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璐
摘要:目前企業基于對利潤的需求,金融創新應運而生;同時也催生了一系列新的金融形式,相應增加了多種金融工具。在這種積極的形勢之下,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后發展起來的中小企業,多年來在有多種融資渠道和方式的前提下,仍面臨融資難的問題。面對中小企業融資難這種情形,我國中小企業不僅要自立更生,而且更需要政策上和制度上的扶持,只有從融資渠道、融資方式和宏觀政策上給予傾斜,才能保障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
關鍵詞:金融創新;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與方式
一、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成因
中小企業雖有著若干種融資渠道,按照理論應當易于取得足夠的資金進行發展,但目前現狀卻是中小企業很難從上述渠道獲取資金,甚至導致資金鏈斷裂而宣告破產清算,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銀行貸款對象主要是大企業,中小企業獲得貸款難度很大
對于銀行而言,銀行更愿意將資金貸給信譽好,資產多的大企業,而且銀行為保證貸出資金的安全,往往在企業不需要資金時發放貸款,而在企業面臨經營危機時又急于收回款項。因此,中小企業不能完全依賴銀行貸款,況且銀行在要求企業獲取貸款的同時,還應按著高于貸款金額價值的抵押品進行抵押;而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尚處在起步階段,還沒有成規模的資產并正處于導入期,需要的資金量很龐大,也就是說中小企業能夠進行擔保的資產與其預期獲取的資金量不成正比,銀行按規定不能貸款給中小企業,或者能夠貸款給中小企業的資金不足其預計資金量。另外,銀行對于中小企業的小額貸款缺乏足夠的興趣與重視,銀行放貸速度有時也不夠及時,推遲放貸現象時有發生,所以,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也并非易事。
(二)直接融資主要是針對少數上市的中小企業,大多數中小企業無法直接融資
對于直接融資而言,直接融資固然有直接、見效快的優點,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資本市場尚不成熟,還缺少能夠負擔起大量中小企業進行融資的能力,具有局限性。而且不在新三板、中小板上市的中小企業,沒有直接發行證券的資格,換言之,這種直接融資行為功能有限、規模有限、能力有限,還不能滿足我國如此龐大的中小企業資金需求。
(三)創投融資對環境、法律制度、資本市場成熟度等要求較高,無法全面推廣
創投融資是一種理論上十分合理的融資方式。但是創投融資需要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更需要完善的資本市場予以支持。目前,我國資本市場處于發展期,尚未完善,也就是短時間內可能無法滿足創投融資的外部條件、制度以及運營機制等,這也是創投融資這種方式不能夠全面推廣的原因。
(四)民間融資缺乏法律依據,風險非常高,易導致經濟犯罪
民間融資雖說靈活簡單、條件低,但是其弊端不容小覷。民間融資風險非常高,一旦處理不當或融資不合理所造成的后果十分嚴重。首先,國家對于民間融資這一行為是否給予鼓勵態度模糊,國家尚未明確發布有關民間融資方面的規定,也未予以任何政策層面的支持,國家對這種融資方式沒有做出明確表態。其次,民間融資機構一般手續不夠健全,監管力度不到位,其借款流程不規范,總之就是融資過程難以得到保障。最后,民間融資資金來源不規范、不合理,可能會導致非法集資等問題的產生,觸及法律底線,影響社會穩定,嚴重的則會導致經濟詐騙以及經濟犯罪。民間融資的不規范性使正處在發展初期的中小企業難以承受,這不但會使企業蒙受損失,而且會降低企業信譽,有損企業社會形象,一旦上述風險問題產生,可能導致企業從此一蹶不振。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對策
中小企業面臨既要發展,又要融資的兩難境地,在平衡好成本、利潤與風險之間關系的同時,如何解決融資難這個問題顯得十分重要。這不僅要從融資渠道所發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還要從宏觀、微觀角度進行考慮。
(一)融資渠道方面對策
1.銀行貸款
銀行應摒棄“嫌貧愛富”的態度,公平對待每一家企業。首先,銀行應積極成立中小企業事業部,使貸款小額化,而且積極配合政府實現中小企業與銀行的對接,同時開發針對于中小企業的信貸產品。其次,銀行要加快放款速度,中小企業在面臨資金緊張問題時,由于在行業中沒有過高的地位,所以往往依賴銀行貸款。但面對突發情況,銀行貸款一時間難以發放,導致中小企業會選擇其他方式,因此銀行應當提供針對于中小企業的純信貸服務,并且加快放款速度,解燃眉之急。最后,銀行對于中小企業融資,不應急于收回貸款。因為中小企業發展尚不成熟,經營風險大,銀行突然抽回款項,會使企業難以進行正常的經營活動,對于小企業更是難以生存,所以銀行應放寬中小企業貸款的政策,用實際行動讓中小企業明白銀行是中小企業的安全帶,而不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2.直接融資
