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翠萍 高緩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2-033-01
摘? 要? 踐行“體教融合”是打通體育、教育融合壁壘,搭建全面育人平臺的重要舉措,也是克服體育教學障礙,促進學生生成健康素養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高?!绑w教融合”缺乏目標明確、特色突出的校本體育課程,影響了體育改革的有效實施。為此,應以學生體育健康素養生成為目標,以“體教融合”為框架,持續完善、優化體育教學體系。本文以從政策導向到素養生成為視角,分析高校體育改革進程中踐行“體教融合”的現實困境,提出優化應對建議。
關鍵詞? 政策導向? 素養生成? “體教融合”? 現實困境? 優化應對
推動高校體育改革要堅持以打造深度參與、系統學習的體育課程為基礎,通過精準探尋從政策導向到素養生成的契合點、銜接點,為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道德、健康的體育習慣和積極有效的體育行為奠定堅實基礎。
一、高校體育改革進程中踐行“體教融合”的現實困境
當前在利用相關政策踐行“體教融合”理念時,由于未能將政策引導有效轉化為具體、可執行的體育教學方案,因而造成了“體教融合”政策的實施困境。
(一)不得其宗:缺少學習訴求融合,引發學習認同困境
以滿足學生體育學習需求,推進“體教融合”是體育改革背景下開展高質量教學的基礎。但目前高校未能以學生視角來建設體育課程,難以引發學生對體育教學的有效認同。第一,存在“教師主導”思維。高校體育從方案制定到教學評價均由教師主導實施,忽略了對學生實際的考慮。第二,缺乏體育課堂內外一體融合,影響學生體育興趣的有效培育。目前,體育課堂與課下訓練、競賽及社團活動缺乏一體融合,影響了全面育人成效[1]。
(二)不得其本:缺少教學評價機制創新,引發學習價值提升
踐行“體教融合”需要從多元育人價值出發來推動體育改革。目前,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相對單一,缺乏體育教學價值的全面延伸。一方面,體育教學評價仍以體測成績、體育技能掌握狀況為基礎,缺少學生體育學習態度、體育精神等內容的有效培養,影響了體育教學多元價值的實施。另一方面,未能形成以學校特色為基礎的體育校本方案,缺乏完善的體育教學“生態鏈”。此外,高校在依托“體教融合”推動體育改革時尚未形成一套完整、詳細的校本方案,影響了體育改革的有序推進[2]。
二、從政策導向到素養生成:高校體育改革進程中踐行“體教融合”的優化應對
在全面踐行“體教融合”的育人理念進程中,要堅持以“體教融合”政策為導向,圍繞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在規律、學生體育素養的生成目標,助力學生熟練掌握體育教學內容,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技能。
(一)以“多元一體”理念為基礎,重構高校體育新機制
全面覆蓋、多元一體的教學機制是實現體育教學價值的關鍵,也是助力高校體育改革的核心前提。為此,要通過重構體育教學評價,完善“校訓賽”聯合體系,推動體育學習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首先,要對體育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優化,實現學生的全面、多維評價。通過設置包含學生體育態度、課下鍛煉狀況等多個維度的評價機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學習習慣。其次,要深化體育“教、訓、賽”一體融合,設置興趣主導的體育社團,實現高校體育聯動發展。通過以優質體育課程為依托,將比賽、訓練與興趣培養一體融合,完善學生的體育學習認識。同時,通過開展體育俱樂部活動,實現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課下延伸。最后,要積極推進體育“生活化”。通過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為本”的基本理念,建設蘊含體育健身內涵、彰顯體育精神的校園文化,為實現“體教融合”目標提供有力支持。
(二)以“全面育人”價值為目標,促進學生生成體育素養
體育素養涵蓋了學生的體育品德、運動技能和健康習慣等多個維度,這也是打破融合壁壘,踐行“體教融合”理念,實現多元育人目標的重要體現。第一,建設深度體育教學機制,促進學生掌握體育技能。其中,要以構建深度體育課堂為基礎,通過發揮微課、多媒體等智慧教育優勢,對體育知識、技能進行合理改造,使學生有效領悟體育運動規律、發現體育學習的多元價值。第二,建設生活化體育機制,鼓勵學生養成體育健康行為。積極推動體育教學向生活延伸是全面提升學生體育健康意識,進一步彰顯體育價值的重要方式[3]。第三,建設“德體”一體的教學體系。在全面踐行“體教融合”進程中,需要深度挖掘體育學科蘊含的多元育人功能,營造“德體”一體的學習場景,培育學生體驗、感悟體育道德的生成邏輯,實現個人體育道德的全面提升。
三、結語
“體教融合”是基于學生成長、體育學科規律的有效實踐,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嘗試。當前以“體教融合”為基礎,推動的高校體育改革多處于政策導向階段,對具體如何有效落實尚缺少良好、明確的“校本方案”,如此影響了“以體育人”的理想成效。為此,要堅持以培養學生生成體育素養為目標,構建深度課堂、生活課堂,積極推動體育與教育良性融合、一體發展。
參考文獻:
[1]汪曉贊,楊燕國,孔琳,等.歷史演進與政策嬗變:從“增強體質”到“體教融合”——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政策演進的特征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3):113-117.
[2]周玉成,蔣躍輝,姜梅英.網絡時代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創新思考——評《高校體育教學的影響因素分析與改革探索》[J].中國高??萍?,2020(10):108.
[3]孫科,劉鐵軍,馬艷紅,等.中國特色體教融合發展思考——對《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意見》的詮釋[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1(01):13-20.
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