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烜
【摘 要】互聯網時代,數據對各行各業都有著重要影響,數據新聞以其特有的優勢吸引著固定的受眾群體,許多新媒體都開設了數據新聞欄目。文章以財新網的《數字說》欄目為例,對2020年的66條數據新聞進行研究。在數據來源、數據內容和數據可視化方面分析財新網《數字說》欄目的特點,歸納出財經類數據新聞人才的需求,對財經類數據新聞人才培養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數據新聞;人才培養;財新網;數字說;可視化
數據新聞是以數據的形式呈現的新聞,前期需要對數據信息進行收集和分析。而事實上,數據與新聞的關系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當時菲利普·邁耶(Philip Meyer)提出了“準確新聞”(Accurate News)一詞,指的是利用調查、實驗、內容分析等社會研究方法收集數據,進行新聞報道。在新聞報道中,數據主要是輔助作用,新聞報道仍然是通過大量的詞匯來描述新聞的過程和結論。
一、財新網《數字說》欄目概述及分析
《數字說》欄目是財新網在2013年推出的數字新聞專欄,該欄目涉及時政、社會、財經、民生、環保、教育等諸多話題,平均每周更新兩三篇數據新聞作品。截至目前,該專欄已發表數千篇數據新聞作品,《數字說》欄目自開設以來,在學界與業界口碑良好,也曾獲得較多獎項。
(一)數據新聞制作步驟
財新網作為原創財經媒體,關注財經資訊。本文以財新網《數字說》欄目的數據新聞為研究樣本,通過數據統計后分析總結該欄目在數據新聞制作方面的特點。
由于財新網的數據新聞不是每天更新,也沒有每周固定更新的時間,本研究以財新網《數字說》欄目2020年全年的數據新聞為研究樣本,將每一篇新聞報道作為母體進行分析,研究財新網《數字說》數據新聞的數據來源、新聞內容以及數據可視化的特點。
為了更好地分析編輯與技術人員在財經類數據新聞制作方面的特點,筆者依據新聞制作的3個重要步驟“獲取數據—新聞內容寫作—圖表制作與設計”進行分析,并根據此步驟,將分別對應相關步驟構建出數據來源、新聞內容與數據可視化3個部分,總計55個類目,以期對財經類數據新聞的生產制作及人才培養有所裨益。
(二)數據新聞內容分析相關統計
第一部分,是對數據來源類目的構建,數據來源直接影響到數據新聞制作的素材,因此有必要進行數據統計。本文根據數據來源類型將其數據來源類型劃分為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企業、院校及科研機構、媒體、自主調查收集。另外,設定該欄目數據來源地域劃分為國際、國內或國際國內均有。同時,為了解數據新聞的數據來源渠道數量,設定數據來源個數為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及以上。
第二部分,是數據新聞內容的構建,將新聞內容劃分為新聞標題及新聞正文。新聞標題劃分為疑問句式標題、信息解析式標題、其他陳述句式標題。另外,將標題特征劃分為國內外熱點事件、調查報告信息、其他。將每篇作品敘述新聞的文字進行統計,不包含圖片中鑲嵌的文字。由于是基于選題而進行的內容生產,故在探討新聞正文時,應主要討論其新聞選題。新聞選題地域劃分為國際、國內。本文所選的樣本發生時間是在2020年,因此將選題是否與疫情相關分為是或否。將新聞選題類型劃分為時政、社會、經濟、民生、環保、教育等。將文字量劃分為小于500字、500~800字、大于800字。
第三部分,是新聞數據可視化的構建,將數據新聞呈現形式劃分為靜態信息圖表、動態交互式圖文。同時,根據《數字說》欄目的圖標類型,將其劃分為柱狀圖、餅狀圖、折線圖、數值形象圖、地理圖、時間軸、社會網絡、關系圖、詞頻分布圖、其他。將圖表個數劃分為一個、兩個、三個、四個及以上。
二、財經類數據新聞的特點
(一)數據來源渠道多樣,多為政府組織
