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淼
【摘要】隨著現代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與社會主義建設新紀元的來臨,文旅融合發展已經被推到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發展高度,如何發展鄉村紅色旅游這一時代命題,探索紅色旅游與文物旅游雙向發展新路徑,為鄉村振興事業做出積極貢獻,創新區域經濟發展新動力,就成為鄉村旅游產業的首要思考問題。因此,本文對鄉村振興背景下,如何實現紅色旅游與文物旅游并行,提高文旅融合助力進行了深入性分析。
【關鍵詞】紅色旅游;文物旅游;文旅融合;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8-0117-02
文化體現旅游的意蘊靈魂,旅游則是文化的依托載體;文化是洗滌并滋養人類的身體與心靈,旅游是擴寬人類的視野與心胸。紅色旅游傳遞的是一種革命情懷,文物旅游表達的一種精神與物質上的富足,文旅深度融合能更好地促進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全新的效益增長點,帶動鄉村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提高鄉村區域經濟收入水平,為鄉村脫貧致富、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奠定更堅實基礎。
一、相關概念界定
(一)紅色旅游。紅色旅游即將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的紀念物、革命基地等弘揚與傳承的革命精神為依托,以旅游的形式來讓參觀者進行游覽,實現其革命精神學習與感悟,并接受革命精神教育、愉悅身心的旅游活動。其本質就是讓人們能在旅游觀光的同時,實現對革命知識、精神等增長的一種全新革命主題旅游方式。
(二)文物旅游。文物旅游是指以遺址、文物等承載人類物質財富與精神文明的物質與非物質遺存為依托開展的旅游活動。文物本身就是民族發展、歷史傳承的見證,代表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驕傲與自尊,蘊含的是一種精神文化與知識信息,其本身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旅游資源。
兩者本質上都是人類重要的物質財富與精神文化載體活動,所以將兩者進行有機融合,構建現代化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對于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落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紅色旅游與文物旅游并行,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的意義
(一)經濟意義。現代社會經濟與市場體制的改革發展,為我國實現區域均衡性發展,完成共同奔小康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大力支持,但同時對我國發展鄉村振興也提出了更高標準。將紅色旅游與文物旅游并行,建立現代化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能夠極大的促進我國鄉村區域經濟發展,是實現我國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
(二)精神文化意義。文旅融合貫穿的是一種文化精神,發展的是革命、是教育,傳承的是奮斗、是與貧困積極抗爭,實現自我價值的意志精神。要知道,受地理位置、基礎設施等因素影響,農村本身就與城鎮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要想真正實現農村的振興發展,就必須要強調鄉村自身的資源與鄉風文化,讓農村人民對農村發展始終充滿信心,對鄉村精神文化建設始終保持熱情,這就是紅色旅游與文物旅游并行,以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的本質內涵。
(三)政治意義。紅色旅游是一部講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當家做主的奮斗歷程學習旅游,能夠讓人們更深入地了解革命、認識革命,文物旅游能通過物質與非物質文物載體讓人們感受歷史傳承的優秀精神文化,幫助現代人更貼近革命。
三、紅色旅游與文物旅游并行,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現狀
當前我國鄉村旅游仍舊處于探索發展期,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整體發展起步較晚,這也造成我國在發展紅色旅游與文物旅游并行,實現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時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鄉村區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一)城鎮化發展壓縮了鄉村文化繁衍空間。中國本身就具有的一定的鄉土特性,但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城鄉經濟差距拉大、鄉村空心化發展問題的出現,可以說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鄉村文化繁衍發展的空間,使農村群體對鄉土文化產生一種極度的不安全與缺乏信心的表現。正是這種對城鎮生活文化的向往,使鄉村群體在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時會不自覺帶上一種對城鎮的羨慕,對鄉村旅游文化的低看,這些都使得鄉村文化很難實現更長久穩定的發展,對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帶來一定的阻礙。
(二)文化內涵挖掘過淺。雖然當前我國鄉村旅游產業正在不斷開發中,紅色旅游、文物旅游等也開始逐漸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使農村經濟得到了一定發展,但整體發展形勢較為單一,產品同質化情況較為嚴重。旅游服務主要是以農家樂、觀光游覽等形式為主,并有深層次挖掘紅色革命精神、文物文化等內涵,并不能從旅游中感受革命精神與文化的啟迪。在旅游產品開發上并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都是以紀念幣等產品為主,整體大同小異。