考慮直接融資時不妨也考慮間接融資。中小企業進行直接融資時,二級證券市場門檻低,風險大,這點是無法與主板進行比較的,這也是中小企業的擔心之處。所以針對這一現狀,證監會應加大監督與審查力度,并積極拓展中小企業上市公司的類型,不能僅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力,這樣管理并不會降低中小企業上市門檻,本著對投資者和中小企業經營者負責的態度,為中小企業該種融資解除后顧之憂。
3.私募融資
私募融資由于相對隱蔽,所以在政策層面應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及指導細則,出臺相應的配套規章制度。進行融資的中小企業要培養專業的融資隊伍,其融資部門應掌握豐富的融資方式。此外,中小企業還要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打開局面,自立更生,從私募中走出去,逐漸面向公眾進行融資,陽光融資。
4.創投融資
創投融資是一種理論上最合理的融資方式,不能實行的原因也正是其過于“理想”。若要盡早打通該渠道,就要積極完善資本市場,完善相應法律法規,規范我國的融資環境和資本環境,培養出該領域的專業人才。創投融資需要專家對這個方面進行相應的指導與建議,國家在政策上要給予幫扶。
(二)宏觀層面,應合理支配、調度資金,對資金的使用與支出有準確的預測與評估
在金融創新初始階段,我國各行業還尚未發展健全,從制度到操作都有待完善。從根本上來講,要在政策上要給予扶持與傾斜,更主要的是對于資金的支配與調度要趨于合理。若進行了錯誤的評估與不準確的預測,會導致資金的使用不當,在融資困難的情況下無疑是雪上添霜。所以在政策方面應當對中小企業進行規范、指導和扶持。如針對中小企業投資經營制定相應的指導辦法,及時對中小企業財務人員進行培訓,同時降低其融資門檻。一方面保證中小企業正常經營,另一方面為中小企業資金來源提供保障,實現雙重保護。
(三)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條件,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引起足夠重視
中小企業融資難,歸根結底就是因為融資要求太高,超出中小企業能力范圍,這就形成了經營方式上的惡性循環:經營不好就難以融資,融不到資金就無法改善經營窘境。所以,在審查條件同樣嚴格的情況下,對其借款所需的擔保、規模、人員數量、借款利息、融資成本的數額上要有所降低,讓中小企業有能力有信心進行融資,并償還債務。但這種方式并不是以降低對中小企業的審核力度為前提的,對中小企業的審核、監督、監管應更加嚴格,防止矯枉過正,出現亂融資,非法集資的情況發生。
(四)完善中小企業財務管理
中小企業由于自身存在一定不足之處,也影響企業融資。例如企業負債過高,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夠健全,其自身資本不足等因素。作為中小企業,應當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并積極接受政府對于財務制度的規范與引導,合理處理債券債務比例,避免過度融資帶來的弊端。在規范財務制度同時做好信息披露,使會計信息完整、準確、及時,并對能夠證明還款能力及經營狀況的材料進行妥善保管。
三、結語
總之,在金融創新的宏觀背景下,國內經濟形勢穩步向前,中小企業更應明確融資難融資貴是其經營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一個難題,中小企業應當借助金融創新的機遇,破解融資瓶頸,逐步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以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孟蕓,李妍,張芳芳.盧麒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原因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8(15).
[2]趙益琴.淺談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和策略[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8(10).
[3]高瑞英,夏旻劼.程會敏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2).
[4]王江平.惠眾志聚活力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J].中國經貿導刊,2019(13):25-26.
[5]陳茂南.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與金融創新相關問題[J].財會學習,2019(19):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