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湲婷 李東川 陳甪 檀亞軍
【中圖分類號】R8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06-109-01
體醫融合是指體育與醫學的相結合,是運動醫學、保健體育、康復醫學、醫學營養、健康評估、運動處方等眾多學科知識的結合,實現相互補充、滲透促進[1]。
1.傳統“體醫融合”思想
“體醫融合”思想淵源,不少經典名著都進行過相關描述。《內經》中提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和“上工治未病”,強調了預防的重要性。從“堯”時起,先民已經開始用“舞”“戲”舒筋壯骨,強身健體[2]。《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記載“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說明了氣功在“治未病”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現代研究表明氣功不僅具有調身,強健筋骨;調息,暢通氣血;調心,養神清腦的作用,同時可以緩解焦慮,增強人體骨密度,在癌癥康復中也發揮著積極作用[3]。
“五禽戲”是中華傳統體育經典走向現代全民健身的精華之一,相傳是華佗在前人引導術的基礎上,結合中醫學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等理論創造的一套功法。《三國志》中記載“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當導引亦”。現代研究也證實了“五禽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原發性痛經、膝骨關節炎、骨質疏松等疾病的防治康復上具有顯著療效[4-7]。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可以看出,早在幾千年前我國古人就認為體育和醫學是相通的,通過對古人體醫融合的案例和運動處方的整理,對推動中醫體醫結合服務影響重大。
2.國內研究進展
體醫融合把體育和醫學結合起來,用體育作為治療疾病的手段上,有研究表明,運動干預在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癥等慢性病的防治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目前仍存在運動干預實施較少,干預時間短的問題[8]。
通過知網關鍵詞檢索“體醫融合”,近年來對于“體醫融合”的發文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體育和醫療的深度融合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國內體醫融合的研究對象和主題內容廣泛,已有的研究對象涉及老中青幼,主題涉及健康中國、全民健身、醫學院校、發展路徑、學校體育、運動處方、服務供給、慢性病防治等。
不同地區、機構對于“體醫融合”模式進行探討。北京海淀區“體醫融合”工作實踐在經過前期的探索發展之后,工作重點已經向疾病防御傾斜,在目前積極拓寬“體醫融合”覆蓋人群,延伸腦血管與運動健康合作模式,實施高科技人才“體醫融合”專項保障活動。北京市社會體育管理中心與天壇醫院密切協作,依托“北京市體醫深度融合協同創新實驗室”研究成果,利用現代技術進行科普宣傳[9]。黑龍江省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大力開展大型培訓班和會議,積極投入到"健康龍江"和"體醫融合"的發展之中[10]。廈門市醫校聯手打造“體醫融合”社區居民健康促進項目,包括誠毅學院與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合作,研究病人術后采用閩南傳統體育項目進行康復;廈門理工學院體育部和社區聯手打造“醫體融合、健康蓮前”項目,由運動科學專家為社區居民量身定制運動設計[11]。
3.國際研究進展
有些發達國家在國家層面上推動較早,對于“體醫融合”在群眾中運用較為廣泛,有著獨特的經驗和特點。
在美國,全美運動醫學會(ACSM)在1975年首次出版《運動測試與運動處方指南》,建立了運動健康和體制評估體系。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作為美國公共醫療服務的最高行政職能部門,主導民眾健康和體育運動政策制定,同時著眼于大眾體育活動標準制定和推廣。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聯邦政府明確了體醫融合的健康促進理念并深度推廣[12]。在政府部門主導體醫融合全局的基礎上,民間非營利機構也給予強有力的支撐,共同構筑復雜的體醫融合協同運行機制。美國的經驗對我國的啟示是,加強政府部門的領導、頂層設計的協同治理,構建體育和醫療聯合的體醫融合服務平臺,同時確立明確責任分擔,明確各方主體責任[13]。
日本自1978年開始進行國民健康促進計劃,到2022年,包含4個實施過程,稱為健康日本21。健康日本21確定了基本的健康理念,通過制定和量化具體的健康指標,來規范國民的生活方式[14]。在實施過程中,利用現有的數據和行動計劃,實現有效的計劃-做-檢查-行動( PDCA )循環,通過階段性的調查反饋,不斷調整今后發展方向[15]。
我國良好的“體醫融合”政策環境正在逐步形成,但目前“體醫融合”仍處于初級階段,行業壁壘尚未去除,尚未形成全面推廣的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民眾的體育運動與其專業知識的不匹配情況嚴重,部分民眾由于鍛煉不當造成運動傷害,還有部分民眾片面的認為體育運動只能保健。
【參考文獻】
[1]張鯤,楊麗娜,張嘉旭.健康中國:“體醫結合”至“體醫融合”的模式初探[J].福建體育科技,2017,36(06):1-3+10.
[2]李元清.中國傳統運動養生思維及其防治疾病探析[J].現代婦女(下旬),2013(09):158-159.
[3]趙姿茗,翟天東.淺談氣功“治未病”[J].現代養生,2021,21(01):20-22.
[4]謝林艷,殷稚飛,宋麗麗,陳宇平,周林福. 五禽戲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康復療效及應用[J]. 中國康復,2021,36(02):117-120.
[5]朱秀英,李永平,孫小月,王修銀,灑玉萍,韓常安. 五禽戲聯合推拿對原發性痛經患者中醫證候及血清TNF-α、CD4~+、OT、β-EP表達的影響[J]. 新中醫,2021,53(02):201-205.
[6]李長輝,湯麗珠,林斌強,張坤木,李智榮,周桂飛,林志輝. 等速訓練聯合五禽戲對膝骨關節炎肌力的影響及遠期療效[J]. 中醫藥臨床雜志,2021,33(01):157-161.
[7]谷磊,劉毅. 健身功法新編五禽戲對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響[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21,41(01):79-82.
[8]趙瑞,肖暖.健康中國背景下體醫融合干預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21,34(04):67-70.
[9]王蹊.持續創新健康服務體系 ?助力健康北京[J].健康中國觀察,2020(12):20-21.
[10]張文波,楊羅仡,袁移山.“健康龍江”視域下體醫融合的現狀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20):133-134.
[11]吳林.廈門市“體醫結合”創新型模式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19,23(06):67-70.
[12]馮振偉,張瑞林,韓磊磊.體醫融合協同治理:美國經驗及其啟示[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8,52(05):16-22.
[13][1]劉玉潔,李佩璟.美國體育與健康組織框架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0,46(03):13-18.
[14]李曉晨,陳佩.“健康中國2030”背景下日本國民健康促進政策及啟示——基于第二次“健康日本21”實施效果的考察[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20,36(06):29-37.
[15]Ishikawa Midori,Murayama Nobuko. Use of existing data for food and nutrition action in health promotion plans of local governments[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2017,66(1).
成都體育學院附屬體育醫院 ?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