在統計的樣本中,財新網《數字說》欄目的數據來源類型主要是以政府組織為主,占比為63.64%。另外,自主調查收集主要是財新網自身的調查與收集,因此與媒體的占比相同,占比為31.82%。從中可以了解到,對于一名數據新聞的記者和編輯而言,當數據來源無法直接從專門的機構獲取時就需要自身進行歸納整理,例如在《科創板周歲:市值不斷放大 交易依舊火爆》這篇報道中,圖表數據來源是通過財新數據、財新記者采訪,根據相關研報、數據庫整理而成的,這對記者和編輯的數據整理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財新網并沒有通過企業渠道獲得數據,這主要是基于數據來源的可信度直接影響到數據新聞的可信度,因此數據新聞的數據來源主要還是政府組織,這確保了數據的權威性,而院校及科研機構具有科研能力,專業度上得到保證,因此其相關數據的可信度也較高。
在數據來源地域與個數的統計中發現,數據來源地域主要在國內,占比為59.09%,這主要是與新聞選題的地域相關聯。在統計中,國內的選題占比為63.64%,國內新聞主要還是以國內數據為主,這樣更符合數據來源的接近性,從而確保信源可信度。
在數據來源量統計中可以看到,數據來源5個以上的占到54.55%,來源渠道豐富,例如《 6億“月收入不足千元”者畫像》中,數據來源于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所、國家統計局、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人力資源保障部、國家統計局《中國住戶調查年鑒》等多渠道獲取,這就要求記者編輯要不斷提高對數據的多渠道獲取能力。
(二)標題貼合國內外熱點,正文回應社會關切
第一,標題在一篇新聞報道中占據了重要的作用,“題好一半文”是寫作當中所普遍認同的。數據新聞也不例外,好的新聞標題可以吸引受眾進行點擊閱讀,特別是在碎片化的閱讀時代,面對海量的新聞呈現,提高點擊率和閱讀量是新媒體時代記者編輯應該掌握的本領。通過觀察,發現在財新網《數字說》欄目當中主要有幾種標題句式,其中疑問句式的標題占比最大,為54.55%;其他陳述句式標題,占27.27%;信息解析式標題,占18.18%。疑問句式標題在數據新聞中使用較多,其中一個原因是疑問句式容易引發讀者興趣,當人們看到一個問題時會被激發求知欲,這給數據新聞的制作提供了一個參考。
據統計顯示,財新網《數字說》的標題所呈現出的特征主要是國內外熱點事件占到86.36%,調查報告信息為9.09%,其他類型為4.55%。這主要是因為題目所呈現的信息會影響受眾的點擊,國內外熱點事件比較能引起人們的關注。研究發現運用疑問句式的社會熱點標題更易引發讀者的興趣,這可以成為編發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技巧。
第二,在正文內容的數據統計中,主要關注的是新聞選題的地域、選題是否與疫情相關、新聞選題類型、文字量等方面。新聞選題的地域正好回應了前文中數據來源于國內的數據統計較多的結果,根據統計結果顯示,在財新網《數字說》欄目當中,國內的選題較多,占比為63.64%,說明國內的財經類數據新聞更關注國內的信息。而國際新聞也不可忽略,國際新聞選題占到36.36%。這就要求新聞人才在培養過程中要拓寬視野,除了關注國內動態也要具備國際視野,并且熟練掌握從國外資料當中收集數據獲取數據的能力。
第三, 在正文的內容分析當中,特別統計了所選樣本新聞是否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主要是基于2020年是新冠肺炎疫情出現發展到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一年,作為社會關切的熱點事件,在數據新聞當中有所體現。從選題是否與疫情相關的統計中可知,有36.36%與疫情相關,而63.64%與疫情沒有關系,這說明了從長期而言,疫情對數據新聞的選題影響并不是特別大。作為以理性分析為理念的數據新聞而言,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不應渲染該事件的影響,而是通過理性分析讓受眾更好地獲取新聞信息。
例如,《就業壓力大 各地“保就業”都有哪些招兒?》回應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國失業率連續上升的關切,首先通過數據列出失業率,與此同時,高校畢業生人數和考研人數數年攀升,最后通過數據分析了“保就業”的政策,這一則數據新聞就很好地回應了社會關切,并且起到了很好的輿論引導作用——在疫情之下,就業艱難,國家通過各項政策進行優化就業。
