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子怡 紀君潔
摘要:個人破產制度作為一項救濟退出機制在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中不可或缺。文章通過對建立我國個人破產制度相關問題的研究,爭取為保障個人破產制度的良好運行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案。
關鍵詞:個人破產;必要性;困境分析
一、我國個人破產制度研究現狀
我國大陸現行的破產法是在2006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本法中“個人”還不能成為適用破產制度的主體。我國香港依據英國破產法于1932年頒布了《破產條例》,其中有對個人破產的規定;我國臺灣地區為了解決信用卡不當使用引發的個人經濟問題于2007年出臺了《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這些地區的立法情況為我國大陸地區發展個人破產制度提供了可行思路。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頒布以來,我國還沒有構建個人破產制度。近年來建立個人破產制度的話題再次引發了關注,國家有關部門陸續發布一些文件也回應了建立個人破產制度的問題。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會議上針對“執行難”的問題提出了“推動建立個人破產制度,完善現行破產法”的建議;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五五改革綱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方案》,在這些文件中,都提到了要建立中國個人破產制度,并配合出臺相關機制,逐步建立此項制度直至全面完善;同樣在2019年,我國首例個人債務集中清理案件在浙江辦結;在2020年,《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布,我國正在逐步推進個人破產制度構建的進程。
二、設立我國個人破產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面對國際金融一體化、制度的逐步國際化等諸多客觀的事實,我國個人破產制度的設立已經刻不容緩。
(一)誠實但不幸的債務人需要個人破產制度來重啟人生
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在我國的經濟市場中發展迅猛,但因其規模小、穩定性較差,一旦出現意外情況很容易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被淘汰,這時經營者便會面臨極大的金融壓力。個人破產制度適時出現無異于是雪中送炭,在對誠信的債務人給予保護的同時也為債權人合法權利的實現提供可能。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變幻莫測,失業、過度信貸、透支消費等現象早已不再罕見,沒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臨,個人破產制度為誠實但不幸的債務人提供重生的機會。
(二)我國的經濟市場需要個人破產制度來維持正常秩序
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民事執行情況仍然存在諸多弊端,“執行難”的問題一直為社會各界所困擾。 “執行難”現象導致了債權債務關系不能得到及時妥善的處理,債務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債權人也面臨著權利落空的風險。在“執行難”的案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屬于債務人“確無財產可供執行”的情況,對于這些主體需要有破產制度來讓他們適時地退出經濟市場。當前我國的破產法將“個人”這個主體排除在外,造成了諸多的社會矛盾,我國的經濟市場因為“個人”退出機制的缺位而變的混亂且缺乏生機。個人破產制度對于我國經濟市場的良好運轉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都有一定積極的意義。
(三)我國破產制度需要與國際接軌扭轉“半部”破產法的局面
商法是最具先進性、開放性和包容性的法律體系,商法規則具有很強的國際性,這些特點決定了商事法律很容易在國際上獲得統一。我國的破產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因為個人破產制度的缺位一直都處于不完整的狀態,同國際上發達國家的立法模式相去甚遠,在國際金融一體化的浪潮之下,我國現行的破產制度也需適時做出改變。我國立法雖起步較晚,但國際上已經有較為成熟的個人破產制度可供借鑒。
三、對建立我國個人破產制度可能面臨的困境分析
盡管我國個人破產制度建立的進程正在逐步加快,但是也不能忽視個人破產制度在我國的施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其中因個人信用危機產生的惡意破產問題最為受到關注,學界也有很多人在討論個人破產制度是不是可能成為惡意破產人的保護傘,從而喪失了個人破產制度建立的初心?誠信缺失問題一直是我國社會的毒瘤,我國自2013年起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失信被執行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老賴”,“老賴”有能力卻故意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行為為和諧社會的發展、法治國家的建設增添了諸多不穩定因素。盡管國家已經陸續采取措施對“老賴”進行規制,但是每年“老賴”的數量仍在快速增長,目前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上公布的被執行人就有590多萬。我國的個人破產制度絕對不可以成為喪失誠信的人的保護傘,在我國“個人破產第一案”的判決中,雖然已經免除了債務人大部分債務但是法院也對債務人進行了限制,而且當其收入滿足一定條件時,仍然需要按照比例清償債務,自然人申請破產后也并不會“無債一身輕”。
個人破產制度中“資不抵債”是最重要的一個考查因素,因此國家需要對個人破產的申請人進行嚴格的審查,需要出臺相關配套機制保證個人破產制度的良好運行。信用缺失問題是我國個人破產制度在實踐中應用的一大阻礙,但是決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困難徹底否認個人破產制度在我國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四、結論
我國個人破產制度的建立已經具備必要性和可行性,但也不排除在司法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的可能。國外許多國家已經具備較為完善的個人破產制度,對于我們國家來說有著很強的借鑒意義,建立個人破產制度的同時兼顧配套機制的完善,個人破產制度的建設任重而道遠,但未來可期!
參考文獻:
【1】陳瓊.我國個人破產制度的構建研究[J].法制博覽,2019,(36):149-150.
【2】姜宇.論我國個人破產制度的立法路徑[J].北方金融,2020,(5):59-63.
【3】趙萬一,高達.論我國個人破產制度的構建[J].法商研究,2014,31(3):81-89.
作者簡介:1.謝子怡(2000.10-),女,漢族,河北省承德市人,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華北理工大學,本科生,研究方向:商法。
2.紀君潔(2000.2-),女,漢族,河北省泊頭市人,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華北理工大學,本科生,研究方向:商法。
華北理工大學 河北 唐山 06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