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臘生
摘要:作為城市基礎設施,既是促進城市社會經濟事業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生活的基本條件,又是保障城市健康運行、實現城市穩定協調發展的基礎。城市的規劃需要前瞻性、全局觀,城市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保障、建成后還要維護各項設施運行管理,這些對于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城市;基礎設施;管理
1.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及管理問題
1.1政府規劃及建設問題
首先,政府部門對于整個城市規劃缺少全局觀,對于未來城市發展趨勢及規模缺少前瞻性認識,規劃的進度已跟不上城市發展的腳步,而且規劃往往停留于紙面上,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發展,規劃朝令夕改;其次,由于城市土地稀缺,市中心大多土地用于房地產開發,舍不得拿出土地進行環境綠化和公用設施建設,配套建設跟不上,生態環境差,服務功能不完善。一方面,城市綠地太少,“綠意”不濃,缺乏現代氣息;另一方面,公用設施太少,服務功能不健全,這已成為城市健康發展的突出問題。在積極推進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進程中,只注重經濟總量、擴張城市規模。這些與循序漸進完善城市功能一直處于矛盾之中,城市快速發展雖然在擴張經濟總量和城市規模上績效顯著,但也給城市管理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在追求快速的經濟目標時,往往難以顧及合理的規劃、建設的質量,致使城市道路、綠化、市政基礎配套設施嚴重滯后,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難度,也影響了城市發展的質量。
1.2建設資金問題
首先,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很多地方政府通過擴大財政赤字來進行城市建設,對地方財政來說蘊含著巨大的風險,雖然近年來,地方財政收入和中央轉移支付處于逐年增加的形勢,但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融資需求面前,地方政府可以利用財政資源相當緊缺,地方財政收入與支出缺口正逐年增加,這種情況的相對缺乏使得地方政府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不足,而且很多地方盲目追求城市形象,超前建設現象普遍,很多項目上馬后不能發揮效益;另外地方政府前期成立了投融資平臺用于拓寬資金渠道,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通過市場化融資渠道,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城市建設,但同時也背負了沉重的債務負擔,而且金額巨大,隨著國家政策逐漸收緊,這方面債務化解也是面臨的一個大難題。
1.3城市管理不到位
首先,城市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統籌協調不夠,職責不清,職能不到位,督促檢查不力和措施不落實的情況;其次,城市管理執法人員素質不高,城管隊伍普遍存在零聘人員多、文化低,沒有進行專業培訓,在城市管理執法中運用粗暴、野蠻手段以達到嚴格執法目的屢見不鮮,不按規定執法、徇私枉法現象層出不窮;再次,市民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凸顯,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要求市民必須具備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衛生意識、環境意識,這些都給城市管理者增加了管理難度。
2.優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對策
2.1 實事求是結合自身城市發展特點進行規劃和建設
首先,城市建設水平是一個區域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晰的城市形象定位能夠為城市規劃、空間布局、建筑設計、景觀建設等提供方向,是提升城市建設品位不可缺少的環節。每個城市都有自己地理、人文等特點,要堅持因地制宜來對城市進行統籌科學規劃,高效利用城區土地,而且要給未來城市要留足發展空間。例如宜昌市利用豐富的旅游和文化資源,結合現代三峽、葛洲壩水電資源,逐漸往“旅游城市、清潔能源城”定位和發展。其次,具體到各項設施的詳細規劃,例如市中心商業人口密集區要合理規劃交通設施,居住休閑區要增加人文氣息,建造各種休閑公共設施,丘陵地帶可以建設山體公園,工業區范圍可以遠離市中心等等。還有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配備要齊全,滿足就近居民需要。供水、污水、固廢環保項目配備要高效環保地消化城市產生的各種垃圾等等。
2.2 拓寬資金籌措渠道
首先,城市基礎設施主要資金來源在于政府財政保障,政府財政又主要來源于稅收和土地出讓,可以拓寬稅源,重點發展支出產業,開源節流,財政還可以通過發行政府債券、爭取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爭取國外銀行貸款等方式;其次,城投公司可以發行中長期債券、爭取政策性銀行貸款等;另外,對于有些經營類項目還可以鼓勵民間資本參于,采用PPP模式、BOT模式等等。總之,讓項目投資方在有效控制債務風險能力的基礎上,把資金真正用在項目建設上,讓其發揮社會效益。
2.3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首先,政府是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者和管理者,要從制度和法律層面上規范管理體系,要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范圍,做到分工合理,有理有條,使管理更加的合理,讓政府和各部門承擔起應有的職任;其次,提升管理和執法人員素質。重視隊伍建設,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帶頭依法行政,樹立法大于權、法高于行政的觀念,就能對社會成員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行為起著示范、導向和轉化作用。錄用城市管理行政執行人員要嚴格標準、公開競爭、擇優錄用,讓那些素質好、懂法律和專業技術的人員進入執法隊伍中,倡導文明執法,推行科學的執法模式。最后,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樣形式,在廣大市民中廣泛開展城管法律法規、健康文明知識等宣傳活動,普及城市知識。積極開展城管服務進社區,拉近城管與市民的距離,打造城管與市民互動平臺。通過全方位的宣傳,使城市管理深入人心,切實提高市民文明素質。
3.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城市規劃、資金來源、建成后管理等方面。這些都將直接影響到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政府要把握好城市管理的各個環節,從制度入手,既要合理規劃建設,還要管理好城市。這樣,才能高質量的推進城鎮化建設。
參考文獻:
[1]毛曉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化融資研究[J].經濟師,2016(4):293-294.
[2]岳宇君,胡漢輝.國外城市ICT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經濟問題探索,2017(1):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