(三)旅游宣傳營銷模式滯后。現代信息社會的發展,使宣傳營銷在鄉村旅游產業中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要想實現紅色旅游與文物旅游并行,借助文旅融合實現鄉村振興發展,就必須要真正重視并應用現代化宣傳營銷模式。但當前鄉村旅游產業多以發景點傳單、廣播電視宣傳等傳統營銷方式為主,整體宣傳營銷并沒有真正取得應有的效果,參加旅游的多為周邊距離較近的居民。
(四)文化旅游服務管理能力不足。加強對鄉村紅色旅游與文物旅游的管理,對于促進文旅融合發展,促進農村振興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雖然當前我國鄉村旅游開始注重以紅色精神文化為中心構建旅游產業,但并沒有形成良好的互動機制,很難實現對文旅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統一性管理。且當前我國多數鄉村旅游產業缺乏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旅店、交通等比較匱乏,整體服務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紅色旅游與文物旅游并行,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策略
(一)從戰略高度進行產業融合,優化產業鏈。實現紅色旅游與文物旅游,構建現代化鄉村文旅融合發展模式,是振興鄉村經濟的重要手段。要在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導向下,逐步構建紅色革命精神與歷史文化內涵在內的物質與非物質旅游產業鏈,實現文化與旅游的產業協調發展,逐步互相滲透與融合,對紅色旅游與文物旅游在鄉村發展中的優勢進行優化重組。同時,要以鄉村經濟發展為核心,從全局協同性發展角度出發,對革命基地、文物遺址等鄉村旅游資源進行整合,形成鄉村旅游發展產業鏈,將其經濟效益價值最優化。
(二)加深文化內涵挖掘深度與廣度,建立品牌形象。我國農村擁有非常久遠的傳承歷史,積淀了極為濃厚的鄉村文化精神與資源,不同農村地區在民族文化、舞蹈歌曲等方面都存在極大的差異性,這些都與鄉村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所以在發展中應該對更具有發展潛力、挖掘價值的資源等進行深入性開發,提高產品與服務的品牌建設,最大限度保留鄉村文化的質樸、純真、奮斗文化精神,在紅色旅游與文物旅游并行,文旅融合過程中,不斷挖掘不同地區的鄉村文化特色與優勢,加深鄉村文化內涵挖掘深度與廣度,以從根本上滿足現代人對鄉村文化的追求,增強其對現代社會人們的吸引力。
(三)豐富宣傳營銷方式,發展文化特色。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互聯網的普及,新媒體在鄉村旅游產業中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大,對進行紅色旅游與文物旅游宣傳雙向宣傳,實現文旅融合發展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尤其是在前期旅游宣傳時期,人們通常對一個旅游景點并沒有很大的認知與興趣,所以就要充分借助現代新媒體,利用抖音App、微博公眾號等形式,加大對其的宣傳力度。另外,還要與不同宣傳形式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通過與旅行社、影視基地建立等建立合作,舉辦節日慶典活動等,實現宣傳營銷方式的不斷豐富,構建屬于自身的宣傳文化特色。但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宣傳營銷內容,保持內容的高質量、高水準,注重突出紅色文化、文物精神文化等,保證宣傳營銷的可持續性。
(四)以人為本,提高旅游運營管理服務質量。旅游實現良性發展的重要衡量標準就是游客的滿意度,只有游客滿意度高了,才能出現重游、推薦游等好現象,所以我國鄉村旅游要注重鄉村紅色旅游與文物旅游的雙向發展,建立文旅融合現代化發展模式,從根本上提高人們的旅游服務體驗。首先,要進一步提高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對從業人員的招聘門檻,并且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專業知識、服務培訓,從根本上保證人員的服務素質。其次,優化旅游基礎設施,提高旅游環境水平,不同鄉村地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適當性將旅游收入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游景點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讓游客更樂于在旅游景點逗留,逐漸形成良性的發展循環。最后,創設游客匿名反饋處,積極搜集游客對不同旅游地的反饋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及時進行完善調整,提高旅游景點的精神內涵、人文情懷,真正做到紅色旅游與文物旅游的并行發展,保證并持續性提高游客的旅游滿意度,帶動鄉村區域經濟的良好發展。
發展紅色旅游與文物旅游,構建現代化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對于鄉村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促進優秀鄉村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與弘揚。要從不同層面上充分發揮兩者的旅游價值與作用,統籌兼顧,創新發展路徑,真正實現鄉村經濟的高效、持續性發展,為鄉村振興建設提供精神、文化、物質等方面的支持。
綜上所述,整合不同的革命文化與文物旅游資源,使紅色旅游與文物旅游并行,對于實現鄉村文旅產業的升級優化,提高鄉村旅游產業的品牌形象,并引導鄉村旅游產業走向市場,以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有著非常積極的正向作用。在實踐發展中,要始終以游客需求為導向,從戰略高度進行產業融合,優化產業鏈;加深文化內涵挖掘深度與廣度,建立品牌形象等四個方面著手,提高鄉村旅游的文旅整合能力,不斷挖掘鄉村旅游市場對現代旅游消費市場的吸引力,為進一步促進農村區域經濟發展,尋找新的鄉村旅游盈利點奠定良好基礎條件。
參考文獻:
[1]以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J].蔬菜,2020(12):9.
[2]沈艷.鄉村振興目標下文旅融合的路徑選擇[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18):151-153.
[3]趙贊.基于發揮革命文物在紅色旅游中的作用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19(08):57-58.
[4]梁敏.保護紅色文物,促進革命老區紅色旅游開發[J].老區建設,2013(1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