑐€性的課堂和不同個性的學生入手。第三次點醒我,正是發生在一次真實的課堂上,當學生進入背誦環節或是搶答選擇題時,小管同學表現出了積極的學習行為,然而當大屏幕上展示出中考材料分析題時,小管和同桌說了句悄悄話,“行了,這個不用看,咱肯定不會”,像是告訴同桌,這些題不屬于我們,屬于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隨后我觀察到這兩名學生的眼神都表現出游離的狀態,與此同時還有一部分學生也不再愿意聽我的分析和講解。當我認真備課篩選題目的勞動成果,不被學生珍惜,內心不自覺的由失落逐漸轉化為埋怨,但事后我仍然保持冷靜分析了這次事件的原因。歸根結底,學生學習停留在表面深度不夠的原因還是在于自己教學的深度不夠。曾在一次青年教師論壇上,聽到一位老師介紹教學經驗時,說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曾深入研究多年多地市中考題,我對此深信不疑,通過研究課程標準和中考題,找準中考風向標,無疑是教師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
經過三年的歷練,我終于成為了一名“三年級”的教師,我深信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反思,才能不斷地成長和進步。首先,研究課程標準和中考題,這對于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太為重要,只有將考點研究透徹,才能將大問題分解成小知識,做到深入淺出,讓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領者。其次,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包括年長教師和青年教師,年長教師根據自己的閱歷往往對教材的整合梳理更清晰,因果聯系更明確;聽青年教師的課往往可以學到很多新奇的小方法和小技巧,有些也會很實用。再次,閱讀教育學的論著,于我而言,無疑起到了思想更新和精神鼓舞的作用,每當因教育失敗而情緒低落的時候,這些著作總會通過正能量的方式告訴我,教育者應具備的仁愛之心,告訴我充滿鼓勵和愛的教育是多重要。
古人在《勸學》一文中就告訴我們“學不可以已矣”,法國著名教育家保羅·郎格朗也曾提出“終身教育”的理念。進入新時代,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置身于一個快速發展和變化的社會,更應該將終身學習作為生活的常態,讓終身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蘇]蘇霍姆林斯基/著,周渠、王義高、劉啟嫻、董友、張德廣/譯,《給教師的建議》,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21.
[2][日]佐藤學/著,李季湄/譯,《靜悄悄的革命》,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