另外,通過統計選題類型發現數據新聞選題主要是集中于社會、經濟、教育、環保、民生、時政,分別占比為36.36%、27.27%、18.18%、9.09%、4.55%、4.55%。盡管是財經類數據新聞,選題類型還是比較豐富,并不局限于經濟類,還要關注社會問題。
從以上統計分析可知,在新聞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應該注重人文關懷,以人民為中心,關注社會,回應社會,用理性分析進行輿論引導,才是新時代數據新聞人才所要追求的。
(三)圖表種類量多豐富,動態交互式圖表有待開發
第一,在數據新聞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可視化圖表的制作,如何將收集好的數據結合內容簡明扼要地呈現出來,讓人一目了然,是財經類數據新聞人才培養的重點。在統計中發現,所選樣本文字量小于500字的占比為0,500~800字的占比為9.09%,大于800字的占比為90.91%。為了更好地了解財經新聞的文字數量(不包含圖標中的文字數量),通過統計樣本中每篇報道的字數后算出平均數約為1500字。但筆者認為,在財經類數據新聞中該文字量還可以適當精簡到800字,一方面由于當前是可視化和碎片化的時代,太多的文字不利于用戶閱讀。另一方面數據新聞應以數據圖表為主,并且圖表中也會有一定量的文字說明,因此新聞報道當中應該盡量簡短。
第二,根據統計發現,財新網《數字說》數據新聞可視化圖表類型,主要還是以傳統的靜態圖表為主,如柱狀圖、數值形象圖、折線圖、餅狀圖等在圖標類型中占比較大,分別占比為72.73%、63.64%、59.09%、45.45%。另外,為了分析數據新聞可視化圖表運用的數量,筆者還統計了每個樣本的圖表數,計算得出平均每篇數據新聞的圖表數為5個,其中《疫情下留學生開學難 海外大學財政告急》共制作了10個圖表,可以看出財新網《數字說》欄目的圖表數量和類型豐富多樣。但筆者認為,傳統靜態的圖表類型已經難以適應當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具有場景式、交互式的可視化圖標類型還有待開發,這也給財經類數據新聞人才培養提出了一個新方向,通過不斷學習新技術,制作出滿足受眾體驗感的可視化圖表,讓受眾更易接受,引起受眾興趣,從而提高財經新聞的有效閱讀量。
三、財經類數據新聞人才培養建議
(一)財經記者需要提升數據素養
第一,在思想層面,要提高記者的新媒體意識,使其認識到新媒體時代,需要不同的新聞呈現形式,在保證內容質量的前提下多進行嘗試,以尋求財經新聞報道的新突破。另外,在思想層面還要打消記者適應新形勢的恐慌。縱觀媒體的發展,過去在電視新聞剛剛起步的時候,也面臨著技術上的問題,例如電視新聞要求記者需要學會攝影、攝像、畫面剪輯、錄音、出鏡等技能,這些對于從未操作過的記者而言的確是很大挑戰。但時至今日,這些都已經成為專業記者較為基礎的技能。因此,對于新時代的財經類新聞人才而言,必須通過不斷學習來克服對數據處理的抵觸心理,迎難而上。第二,在專業能力層面,要提高數據素養,即財經類新聞記者應具備收集數據、分析數據、處理數據以及制作數據圖表的能力。數據新聞主要是通過圖表和數據進行新聞呈現,因此,圖表制作與表達是關鍵。第三,要多學習財經類專業知識,洞悉財經領域最新方向。對于一些記者而言,特別是非經濟學類專業出身的記者,除了在新聞采寫編發方面需要不斷訓練外,還要熟練掌握相關專業知識,這樣撰寫出來的數據新聞才能在專業領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加大培養復合型數據新聞人才力度
