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寒窗
摘要:數字鄉村自提出以來就作為鄉村振興戰略方向上的一個熱門的話題。本文是在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對數字化鄉村建設的研究綜述,通過梳理我國數字化鄉村的研究現狀,提出推動數字化鄉村建設的措施,最后分析數字化鄉村建設的未來趨勢。為我國數字化鄉村建設提供新的探索方向。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關鍵詞:鄉村振興? 數字化鄉村? 科技信息
一、引言
數字化鄉村是在原有鄉村設施建設的基礎上,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相結合的一種新型農業農村上的應用。過去農業種植靠的是經驗,如今種植還有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以及5G技術等科技信息的幫助。數字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為全球經濟和人們生活帶來了全方位的沖擊。根據《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20)》顯示,我國行政村通光纖率和 4G 覆蓋率均超過 98%,鄉村網絡電視平臺幾乎全面覆蓋。農村電網、網信水利、數字公路、智慧物流等數字化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升級。農業農村大數據不斷完善。2019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 35.8 萬億元,占 GDP 的比重為 36.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 67.7%。數字化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空間,是推動我國鄉村實現現代化與信息化發展的有力推手,為我國農業新型創新技術發展奠定了基礎,推動我國從農業大國走向農業強國之路。
二、我國數字鄉村發展現狀
近年來數字化創新技術空前活躍,世界經濟格局在數字化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有了質的突破,這為數字鄉村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據2021年2月CNNIC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為3.09億人,占全國網民人數的31.3%,較2020年3月相比,增長了5471萬人。2020年年底,農村居民數量約為5.52億人,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了55.9%。觀察2016-2020五年內我國農村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率所知,農村地區的網絡普及率是呈現一個不斷上升的趨勢的。并且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農村寬帶接入用戶已經達到了13477.33(萬戶)。從2015年到2019年五年的時間農村寬帶接入用戶增長了近一倍。這意味著互聯網 已逐步成為城鄉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設施,鄉村治理的數字化轉型也將成為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基本趨向。根據《綱要》中提到,到2020年,數字鄉村建設將在我國農村取得初步進展,農村互聯網普及率明顯提升,數字化應用逐漸嶄露頭角,“互聯網+政務服務”[1]將會加快向鄉村延伸。數字鄉村建設能幫助農村居民多途徑的獲取外面世界的新型技術以及農業發展經驗,使農民享受到了互聯網的便利,對農業經濟和產業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三、推動我國數字化鄉村建設的措施
1、完善數字鄉村建設政策
黨中央高度重視數字化鄉村建設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戰略部署,支持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在農村的應用發展。鼓勵“互聯網+農業”融合創新,大力發展數字化鄉村建設,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例如青島[2]印發《數字青島發展規劃( 2019—2022年)》指出:“到 2022 年,鄉村數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數字鄉村成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重要支撐。”地方數字鄉村制度同樣還離不開政府、市場、社會等多方助力。
2、夯實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信息技術應用。
夯實數字化基礎設施的第一步就是推進農村網絡的全面覆蓋,讓更多的農民、企業加入到數字化農村的建設中來。其次是盡可能引入最先進的技術以及設備,讓廣大農民群眾站在數字技術的前沿,大力推行數字化鄉村建設的工作。將新的信息技術手把手的交給農民群眾,培養村民數字化知識技能。數字技術在各行業的廣泛應用,有利于探索、創新數字技術在農業農村的融合應用,大力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加快農業數據的建設。
3、加快推動數字化農業轉型應用
首先推動數字化農業的轉型應用應當在農村基礎設施已經基本完備的基礎上,進一步聯通農村生產端和城市消費端之間的通道,鼓勵廣大農業生產企業擴大農產品銷售范圍,學習城市大型生鮮超市、手機電商平臺將農產品合理的分類,按照所需類型細化農產品,構建出一個數字化、信息化、標準化的農產品銷售體系。其次將農業生產網絡化發展,用智慧物流的方式消除城鄉之間的信息障礙,將農業生產經營以物流電商、直播帶貨的方式轉變,拉近了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這樣的生產經營方式大大簡化了商品流通環節,也降低了商品的銷售價格。
4、農村新興產業與數字化相結合
“數字化”融入農業中應用了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建立農業企業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基于物聯網的小氣候環控與水肥一體化技術、農產品質量溯源系統、計算機視覺的智能農機技術、人工智能與農業專家系統、“3S”技術、等技術的推廣應用,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帶來省工節本、提質增效的功效 。數字文旅是鄉村旅游與數字化相融合的新產業形態,有效利用鄉村旅游的資源,通過“線上+線下”的新模式[3]有效整合,積極宣傳鄉村旅游特色,同時注入了網絡直播、文創旅游等多種經營方式,為數字化鄉村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四、數字化鄉村建設的未來趨勢
數字化鄉村建設這個理念是目前農村發展的新興話題,它也必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到2019年為止,中國數字規模達到了31萬億元,中國數字規模在2015-2018年短短四年年的時間內增長了將近一倍,中國數字規模占GDP的比重也在2015-2018四年內增長了兩倍左右,這說明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以及占據GDP比重在不斷的增長,數字化對中國經濟的增長具有重要的作用,數字化的發展即帶動著經濟的增長。 由此看來,數字化的發展還有很大的利用空間,尤其是農業數字化的市場。在完成我國數字化的全面覆蓋之后,與全球接軌就是下一步戰略目標,世界主要國家地區的政府和組織相繼推出了數字農業農村相關發展計劃。美國搭建人工智能戰略實施框架,提出智慧農業研究計劃。歐盟出臺《地平線2020》[4],提出利用對地觀測技術為小農戶搭建智慧服務平臺。歐洲農機協會提出以現代信息技術與先進農機裝備應用為特征的農業4.0。德國發布《有機農業——展望戰略》,明確基于“工業4.0”的基本理念發展智慧農業。因此我們國家也應當密切關注互聯網創新技術,便于加深與其他國家進行數字化技術的交流,將數字化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選擇最貼合我國國情的數字化農業模式,成功完成數字化農業轉型。
參考文獻
[1]馬麗,張國磊.“互聯網+”鄉村治理的耦合、挑戰與優化[J].電子政務,2020(12):31-39
[2 ]沈費偉,袁歡.大數據時代的數字鄉村治理:實踐邏輯與優化策略[J].農業經濟問題,2020(10):80-88.
[3]石萌.鄉村經濟振興數字化道路與產業模式選擇[J].農業經濟,2020(12):33-35.
[4]趙春江.農業的數字革命已經到來[J].中國合作經濟,2020(03):14-15.
安徽農業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23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