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中圖分類號:G82?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3-038-01
摘? 要? 隨著高校基礎運動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逐步實施與深入發展,作為以大力培養中學專業體育教師人才為主要培養目標的高校,針對體育運動教育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文主要針對當前田徑教學改革的疑難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對其中各個方面可能出現的疑難問題追根溯源,并提出一套相應解決策略,以不斷提高當前體育運動專業在校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專業學生的成長。
關鍵詞? 高校體育? 田徑? 改革
事實上,體育田徑運動課程的教育內容在我們現代社會生活中不僅有益于教育,它還具有很好的運動健身功能,只是由于長期以來人們很少會將體育田徑課程作為一種競技性運動體育項目來看待。因此,研究高校體育教學田徑教學改革應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校體育田徑課程現狀與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以傳授學生運動技術,提高學生運動技術水平等作為主要目的的體育價值觀直接影響了高校體育教育質量。同時,與此相匹配適應的大學田徑體育教學模式,也對培養體育生教學能力不利。
(二)教學內容不斷減少,課時相應壓縮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課的教學內容一直在不斷簡化。同時,關于田徑專業課的課時減少也會對其產生很大的影響。
(三)方法陳舊、教學組織單調
應試教育體制下的考生學科考試與學生成績綜合考核造成的后果是學生各個專業綜合分數不低而學生綜合智力不高,考核只通過高度重視學科考核來對學生的專業技能測評和綜合考試成績考核是否完全達標,忽略了對學生體育教學理論實踐創新能力的雙重成績考查,在理論上過于強調書本上的內容。
(四)部分學生身體素質過差
通過平時訓練發現,一些學生的自身素質較差。這種特殊情況不僅不利于高校學生體育運動教學的正常開展,還會使體育教學工作的難度增加,需要體育教師及時研究調整體育教學實施方案,激發這部分高校學生積極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二、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教學改革的必然性及其應用
(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教學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早已成為現代教學中的一大重要原則和手段。在高校執行田徑教學改革之時也要合理有效采用這一原則,不論是兩學年的田徑必修、一學年半的田徑專選還是一學年半的田徑必修、一學年半的田徑專選或者是連續三學年的田徑專選,其目的都是為了使高校田徑教學的更長久、可持續地進行下去。根據不同開課形式采用不同的教學內容更加有助于學生個體的選擇性強化與全面性成長,為其順利進入社會奠定良好基礎。
(二)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師資力量是一所高校最重要的人力資源,是高校能夠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科學技術研究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三大核心功能的重要主體勞動力量。高等院校之間的師資競爭,其核心焦點和主要實質問題就是高校師資綜合實力的市場競技[1]。教師不僅首先要具備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熟練的田徑運動技術應用技能,還必須能充分了解田徑運動的歷史文化發展及未來發展趨勢,并且將這些內容生動有效地向全體學生傳授,以利于提高全體學生自主學習與配合練習的積極性,捕捉田徑的樂趣,形成對田徑的良好感覺。這些都必然需要高校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體育管理者和教師必須要重視教師專項能力素質和專業能力的再造和提高。
(三)借助田徑教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田徑各項技術動作與人們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經常地、科學地參與田徑運動鍛煉能提高人體的基本活動能力,促進人體血液循環,促進各器官、系統機能的健康發展,使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得到全面發展。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對學生的身體心理健康素質教育,在具體教學方式的選擇上,老師應進行快樂體育教學方法,讓全體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接受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實現全面自我發展。啟發式心理教育方法是在改進原有體育教學方法基礎上對廣大學生自身學習體育知識實際情況進行的進一步鞏固,通過對廣大學生身體心理的素質發展活動規律和學生認知活動規律特點進行充分地心理啟發,引導廣大學生對已掌握的體育知識的吐故納新,激發廣大學生對學校體育知識課堂的熱愛之情。
(四)田徑教學內容教材化
為了能夠更好地體現學校寬口徑的體育學習發展目標,我們學校應積極組織進行體育教材和體育教學實踐參考書的體系建設。根據不同的體育教學要求,編寫各種教學教材參考書,以完善高校教材內容體系。
三、結語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教學的目的不是培養運動員,而是培養中學體育教師,因此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至關重要。并且現在看來,高校田徑運動向健身化方向發展是必然趨勢。為此,高校應發揮資源優勢,盡快把改革落到實處,只有在高校教學中大力發展健身走、健身跑、健身跳的功效才能實現學校體育“健康第一”的目標,進而推動全民身體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徐波.高校體育田徑教學課程現狀與改革分析[J].學校體育學,2018,8(3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