在學校培養方面,當前主要還是對一般新聞人才的培養,尚未開設專門的數據新聞人才培養科目。隨著時代的發展,單純的新聞人才培養已經不能滿足財經類新聞人才的需求,復合型的數據新聞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缺口。對此,首先應該從人才培養教育方面著手,可根據個人興趣以及定向需求,專門開設數據新聞培養科目。該科目培養出來的新聞記者既要熟練掌握新聞的基本業務,還要有計算機編程和數據統計分析的能力,且兼具財經類相關專業知識儲備。對此,可以在本科階段發展雙學位模式,或在碩士階段開設相關研究方向,重點培養財經類數據新聞的實務型人才。其次樹立行業標桿,整合專家教育資源。鼓勵學生學習數據新聞,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斷樹立數據新聞的標桿,宣傳該領域的模范,增強數據新聞人才的自信,多邀請該領域的專家進行深度解讀與專業訓練,提高高校人才的數據新聞專業素質。最后建立高校與媒體單位共建教學的模式。與數據新聞領域較為成功的媒體合作,將理論教學與實踐運用相結合,多為數據新聞人才提供實踐機會,在實操中提高數據新聞制作能力。
(三)加快數據資源庫的建立
首先,數據新聞單位應積極爭取與政府和相關科研機構建立友好合作關系,使新聞媒體能及時獲取官方渠道發布的數據,確保數據的真實準確,而有關部門的相關統計數據又能通過媒體及時得到宣傳,從而達到相互促進的作用。例如,國家統計局通過發布各種統計數據,引起社會關注,從而促進社會發展。而數據新聞媒體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度解析,通過數據新聞的呈現形式發布消息,實現信息的二次傳播以及對政府數據公開的宣傳。其次,數據新聞媒體應與各大門戶網站建立共享的數據庫資源,形成“企業+科研機構+數據新聞媒體”的合作模式。例如,當前財新網與淘寶指數、滴滴傳媒研究院、上海億居房地產研究院、風信息研究院等企業和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實現數據研究與商業價值互相兼顧的良性互動。最后,不斷更新升級媒體數據信息采集技術,拓展數據采集路徑。數據新聞最重要的是對數據進行收集,如只對公開數據采集分析則不足以滿足當前需要。因此,應加大對數據采集、統計以及數據處理相關的研發力度,不斷拓寬數據采集渠道。這些都需要未來專業的財經類新聞人才不斷加快對數據資源庫的建立,打造適應新時代需求的數據新聞生產資源庫。
四、結語
以財新網的《數字說》為例,通過內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探討財經數據新聞的選題、制作和傳播的特點,得出結論:培養財經類數據新聞人才應著重提高其數據收集、分析、整合能力,以及數據權威性的判斷能力;在新聞內容編輯寫作方面,要注重標題的表述以及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國內外社會熱點,做到以人為本;在數據可視化圖表制作上,要不斷學習新技術,力求制作出符合受眾閱讀習慣、互動性強的可視化表達方式。
參考文獻
[1]胡靈舒.數據新聞在微博平臺中的傳播效果研究[J].編輯之友,2016(2):70-74.
[2]汪明香,劉瑩.數據新聞敘事策略分析——以搜狐“數字之道”為例[J].中國報業,2015(22):28-29.
[3]陳茂利.財經類數據新聞生產流程研究[D].杭州:浙江傳媒學院,2017.
[4]梁紅玉.財經類數據新聞的現狀與前景探析[J].青年記者,2017(15):51-52.
[5]曹新蕊.財新網“數字說”數據化報道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6.
[6]趙新寧.財新網“數字說”的數據新聞實踐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6.
[7]李慧芳.電視數據新聞的可視化表達——以央視財經2016雙十一特別報道為例[J].新聞世界,2017(1):69-72.
[8]張旭泉,桑榮.大數據時代數據新聞可視化初探[J].新聞世界,2015(4):99-100.
[9]楊筱敏.政府數據開放:國際經驗與我國現狀[J].瞭望,2016(19):49-49.
[10]鄭紅平.數據新聞在財經報道中的發展及對記者的啟示[J].西部廣播電視,2015(11):36-37.
(責任編輯:黃康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