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田田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青年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和中堅力量。近些年,各地為了吸引人才,加快城市發展,打起了“人才大戰”,紛紛向青年人才拋出了人才政策大禮包。事業單位的福利待遇好、穩定等優勢,成為吸納青年人才的重要陣地。如何確保事業單位引進的青年人才用得好、留得住,需要建構全鏈條式的人才服務機制,不僅要在人才引進上下功夫,還要在人才培養、人才流動、人才配套等多個方面尋求突破,針對新時代事業單位人才隊伍建設面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找準問題,對癥施藥。
關鍵詞:事業單位;青年人才;培養;對策
1.事業單位重視青年人才的意義
1.1是優化事業單位人才結構的現實要求。由于事業單位具有類似于黨政機關的性質,由國家舉辦,所以人員相對穩定,流動性較差,人員結構相對比較固化。青年人才往往年齡低、學歷高,具有創新活力。青年人才的引進可以給單位輸入新鮮血液,有利于新老人員之間的相互交流,改善單位人員隊伍的學歷、年齡結構,有利于事業單位人才梯隊建設,保證黨和國家的事業后繼有人。從未來的國際競爭、國家的長遠發展和戰略布局的趨勢來看,培養與造就一大批優秀青年人才,也是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1.2是提升事業單位服務水平的迫切要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事業單位的工作方式、手段和服務對象都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青年人才學歷高,學習能力強,對新事物、新手段的學習效率高、速度快,可以更好的適應工作的要求。加強對青年人才的重視,也是不斷提升事業單位服務水平的迫切要求,有利于事業單位樹立良好的形象,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
1.3是滿足青年人才自身成長的內在要求。青年人才從學校進入社會,絕大部分有成長成才的迫切要求,像當選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的黃文秀等人,都離不開黨和國家以及單位他們的培養和管理。對青年人才的重視培養,既是單位人才隊伍建設的需要,也是對青年人才人文關懷的體現。只有青年人才不斷成長發展,才能更好地服務民眾、服務社會和服務國家,反過來再繼續促進青年人才的自身成長。
2.事業單位青年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培訓不足。青年人才的自主意識強,渴望獲得組織的認可,十分注重個人的學習培訓。但是目前對事業單位青年人才的培訓基本還停留在入職培訓和每年的常規培訓上,培訓內容也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相當多的培訓都是關于國家最新政策方針的學習,專門針對青年人才群體的培訓就更加少。社會的飛速發展與變革,對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他們都渴望能在工作中通過培訓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優化知識體系,提高競爭力,而目前培訓中存在的內容單調、針對性和實用性不強的問題,難免會束縛他們個人的成長,削弱他們的工作動力。
2.2成長路徑單一。受行政體制機制的影響,事業單位由黨政機關舉辦,一般級別都低于主管單位行政級別,晉升天花板較低。事業單位崗位設置一般分為管理崗和專業技術崗,崗位設置受到單位級別制約。同時,在職務晉升、職稱評聘等方面還存在論資排輩的現象。事業單位崗位流通渠道不暢,一方面導致專業人才上升途徑受限,工作熱情不高,得過且過思想嚴重;另一方面崗位固定,橫向流動少,不利于人才隊伍的思想碰撞,難以充分發揮青年人的創新活力。
2.3青年人才流失。人才合理流動是實現人力資源有效配置的必然選擇,對于促進人力資本增值,發揮人才效能,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具有基礎性意義。從宏觀看,適當的人才流動屬于正常現象。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青年人才的關注點會落在個人收入、住房等諸多現實問題上,為了更好的生活條件每年都有青年人才流出,不僅造成人才培養成本的增加,也不利于人才隊伍的穩定。
3.發揮事業單位青年人才作用的對策
3.1強化青年人才培養。完善青年人才跟蹤服務,從青年人才引進到工作成長,根據不同階段特點,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采用多種培訓形式,網課、實操、現場教學等,根據社會發展需要,既設計有關國家大政方針的課程,也設計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的課程,還要針對專業領域設計課程。同時,注重工作中的“傳幫帶”,發揮老同志的帶頭作用,以工作實際促進能力提升。
3.2暢通職業發展通道。一是順應事業單位改革的趨勢,合理設置崗位。在職稱評定、科研經費申請等方面,做到各類型用人單位適用同樣政策、享受同等待遇。二是為青年人才橫向和縱向交流提供政策支撐。將青年人才交流學習納入干部培養規劃,鼓勵事業單位與黨政機關、國有企業跨部門交流,為青年人才提供多崗位鍛煉,增加歷練,使人才價值得到充分的尊重。三是采取不同的人才培養策略。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說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共5個層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在管理中,事業單位要考慮每個青年人才的特殊需要,針對青年人才的需要采用不用激勵措施,暢通晉升渠道。
3.3完善青年人才配套措施。一是合理設計薪酬結構。充分發揮績效工資作用,不斷提高工資水平。同時,通過發放生活補貼、安家補貼等方式,降低青年人才生活成本,促使人才更好融入城市。二是做好人才安居工作。通過租賃、配建等方式,大力建設人才公寓,放寬人才公寓入住條件,為大學畢業生提供臨時性租住房,優先解決青年人才“住”的問題。三是不斷完善科學、教育、醫療等方面城市功能,在滿足人才物質需求基礎上加大對人才精神需求研究力度,解決青年人情感婚戀、子女教育、自我價值實現等問題,讓人才感受到被尊重。
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推進,如何更好激活事業單位活力,提高事業單位的服務效能,人才隊伍建設,尤其是青年人才隊伍的建設尤為重要。事業單位要注重從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視角出發,不斷提高人才管理的理論水平,從人才培訓、晉升、配套服務等方面激發青年人力資本的作用,推動事業單位在新時代背景下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l]張志斌.新形勢下事業單位人才隊伍建設探索[J].人力資源,2019(16):53.
[2]張燕.淺析事業單位人才的引進與招聘[J].現代經濟信息,2019(17):90.
[3]楊山英.新形勢下事業單位人才隊伍建設探索[J].就業與保障,2020(06):139-140.
[4]郝小艷.新時代事業單位人才隊伍建設探析[J].經濟師,2021(02):265-266.
[5]黃晶.新常態下事業單位青年干部的培養策略探討[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27):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