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琴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如何擺脫普高等教育的模式,使其教學能有效地達到人才培養目標,滿足社會需求——這是近年來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極力突破的瓶頸。本文通過對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探討,以我校服裝工作室的運作作為案例,提出現代中職教育課程的發展與革新思路,探討職業學校產學發展與企業合作的新模式,促進中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的合作。
本文論述了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概念、特點、結構以及運行方式,提出了與之配套的課程體系及要求。
關鍵詞:教學模式;中等職業教育課程;工作室;項目
目前一些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培養目標不夠清晰、定位不夠準確,基本上是普高教學的翻版。如何擺脫普高教育的模式,使中等職業教育特點得以彰顯,其教學能有效地達到人才培養目標,滿足社會需求――這是近年來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極力突破的瓶頸。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即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改革。
一、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概念。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是以工作室為載體,將課程、教室與生產實踐融為一體,將傳統的學校封閉式教學變為面向生產實踐的開放式教學,以課程知識為基礎,以專業技術的應用為核心,以專業教師為主導,以承接技術項目為主要任務的將生產與教學緊密結合,由教師帶領學生在承接和完成生產技術項目的過程中完成綜合專業技術的訓練。
二、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特點。
1、開放式的教學,淡化“教室”的概念。
工作室是面對市場開放式的,由教師帶領學生直接參與生產實踐,將傳統的封閉式課堂教學變為面向符合現代實用技術的市場發展需要的開放式教學,課堂的涵義得以延伸。課堂不再只是教室、黑板加粉筆,而是延伸到了資料室、圖書館、電子網絡乃至市場,從而擴大了教學活動的場景,縮小了學校與日新月異變化的社會之間的距離。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權和自由支配的學習時間,他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既成的結論與事實,而是可以通過自己主動的探索,分析、歸納選擇自己所需的東西。加強了教學與市場的聯系,縮短學校教學與企業生產的距離。
2、項目式的教學,淡化“課程”的概念。
目前普高學校的專業教學體系,較為強調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和連貫性,其缺陷在于教學的針對性不強,實踐性不強,教學的吸引力不強。工作室制教學模式采用的是項目式教學,是以項目為主要內容的,其特點在于針對性強、實踐性強、教學互動強,而且項目涉及的專業面較廣,突破了單一課程的內容,教學內容是開放性的,不依附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它可以是學科內容的擴展、延伸和深化,利于擴展學生的視野、有較強的綜合性,不同課程不同學科互相交叉、互相滲透,鍛煉了學生的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同時每一位學生都會認真地搜集資料,深入思考,精心準備,有利于創新突破。
教學的過程也是一種探討、交流與對話的過程。它不僅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易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而且使教師直正變成了以學生為主的、合作的、探索性的幫助者的角色。因而有助于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這一模式順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布魯納的發現教學基本思想。
3、教師與學生充分互動,使雙方的專業技術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就是借鑒師傅帶徒弟的言傳身教之法,增強教學互動,通過示范性教學較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特別是實踐教學方面,使學生能夠有次序、有目的和比較系統地學習,即把基礎內容和動態內容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一體化,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另外很多高校教師缺乏生產實踐方面的經驗,包括對新設備、新工藝的認識,集成化生產的管理,各種工藝流程的正、負面影響,以及產品開發、品牌企劃等方面的經驗。工作室的項目對教師的專業技術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很多教師在實踐的同時不斷地充實自己,專業綜合能力得到較快的提高。
4、注重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的培養,縮短了學生畢業后的職業適應期。
在完成工作室項目時學生通過市場調研、組織素材、與企業交流等直接參與的生產實踐活動,使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能夠面對企業和市場,積累了寶貴的工作經驗,使學生在校期間更加明確學習目的。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認識真理、領悟人生,并在此基礎上改造與構建自我,因此,這一過程本身就是學生能力提高和素養養成的過程,學生的社會能力得到磨練,學生畢業時能夠很快地融入企業,從而縮短了學生畢業后的職業適應期,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率。
5、產學發展與企業合作的新模式。
工作室建立起教學與市場的橋梁,是產學與企業合作的紐帶,為企業創造直接經濟效益,促進高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的合作。另外學生也可以通過參與項目的勤工儉學,起到助學的效果。
三、工作室的結構。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服裝系的工作室是以專業為類別而設立的,是以工作室的掛牌教師為導師,以學生自發的協會為延伸的方式組成的,目前共有3個工作室15位掛牌教師、3個學生協會131名學生。
工作室作為對外商業服務機構,主要承擔企業的服裝產品設計開發、企業診斷、品牌策劃、產品發布策劃、表演宣傳、形象設計、形象包裝、形象代理等項目。到目前為止工作室已為幾十家企業進行了服務,為企業創造效益幾百萬元,同時服裝系教師和學生在全國的各項專業比賽中共獲得獎項50多個。其中獲得金獎5個、銀獎5個、銅獎6個、優秀獎及單項獎40多個。
四、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運行方式。
工作室區別于教研室,是以個人負責制和項目負責制為特色的,能夠提高教師的責任感、專業鉆研能力以及獲取更大的個人利益。工作室制教學模式運行的基礎是企業的實際項目,在無項目的情況下也可以模擬運行。其運行方式大致有兩種:
1、課外運行方式:
1)教師承接企業項目后即為項目負責人,由項目負責人挑選項目組成員,共同帶領學生進行項目運作。
2)在課外輔導方面是以每個導師負責一個學生小組,或學生小組選擇對應的導師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專業輔導、綜合技能訓練,指導參加國內外專業比賽等。
3)工作室教師以及外聘專家不定期地對學生舉辦講座,進行專業信息傳達、職業認知輔導、就業指導等活動,增強學生的專業認知和上崗準備。
2、與課程結合的運行方式:
在教學計劃中的后半程設置具有項目開發性質的課程,把工作室的項目內容貫穿到整個課程當中,老師在教學中用項目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教學方式上,從“講授式”到“參與式”;在教學形式上,從“一言堂”到“群言堂”;在教學目標上,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在師生關系上,從主客關系到主主關系,從而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