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豪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3-020-01
摘? 要? 隨著近些年我們國家在教育上的深入發展,使得體育這一學科在小學課程中的位置愈來愈重要。學生通過體育學習能夠逐漸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豐富課余生活,并且還能夠提高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進而為學生日后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所以,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體育習慣,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而激起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基于此,本文將主要分析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
關鍵詞? 小學體育教學? 體育鍛煉? 培養習慣
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要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以此為基礎,體育教師就需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以使其能夠形成終身運動的意識。為此,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此激發他們學習體育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應該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一、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
我們都知道,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若是想學好體育,養成正確的體育鍛煉習慣首先就要從心理上接受教育。教師要明確體育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的重要基礎,學生如若對體育學習產生了興趣,那么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其中。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思維尚有一些局限,所以他們對一些沒有見過的事物總是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從而就會非常容易被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教師應以此為基點,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創新并改善自身的教學方法,以此激起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因為體育運動的項目種類是非常之多的,多以教師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是特別重要的。
例如,男生通常喜歡那些運動量大、對抗性強的體育項目,如跑步、球類運動等;女生則喜歡節奏比較緩慢且帶有一定藝術性的體育項目,如舞蹈、健美操等。又或者教師可以將學生組織在一起,如在越過障礙這一節課中把學生劃分為“傷員”和“搶救員”,通過越過障礙去搶救“傷員”,最終獲得勝利。教師要知道,不論學生選擇哪項體育項目,教師都應該對其進行鼓勵,從而培養他們團結合作、堅持不懈的精神,并可以使學生能夠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以此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體育[1]。
二、創建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
教師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體育習慣的過程中,一定要了解到集體氛圍對學生帶來的影響,并嘗試通過集體氛圍來感染學生,使其能夠在集體的作用下,不斷培養自身的體育鍛煉習慣。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跳繩技術時,為了鼓勵學生都能夠學好跳繩,教師就可帶領學生在課堂中利用電子白板向學生播放一些關于跳繩的比賽視頻或者是教學視頻,同時還可利用課下休息的時間鼓勵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跳繩活動。如此一來,學生學習跳繩的機會就變多了,進而所有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跳繩,這樣就使跳繩的氛圍愈加濃烈,而這對學生學習跳繩的興趣也是一種提高,慢慢的學生就能夠養成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2]。
三、提高學生的成功體驗
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若是發現學生在學習一些比較復雜或是困難的技術,教師就可以為其設計一些容易達成的小目標,以此把教學目標進行分解。這樣,學生就更容易完成一個小目標,此時教師要及時表揚和鼓勵學生,這會增加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成就感和成功體驗,使其在進行體育學習時更加努力,更有信心,直至最終完成最終的學習目標。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跳高技術時,可讓學生在每一節的跳高課上為自己計劃一個目標,等到完成之后,再對目標進行整改,進而使學生能夠為了完成目標而努力進行體育鍛煉。
四、創建競賽活動
鑒于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的特點,他們對事物已經開始有了一定程度的勝負欲,同時在心理上還具有主人翁的情結。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征,帶領學生進行體育競賽活動,以期通過良性的競爭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鍛煉,以此逐漸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例如,教師可按照學生的能力基礎舉辦一些跑步、跳高、球類等競賽活動,并為比賽設定出一個榜單,把他們的成績詳細記錄在內。如此一來,就能夠充分激起學生的鍛煉欲望,進而使他們形成正確的體育鍛煉思維。
五、結語
總的來說,通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不僅可以使其體質得到加強,還可以開發每一位學生的智力,以及使其逐漸形成團結合作的精神,進而使其身心朝著更加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體育鍛煉習慣不但是人們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教師進行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為其創建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提高對學生的體育鍛煉指導,以此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玉婷.淺談小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4(12):78.
[2]許丕鎮.如何培養小學生體育鍛煉習慣[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2(02):76.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