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
【摘? ? 要】高中歷史的知識系統龐雜,學生在學習記憶歷史時通常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需要教師在傳授歷史知識的同時,還要傳授學生學習歷史的技巧,不能只靠死記硬背。高中的學習任務巨大,歷史學科只是學生學習的一部分,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效率是教師和學生應該共同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歷史? 學習效率?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5.122
學習效率是導致很多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原因之一,也是很多教師家長擔憂學生學習的問題之一。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發現很多學生存在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習慣不良、學習方法不當等問題,這些問題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成績總是不能提高的重要因素。根據這些問題,教師和學生就要對癥下藥,一一改正。高中歷史需要學生對學習具有極強的專注度和興趣,學習歷史的過程有的學生覺得很有趣,有的學生認為非常枯燥,這是由學生對歷史的學習態度決定的。高中歷史涉及大量史實材料,需要閱讀大量文字,并從文字中提取重要信息,再結合學生學過的知識點進行解答。因此,高中歷史的學習效率不僅體現在課本知識的學習上,還體現在學生對史料的學習上。學會有效提取重要信息是學習歷史的重要能力之一。學生要想提高學習歷史的效率,首先,需要端正學習態度。重視學習歷史是一件有趣的事,能夠了解很多歷史故事,從中找到歷史發展的規律。其次,要改正不良的學習習慣,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興趣。從歷史學習中找到樂趣,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最后,提高學習的專注度。在學習的時間就盡可能多學,在休息的時間就放松自己,勞逸結合才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最好方法。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改正不良作風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高中歷史內容繁多而龐雜,從國內到國外,從古代到現代,經歷上千萬的時間,需要學生在短時間內記住,對學生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任務。教師一節課堂講述秦漢時期的歷史,學生做筆記的時間可能都不夠,更別談學習。因此,學生養成上課之前預習課文的習慣對學生學習歷史非常重要。學生在課前做到真正有效的預習能夠節省在課堂上重復思考的時間,同時還能抓住當堂課的重點和難點,因為學生在預習時將簡單易懂的知識提前梳理了一遍,教師講述的時候只需要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思考和記憶就行了。學生預習時能夠發現自己不懂的地方,基本也就是課堂中的重點難點,在教師講述的時候,學生著重聽這部分的講解,這樣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學生不用時時刻刻保持高度的認真,只需要在自己不懂的部分認真聽講,一節課下來也不會特別疲憊。課后復習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學習習慣之一。復習能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學到的知識,加深記憶,同時再次尋找沒有理解到的知識點。如秦始皇統一六國為什么是必然的趨勢?學生可以在課下去問教師,將不懂的知識點完全弄明白,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學習難點。教師也能針對這一問題而在下節課再次著重講解一遍,進而攻克大部分學生的難點。
因為秦漢以來的統治者對于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和加強有效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儒家推崇的“大一統”思想是中華民族形成強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秦漢時期的民族大融合又給統一提供了條件;中原漢族經濟文化領先,少數民族向漢族靠攏。這些多重原因造成民族大融合,國家統一,涉及經濟、政治、文化、思想等多個方面。在課堂上,學生學習的重點不是記筆記,而是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思考。很多學生把筆記奉為“圣旨”,每天就抱著筆記背誦,這樣的學習效率會大打折扣,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的教學思路能夠給學生學習該段時期的歷史提供很多技巧和重心。如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都是中央集權制,教師就要總結出中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趨勢是不斷強化,直至清朝達到頂峰。集權專制又產生很多矛盾,不僅僅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還有中央與地方、君權與相權等。
二、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興趣
學習歷史的方法不僅僅是依靠記憶,還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歷史發展總有規律在其中,如上述提到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規律,同時還有中國古代的經濟發展規律,從小農經濟漸漸瓦解,到商品經濟萌芽、不斷發展。傳統的學習方法就是把教師上課講到的筆記全部背下來,卻忘了學習歷史也需要推理邏輯,教師在分析某個歷史事件的背景時,要從內因和外因考慮,同時考慮也要全面,政治、經濟、文化、思想都要分析到位。每個歷史時期有每個歷史時期的特點,如隋唐時期政治穩定,導致經濟發展迅速,城市發展繁榮,政府對商業市場的時間地點管理得十分嚴格,但商業仍舊日益發達;民族融合度高,民族交往頻繁,這也就導致隋唐的文化交流多,對外開放,科技文化世界領先。歷史中的每個因素都是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的,學生在學習歷史時要培養推導歷史因素的習慣。教師在授課途中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如會講故事的教師可以穿插一些古人有趣的歷史故事,不僅增長學生史料知識,還能豐富課堂,提升活躍度,也就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三、提高學生學習專注度,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足夠專注才能將知識真正裝進自己的腦子,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學生的聽課狀態,適時改變上課節奏,吸引學生注意力。如果學生出現走神、瞌睡的現象,可以將課停下來,給學生幾分鐘時間休息或一起做個活動緩緩神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不專注的情況也要停下來,不要強制自己繼續學習,那樣既浪費時間,又學不進去,還會打消學習的熱情。真正高效率的學習是在有效的學習時間內學習,才能加快學習速度。高效的學習從來不是依靠時間堆積而來。專注度不高的學生應練習在短時間內做事,強制自己提高專注度,改正拖延的毛病。如預習歷史書,五頁的課本內容強制自己在十分鐘內看完,并勾畫出重點和難點,再花五分鐘梳理課本知識點,如果沒有做到就懲罰自己做一件自己不想做的事。學習的專注度可以通過訓練來提高,學生在平時也要有意識地提高做事效率。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的學習效率與學習成績掛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能提高學習效果。因此,需要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采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才能提高學習的專注度,進而提高學習歷史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