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恬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現下教育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注重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與能力。在當今社會背景下,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很多學生在小時候受到溺愛,養成不良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不習慣參加體育運動或者不愛活動,導致其身體素養較差,在體育教學中缺乏必要的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本文結合相關教學經驗,探究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
1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概述
作為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教學課程,小學體育在鍛煉學生體魄,提高學生身體素養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通過小學體育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還可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學校是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求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現下的社會發展中,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既要求具備專業的知識素養,同時還要求需要具備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能力基礎,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礎素養。主要以學生知識能力作為基礎內容,有機整合與融合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個方面的因素,是促使學生養成終身運動能力與意識的關鍵能力。在小學體育教學課標中,明確指出小學體育學科素養主要包括體育品格、運動能力、健康行為三個方面。體育品格,指的是在實際運動中應當遵守體育運動規則,積極配合團隊行動,形成頑強拼搏的精神品質;運動能力,指的是掌握基本的運動技巧和技能;健康行為指的是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與意識,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
2 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
2.1 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體育品格
在以往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用的傳統教學模式與方式,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已經無法滿足學生體育運動需求,為更好地促使教學遵循教學改革,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心理特征,有機結合教學課程內容,大膽創新體育運動教學方式與方法,采用多樣化的方式進行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以此通過實際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體育品格。其一,為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與素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小組或者團體活動,通過小組活動或者團體活動,培養與提升學生團結合作意識與品格,比如足球、籃球、排球等體育活動,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合作能力與精神,只有每個學生積極地配合團隊,才能促使運動更好地完成,體會到運動具備的魅力。尤其是小學階段,由于學生在小時候受到嬌生慣養,形成一定個人中心意識,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與能力,對于學生意志品格的培養有著充分的作用。但是,在以往的小學體育教學中,很多教師并沒有注重這一方面的培養與訓練。為優化這一教學狀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互動,通過合作運動的開展,逐漸鍛煉與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品格。
例如,在課前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并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選舉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組內交流、協商等工作,通過團隊的協商,鍛煉與提升學生團結合作能力,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比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三人兩足”運動,這項運動需要三人一組并有很好的默契配合和統一節奏的運動步伐,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只有合作團結才能實現最后的成功,通過這種體育教學活動,能夠有效促使學生形成團結合作的良好意識品格,并讓學生在進行運動演練中增加彼此交流,以及在比賽過程中體驗體育運動和樂趣和競技性,從而提高學生對體育課堂的參與度。
2.2 精心設計體育教學活動,培養學生體育能力
提高學生體育能力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為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與流程,依據實際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結合理論知識,為學生充分講解體育運動技巧,促使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過程中,逐漸掌握體育運動技巧,實現體育運動能力的提升。在體育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依據課堂導入、示范講解、技術動作練習的順序實施教學。先生動地導入教學內容,激發學生體育運動興趣,充分調動學生運動積極性;然后,針對教學內容進行示范講解,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運動技巧與方法,為學生充分講解每一個細節動作;最后,引導學生進行技術動作練習,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
3 總結
總而言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為全面貫徹與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教師要注重優化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注重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體育運動積極性,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以此促進學生素養與能力的全面提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浙江省東陽市城東街道斯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