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
摘 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部分學校已經將混合式教學模式引入到教學當中。在我國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中已經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于教育發展的重大作用。現階段開展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為我國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本文就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了分析,研究其在高中歷史課中的應用。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高中歷史
一、混合式教學的特點
1.課程主體人的混合。以往的單一教學方式是老師講而學生聽,老師既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去講,又要在課程中投入精力去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的教學主體是老師。而混合式教學的主體變成了學生,要讓學生產生足夠的學習興趣,并且自發開始學習行為,老師更多是判斷方向即可。
2.工具的混合。教室似乎是一成不變的黑板、講臺、教鞭,逐漸多了投影儀和電視。而花樣繁多的工具開始進入教室,平板、網絡、微信,新興的科技并不是洪水猛獸,作為一個載體關鍵的是看承載的內容。比如平板電腦,有人用來開發電子課件,正確地使用新興工具會讓教師更加貼近時代,參與度更強。3.形式的混合。“填鴨式”教學是大家對于傳統教育的主要印象,老師講得累,學生聽得困。教育本身就是人類行為,更多的形式開始混入教學,比如主題演講、動手操作、角色扮演,不同的形式讓每個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學的內容。
二、關于混合式教學的誤區
混合式教學在中國已經不是新鮮概念,這個名詞誕生起便進入了重視教育的中國,但是很快就產生了誤解。很多人認為混合式教學就是在學習中使用新鮮工具,反而忽略了混合式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參與并主導教學。舉個例子,在混合式教學課堂中,如果某個學生已經放棄課堂學習開始進行自己的事情,老師是否需要介入打斷呢?如果前提是該名學生已經自己主導完成該課堂內容學習,老師則完全不能介入,而需要讓學生自己拓展和發揮自己的探索能力。因為混合式教學還有一層意義,就是要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能力。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課堂的進度也不能根據每個人的學習能力不同而速度不同。所以這就造成了學習能力的浪費,具有較高學習能力的學生很多時間在等其他學生;而具有較低學習能力的學生則因為速度不夠而沒有足夠機會獲取知識,甚至失去成才的機會。混合式教學則完全釋放學生的學習能力,老師只是負責把握一個方向,進度快的學生可以更早完成學業,進度慢的學生也有足夠時間慢慢思索,讓天才飛得更早,讓大器晚成的精品慢慢雕琢。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對高中歷史教學的優勢
高中歷史是一門必修課,基于歷史學習中的時代性和知識性較強,在學習中比較枯燥乏味,部分學生對其知識點的掌握并不深入。而線上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歷史課堂講解的枯燥,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參與心理,給予學生更加直觀的體驗,利用圖片、資料、視頻等多個方面獲取學習資源,使學生對歷史問題能夠進行創新性的研究。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將學習范圍不斷擴大,讓學生不僅在和老師面對面的學習當中掌握書本內容的基本知識,還能夠將其拓展,促進學生的主動性學習[1]。歷史課程書本當中的知識點不能夠完全滿足于學生的學習,由于時代性較強,需要記住的歷史事件的時間很多,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煩躁,從而導致記不住、記串等現象發生,降低了學習效率。而通過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使學生能夠在線上教學時針對某個歷史事件進行深度了解,通過視頻介紹、文字圖片等讓學生對其印象深刻,從而更好地掌握其知識點。結合教師在課堂中黑板上列出的知識概況,將其學到的知識做一個較好的歸類,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能夠使學生對其知識更好地掌握與歸納。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需要利用大量的時間精力對學生進行單一化教學,使教師在教育當中不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同時也沒有將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上去。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因此在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來進行歷史課的輔導時,教師在時間和精力上可以有所減免,并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有效彌補了教學中“投入”與“產出”的落差,改善了課堂原有的枯燥學習氛圍,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歷史教育中如何實行混合式教學
1.在傳統上面加入更多亮點。現在的學校已經具備一定的電子化能力,如投影儀、電視。對學生來說,課本上內容枯燥,電視、電影、漫畫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幸運的是現在的時代這樣的內容容易獲得。中央電視臺拍攝的很多歷史題材連續劇,剪輯部分在歷史教學中播放,歷史書中的名字很快有血有肉,學生也會馬上記住很多情節。而最近歷史類的漫畫隨著草根漫畫一族的風起云涌也逐漸興起,用的是新新人類的語言。類似這樣換一種“語言形式”接受度會大大提高。
2.放權讓學生參與教學。讓學生參與教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請學生上講臺,根據他們的知識水平來講授課程。要專門找那些有特長、有特點的學生來做有針對性的分享,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則變成“師爺”指導來分享的學生如何講好。比如,在講到文藝復興的時候,請班上對于美術很有興趣的學生來做分享,老師同學生一起做課件,一起做分享架構,最后結果就是,該學生興趣盎然地借著美術史開始分享整個文藝復興的歷史,并發揮出很多書本上沒有但是對課堂有幫助的案例,大量美術作品通過幻燈片展示,分享者的熱情也打動了全班學生,老師完全地“參觀”。還有一種讓學生參與的方式則是討論,例如,講到漢朝早期被匈奴欺壓,講到這里停下來,讓每個學生為漢朝提建議,如何強大起來。開始學生很懵懂,不了解這種形式,不會參與,就可以利用貼紙最后展示出來。這樣的形式對于教學很新鮮,但這是企業課題討論方式之一。最后,學生自己就總結出如休養生息、發展農業等很多方式。那么,漢朝的發展這部分大題每個學生都會爛熟于心。
參考文獻:
[1] 王祖源,張睿,張志華.混合式教學策略研究:以疫情期間教學現狀為例[J].大學物理,2020(9):1-5,22.
[2] 謝紅俠,孟凡榮,徐慧.移動互聯環境下數據庫原理混合式教學研究[J].科教文匯,2020(5):64-65.
河北藝術職業學院 ?05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