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夢星
摘要:基于生態系統服務理念,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的保護與修復,能有效緩解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日益惡化等問題的趨勢,提升生態治理建設質量。本文在闡述生態系統服務理念與生態保護修復結合必要性的基礎上,分析生態系統服務理念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基本要求,并指出基于該理念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要點。期望能進一步提升生態修復治理的科學性、有序性,促進社會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生態系統服務;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生態修復;山水林田湖草
可持續發展理念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是生態治理工作的內在需要;這與現階段生態環境破壞日趨惡化具有較大關系。據IPBES評估報告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人類活動已使超過75%的陸地環境發生嚴重改變;這對于生態系統造成深刻影響,并且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正在持續、快速惡化。我國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修復與治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保護修復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其需要在工作中將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并基于該理念開展生態系統服務;這為我國生態治理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
一、生態系統服務理念與生態保護修復結合的價值
生態保護修復是生態治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新時期,人們要求在生態治理修復中運營生態系統服務理念,使用該理念的價值包括:一、其一,生態保護修復涉及山水林田湖草等諸多因素的修復一與治理,其對于生態支持、調節、供給和文化服務的權衡具有深刻影響。在生態保護修復中,融入生態系統服務理念能構建“壓力-狀態-響應”的服務管理機制,這對于提升生態服務系統服務質量,保證生態系統服務效益具有積極作用。其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在生態保護修復系統治理中要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在生態系統服務理念下,工作人員能從系統性、整體性和區域性原則出發,放眼整體生態系統,然后因地制宜地進行區域內各生態要素的整體系統治理,提升生態保護修復的有效性。其三,、從生態保護修復效果來看,在生態系統服務理念支撐下,能充分保證生態保護修復的質量,這不僅滿足了人們對于物質生活的需要,而且構建了良好的社會關系,有助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1]。
二、基于生態系統服務的生態保護修復要求
1、優化自然生態的景觀格局
生態系統服務理念下,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是生態保護修復的總體目標,同時也是開展生態治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基于生態系統服務,首要任務是優化自然生態的景觀格局,這不僅包含生態景觀的單元類型劃分、數目和空間配置,而且同時也涉及各基本要素的細化建設,尤其是在林地、草地、河流、湖泊、農田、濕地等要素建設中,應注重這些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約關系的判斷,然后宏觀布局,分要素進行建設,形成具有特色景觀效益的綠色生態帶。
2、開展近自然生態的結構建設
生態系統結構建設本身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其不僅需要重視生態要素的空間布局,而且需保證各要素在時間序列上的穩定性。傳統生態保護修復中,治理修復工作的人工跡象較為明顯,即環境保護修復包含大量混凝土、水泥、鋼筋等材料的應用,這破壞了生態景觀的異質性及生物多樣性,治理效果相對有限。而在生態系統服務下,開展近自然生態保護修復,需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即整個治理過程需要以近自然修復技術為主,通過接近自然、模擬自然等手段的應用,構建完善的自然生態系統,確保生態平衡及生物多樣性。
3、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的根本目標在于改善生態系統功能,提供優質生態產品,繼而在滿足人們需要的基礎上,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基于生態系統服務理念,構建以山水林田湖草為核心要素的生命共同體,能實現物質循環流動、信息傳遞、生態動態演變的深度融合,這對于生態功能的體現和作用發揮具有積極作用。另外,基于生態環境優化和功能提升,整個設生態系統更加穩定、健康,其有效地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助于人與自然地協調發展。
三、生態系統服務下生態保護修復要點
1、創新生態保護修復驅動機制
深化生態系統服務時空演變規律分析,創新完善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驅動機制是新時期開展生態治理保護工作的基本要求。在生態保護修復驅動機制創新中,首先應重視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要素的有效監測,通過遙感等現代技術,獲取生態自然環境原本的基礎本底信息;其次應結合初期監測信息,構建INVESTInVEST、ARIES等自然生態模型,進行各生態要素下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量評估。同時在自然生態模型下,應重視氣候、城鎮、土地變化對自然微觀要素的影響。最后應系統確定生態系統服務變化的自然和社會驅動機制,為后期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2、權衡多種生態系統服務關系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共同體建設要求,在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開展中,還應注意權衡生態系統服務關系,實現各系統關系的協同發展[2]。一方面,應在生態系統服務空間制圖下,劃定生態保護修復的工程區尺度,實現各工程區內空間分布量的權衡與協同。另一方面,應深化各種統計方法的應用,通過均方根偏差等統計方式,分析、判斷并優化各生態系統服務之間的關系。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態系統各要素服務關系分析中,農用地整理工程極為重要,其直接關系著人們的發展效益和生態系統服務質量,故而需將農用地整理工程作為重點,進行生態系統服務的優化調整。
3、深化生態系統服務集成管理
生態系統服務中,需要將生態保護修復工作作為整體,重視整個生態系統的集成優化和綜合管理。新時期,構建生態系統服務集成管理模型,首先應明確管理模型分布組成要素,基于生態可持續發展要求,需將生態系統生命共同體理念中的山水林田湖草作等納入考慮范圍,對這些要素進行系統管理。其次在生態系統服務集成管理方法應用中,不僅應要重視統計學方法、地理信息系統等方法的應用,而且需重視構建地理.-生態過程模型和區域綜合模型,實現各影響因素最佳模擬值的分析。最后,應從社會、經濟、生態等層面出發,分析集成管理模式下,生態系統服務的管理策略,確保生態保護修復及治理工作的有序開展。
4、生態保護修復尺度控制及策略應用
要進一步提升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開展質量,需強化具體保護及修復策略的應用。現階段,生態保護修復不僅包含水污染質量治理、土壤整治修復、大氣污染治理,而且涉及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搬遷工程建設等諸多內容。在具體的修復治理中,應重視生態系統服務重要性、敏感性評價,識別保護修復區的關鍵要素,然后分區域進行綜合治理,如在合理治理中,控制源頭水質、攔截污染源、開展周邊封山育林等都是較為有效地控制策略。要注意的是,對于不同的生態保護修復的內容不同,應重視治理方法的靈活應用,另外需從社會、經濟、生態三個層面出發,協調生態保護修復尺度問題,實現人與自然的有機統一。
結語
生態保護修復是國家生態建設的重要任務。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下,人們只有充分認識到生態系統服務理念對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影響,明確生態系統服務下生態保護修復基本任務,并基于生態保護修復方法創新,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這樣才能提升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開展的質量,促進社會、經濟、生態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鋼,趙萌,王辰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的理論支撐體系研究[J].生態學報,2019,39(23):8685-8691.
[2]李兆東,何靜雅.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多目標綜合審計模式研究[J].財會月刊,2021(2):94-99.
新疆兵團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