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石
摘要:隨著供給側改革新形勢不斷推進的新形勢下,地處遼寧省西部低山丘陵地區的建平縣林業產業實現了強勁發展,建平縣的森林資源呈穩步增長趨勢,森林覆蓋率達到38.8%,林業產業由單一的資源型向產業型轉化。但是,在林業產業發展中,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依然存在。為此本文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改進對策。
關鍵詞:建平縣;林業產業;問題;對策
位于遼寧省西北部低山丘陵地區的建平縣,是林業產業發展的大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建平縣生存和發展的先決條件,更是促進建平縣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林業作為生態建設的重要角色,在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就建平縣林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看法,并提出了相應的克服對策。
1.建平縣林業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1產業政策扶持彰顯不足
產業政策扶持不足,首先是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對種質資源保護、新品種引進、選育發展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對苗木、花卉品種自主知識產權保護、品牌創建等重視程度不高。其次是建平縣在林業產業服務方面,也存在著機構不健全,人員不專業,服務不到位的情況,一些林業新品種得不到引進,林業新技術得不到推廣[1]。
1.2林業產業基地發展緩慢
一是林業種苗、花卉生產還是以個體經營和家庭經營為主,品種多而雜,苗木質量參差不齊,標準化生產能力嚴重滯后,未形成規模化、品種化、良種化、標準化、現代化的種苗花卉企業。二是低產、低質和低效經濟林面積較多,果品品質不高,新品種引進、培育、推廣少,技術對產業的支撐力度不夠,優勢特色品種不明顯。
1.3林業發展后勁不足
林業產業發展處于農戶自行發展的階段,沒有形成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互為銜接互為利益的新格局。產品市場信息閉塞,銜接斷條。有效的新技術不能及時普及,多數農戶缺少技術,不懂管理,實際生產情況與干果經濟林需要的綜合豐產精細管理相差大。森林旅游業起步晚、底子薄,林業產業深化建設的前期缺乏資金來源和技術人才,致使發展不平衡。
1.4林果種植技術粗放
經濟林外銷途徑受限,有機、綠色產品認證意識不強,品牌意識弱,市場認知率低;未形成統一銷售集群,合作社未向建成區域性、產業性聯合社轉型;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足,培育品牌的意識不強,“產、存、銷”一體化的利益鏈沒有形成。種苗花卉標準化生產能力嚴重滯后,技術力量薄弱,專業化分工不明確,產品結構優化缺乏;新品種引進、培育、推廣種類少,缺乏突破性品種,技術對產業的支撐不夠;種植模式落后,未形成規模化經營;機械化操作能力差[2]。
2.建平縣林業產業發展對策措施
2.1打造高水平專業合作社
實現林業產業提質增效,創新產品經營銷售方式對經營業績優良、收益較高、帶動效果明顯的合作社予以扶持,按照“一鄉一社一品牌”的模式建立聯合社,發揮合作社各自優勢,確定職責,明確分工。依托德峰葡萄合作社、萬禾春草莓合作社率先在全縣組織實施了鮮食葡萄種植協會和草莓種植協會,形成集“生產、管理、存貯、銷售、深加工”為一體的葡萄草、莓種植聯盟,力爭在3年內,建立鮮食葡萄聯合社4個。通過聯合社的示范帶動,優質果園的建設帶動,有效整合資源,提品質,促銷售,引導帶動更多農戶向精細化種植轉型,實施有機栽培管理。推廣品牌效益,對林產品統一包裝、統一粘貼品牌標識、二維碼標識,統一定價,統一銷售,最終創建昌吉市葡萄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提高農民收入[1]。
2.2展“新、優、特、精”特色林果產業
堅持“穩定面積、優化品種、更新技術、提質增效、開拓市場”的發展思路,以建平縣紅山街道德峰葡萄合作社、小塘鎮鳳雷果蔬合作社、深井綠源草莓果蔬合作社等為代表,加快優質標準化示范園、葡萄簡約化栽培示范基地建設,改良林果品種,推進標準化生產,精細化管理,提升果品產量和品質。
2.3推動種苗花卉產業發展
去庫存增加農民收入。要發揮苗木花卉產業,必須要有相關的優惠政策和資金保障[3],利用“項目建設年”有利契機,結合林業重大項目建設,由林業局牽頭,將建平縣頸復康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富國園林藝術有限責任公司、綠源林苗木專業合作社等苗木企業聯合,成立苗木花卉協會,積極與各項目部對接,推廣使用本地苗木,帶動種苗市場去庫存,解決種苗銷售難的問題,帶動農民積極性,促進農民增收。同時,借助農益寶電商平臺和移動、聯通短信及微信等通信工具,發布各類銷售信息,解決供需信息不對稱問題。
2.4典型帶動穩步發展提高品質
要增強發展苗木花卉產業的帶動和輻射能力,就必須培育龍頭企業[2],依托各龍頭企業的示范帶頭作用,穩步發展40公頃集中連片、樹種多樣、規格齊全的“精、特、優、新”高檔綠化種苗基地。在2~3年內,引進花卉新品種8~10個,發展花卉種植面積在20公頃以上,帶動全縣苗木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精細化、標準化、高規格、精品造型、私人定制苗木方向發展,提升苗木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將苗木銷往京津翼,實現跨區域發展[4]。
2.5推動林下經濟發展
發展有機蘋果、有機草莓、有機蔬菜加工等,帶動建平縣經濟林、設施溫室果樹、林果苗木等特色種植企業強強聯合,開展精細化苗木管理和林產品加工、銷售,輻射帶動周邊種苗經營戶發展林下經濟,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為農民增收開辟新途徑,使其成為振興林業產業經濟、農民增收的新亮點[5]。
參考文獻:
[1]周海蘭,朱波.創新林業技術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27):265-265.
[2]羅薇.淺談實現林業經濟市場體制構建的途徑[J].科技與企業,2014(2):231.
[3]高山.創新林業技術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J].科學種養,2014(3):257.
[4]陳開團.淺議福建省木材憑證運輸管理[J].林業資源管理,2002(5):5.
[5]李紅亮.關于如何做好木材流通管理的調查報告[J].科技致富向導,2011(27):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