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露
傳統習作教學枯燥、低效,難以達到語文習作生活化的教學目標,而高效的生活化習作教學對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小學高年級生活化習作教學現狀及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從而將生活化習作更好地應用于課堂,提高學生習作水平與能力,同時加深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與理解。
一、小學高年級生活化習作教學現狀及問題
(一)學生方面
1. 學生缺乏生活化習作興趣。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不喜歡寫作,對生活化習作的興趣更是很低,在習作課堂中經常出現“不知道怎么寫”或偏離主題的現象。
2. 缺少生活化素材積累。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素材積累大多與生活聯系不夠緊密,習作過程中很少能靈活運用到生活素材。一方面,是因為沒有仔細觀察和深度思考的習慣;另一方面,生活體驗與實踐活動趨少,造成學生生活枯燥單調,缺少生活素材積累。
(二)教師方面
1. 生活化習作教學理念認識不全面。研究結果表明,大部分教師將生活化習作簡單地理解為寫作與生活的聯系與融合,生硬地將二者掛鉤,他們只是選擇生活化主題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對于生活化習作教學內涵的理解與認識只停留在表面。
2. 缺乏科學的生活化習作教學指導方法。調查顯示:教師在進行生活化習作教學時,都是通過寫作和講評作文展開的,在課堂教學中往往缺乏針對性的指導;教師也都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習作教學,讓學生學會寫機械式的規范作文,缺乏科學的指導。
二、小學高年級生活化習作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學生思維感知力不夠,難以從生活中積累素材
小學高年級學生課業負擔加重,他們在課余時間多是選擇玩游戲或是看電視,缺少生活體驗與實踐。并且此階段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形象思維占主導的發展階段,感知能力也尚在發展中,吸引他們的是新奇事物和能夠帶給他們感官沖擊力的東西。如果學生沒有養成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就很難去發現、提取與積累生活化素材。
(二)教師缺乏相關培訓指導,生活化習作教學認識不足
只有教師對生活化習作教學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可是大部分教師對于生活化習作教學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僅僅根據以往的經驗把生活與習作聯系在一起,沒能夠全面體會生活化習作的深刻內涵。
(三)教師受傳統應試教學影響,生活化習作教學模式單一
受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影響,教師對于學生成績的追求遠高于對教學效果及學生發展的追求。在分數壓力下,很多教師把心思放在研究近年試卷出題的套路上,形成集中鍛煉學生積累萬能素材寫機械作文的單一教學模式,他們只重視對學生寫作技巧的培養,沒有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生活化習作能力。
三、小學高年級生活化習作教學策略
(一)科學減負,激發興趣
減少小學生課業負擔,讓他們在完成學業任務之余,能夠有時間參與生活實踐與生活體驗,提高小學生生活感悟;把生活化習作作為解放學生身心的隨筆,而不是學習任務,從而減少學生的學習任務與壓力,以免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和畏難心理。在生活化習作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感興趣的生活主題,讓學生在習作過程中自由表達與發揮,真正做到從興趣出發,讓學生喜歡上生活化習作,以達到體驗生活和感受生活的效果,進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創設情境,積累素材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從中能挖掘出很多靈感,但是需要學生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情境,對學生主動觀察的能力進行培養與指導;同時還可以通過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家庭生活體驗、社區實踐活動等來創設相應的實踐情境,讓學生親身體驗,從而積累生活中的真實素材。
(三)加強培訓與指導,豐富教學理念
教師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至關重要。相關教育部門可以加強生活化習作教學的系統化培訓與指導,更新生活化習作教學知識儲備,提高教師對于生活化習作的理解與認識,讓教師掌握正確的生活化習作教學理念,從而正確地指導學生習作,并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寫作觀。學校也可以定期組織相關講座,或者組織研討交流,或者請有經驗的教師分享經驗與心得。
(四)轉變傳統觀念,科學指導習作
打破傳統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單一的弊端,應該從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等方面正確規劃。教學目標的制訂要切合生活化習作教學的特性,目標要科學合理,不一味追求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要引導學生將生活和寫作密切結合,讓學生真正地在寫作中生活,在生活中寫作;要減少對寫作技巧的重視,多注重生成性目標的形成,讓學生熱愛生活,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并真正愛上寫作。
教師可以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拓寬生活化習作教學內容。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從生活中選擇合適題材,巧妙喚醒學生對美的發現與感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可以從學生每天親身經歷與體驗的家庭生活中選擇題材,讓學生記錄生活中的感受,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還可以從社會生活中選擇題材,高年級學生已經開始關注熱點問題了,如國家大事或社會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都可以成為寫作素材。
教師要打破傳統枯燥、乏味的講授方式,真正做到習作生活化。教師可以組織故事演講,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小故事,這種方式既新穎,又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聽后可以讓學生寫心得;可以通過設置游戲活動,從游戲前策劃、游戲過程、游戲體驗等方面進行生活化習作教學;還可以通過課本劇表演,讓學生交流表演時的語言、神態、動作,以便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避免了習作教學的枯燥乏味。
(五)采取多元評價方式,體現評價真諦
可以采取多元評價方式。除了教師評價,還可以采取學生自我評價、生生互相評價、家長評價等不同評價方式。評價標準不能過于注重等級成績,不能只注重依據目標的結果性評價,而應該注重生活情境的結合,應注重學生水平能力差異與性格差異,設置個性化評價標準。評價要多以表揚、激勵為主,評價要生活化、真實化。
(六)提升教學能力,探索習作教學方式
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自己通過查閱書籍、網絡搜索等方式,學習生活化習作教學的相關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知識儲備;也可以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請教;還可以定期參加生活化習作教學的研討活動或評課活動。教師還應隨時記錄生活化習作教學過程,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及時改正自己教學上的不足,從而探索出適合自己的高效習作教學方式。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新民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