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剛
摘 要:日益發展的經濟水平,使高職思政課教學方法不斷增多。思政教育在教學模式上逐漸由傳統“說教式”向“現代化”教育模式轉變,探索出與高職學生需求相適應的教育途徑。積極心理學的應用符合提高素質教育的精神,高職教師基于積極有效的引導,與學生之間加強溝通交流,學生原動力得到有效激發。本研究較深入地分析了積極心理學應用于高職思政課教學中的可行性及常見問題,并提出了提高積極心理學應用的主要措施。對高職學生采用積極形式深入了解其內心實際需求,在實踐教學中對積極心理教學相關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從而獲得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心理學;思政課;高職教學
近些年來,西方教育學和心理學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形成了合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轉移到了關注人性、社會和生活的積極層面。這一教學理論也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扎實的基礎。運用積極心理學,不但響應了素質教育的發展口號,踐行了“積極樂觀”的教學態度,還能夠使大學生感受到理解和尊重。為此,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在關注學生內在發展潛能的基礎上,創新思想教育方法,進一步提升高職教育課程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一、我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現狀
(一)學校不重視思政課教學
筆者對學生和教師進行了相關調查發現,認為德育教育比較重要的占 15%、一般重要的占 30%、不重要的占 55%,從這個調查看出,我國對德育的教育一直處于次要地位,不被大家重視是普遍現象。主要原因是受我國傳統“重智育,輕德育”思想的影響,智育一直重視對學生智育的提高,而忽視了對學生德育的培養,沒有做到學生德、智、體、美等的全面發展。
(二)學生學習興趣缺乏
雖然在我國素質教育思想的推動下,德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德育教育改革成效不顯著。筆者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認為思政課很重要、對自己很有幫助的只占 18%,表示喜歡思政課的占 12%、一般的38%、不喜歡的 50%,可見大部分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興趣不大,沒有學習的動力。
(三)部分思政課教師缺乏師德
在對教師的師德要求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愛崗敬業。愛崗敬業不僅要求教師喜歡自己的職業,更重要的是要有孜孜不倦、兢兢業業、樂于奉獻的職業精神。許多思政老師從業不久就會產生職業倦怠,他們往往消極情緒多,缺乏精神且沒有動力,教學方式老套,只是對教材進行照本宣科而沒有深入的分析探究,長此以往,就導致學生產生了消極的厭課情緒,上課沒有生機,死氣沉沉。
二、積極心理學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措施探究
(一)營造積極和諧向上的教學氛圍
俗話說,和優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會變得優秀,環境對人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能夠對學生的思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要貫徹落實積極教育心理學所倡導的學習宗旨,轉變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引導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要根據社會的變化和需求,采用與時俱進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講、學生學為主,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課堂氛圍死板,學生和老師之間也沒有溝通和交流以及感情的互動,這樣學生和老師都會出現厭倦感,從而產生消極的情緒。現代科技在不斷的進步,教師也應該與時俱進;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提供了便利。教師在授課時應該改變單一模式,運用圖片、圖像、聲音、文字,比如在學習“毛澤東思想”這一課題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先播放一段毛澤東的歷史短片介紹,讓學生可以先簡單了解,這樣一來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也緩解了學生的厭課情況,營造了積極和諧的學習氛圍。
(二)向學生貫徹積極的教學理念
辯證唯物主義我們,物質決定意識,但意識對物質有指導作用。教學理念屬于意識范疇,積極的教學理念營造積極氛圍,帶動學生積極情緒,向學生傳遞正面能量,而消極的恰好相反,學生意志消沉不斷退步,教師厭教;積極的教學理念主要包括積極的教學觀、積極的教育觀、積極的學生觀。積極心理學認為,學習和生活一樣,世界是不完美的,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挫折,但遇到問題人越是消極被動,事情就會越朝著消極被動的方向發展。在思政課的教學上,趣味性的存在至關重要,教師要發現思政課的趣味性,肯定其積極因素,尋找教學的樂趣和動力,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待教學和學生,同時要肯定學生,發現學生身上的優秀品質,才能使學生品德思想不斷提高,讓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的品質。
三、積極心理學在高職院校思政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一)從高職教師層面探索積極心理學在思政課程中的應用
從教師層面來說,積極心理學能夠促進教師自我成長,引導教師用發展的眼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將壓力變為動力,成為成長的契機,消除教師倦怠的消極心態,并改變教學效率低的現狀。一方面,積極心理學的應用,思政教師能夠獲得更強的職業幸福感。在教學過程中,思政教師的自我需要得到了滿足,個人潛能得到了發揮,職業理想也得到了實現,那么,思政教師就能從職業中獲得幸福感,追求并熱愛自己的事業,而這些都需要積極心理學的引導,也就是說,需要高職院校、高職學生和家長對思政教師工作的肯定,需要社會、政府和高職院校對教師的支持、肯定、信任和尊重,需要教師自身具備積極的生活態度、生活情趣和人際關系。
(二)從高職學生層面探索積極心理學在思政課程中的應用
從高職院校學生層面來說,高職院校思政課程教學內容需要回歸高職學生的現實生活,才能顯得豐富多彩,從而被高職學生接受和喜愛。積極心理學注重高職學生積極品質的培養、積極情感體驗能力的培養和優良學習氛圍的創造,積極心理學也能發揮高職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在思政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導高職學生自我學習、管理、教育、服務的能力。思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作用是引導學生探尋、理解、掌握、體會和建構知識。高職院校思政課堂上培養高職學生積極的個性品質,不僅是理論上的說教,還需要與基礎內容密切相關,例如家庭、愛情、婚姻、人生價值、環境、社會、經濟、職業、理想等等。同時,高職學生真正喜歡思政課堂,接受思政課程,還要從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積極創造教學實踐平臺,開設網絡德育陣地等方面去做,激發高職學生積極情緒體驗,在踐行中潛移默化培養高職學生優秀個性和品質。
在高職院校思政課程教學過程中,思政課程的考試、思政課程教學的評價也應根據是否樹立高職學生全面發展的積極心態和理念去評價。評價高職院校的思政課程的水平,不僅在于高職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程度和效果,還要看高職學生是否掌握自省、自我改進、不斷成長的積極心理的形成。思政課程的考核應更加注重過程性考核和發展性評價,建立知行統一全過程動態考評體系,以評促學、以評促教、以評促發展。
宣城職業技術學院 ?2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