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漢林
【摘? ? 要】物理屬于理工科目,難度比較大,特別是高中階段,學習的知識難度加大,導致很多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很困難,物理成績也不理想。因此,教師需要提高學生在物理這門科目上的自學能力,讓他們自覺自發地去學習物理。
【關鍵詞】高中物理? 提高? 學生? 自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4.050
高中的物理課程難度加大了許多,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的要求就更大了一些,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可以讓學生很好的學習物理,提高物理成績。自學能力差的學生在面對難度加大的高中物理課程時,要么選擇了學習文科,要么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成為了班上的落后生。這些學生一開始可能是喜歡物理的,但逐漸發現學不懂物理,就慢慢放棄了,物理成績也落后很多,更有甚者,從物理這一門學科開始,慢慢地影響了其他多個學科的成績,得不償失。因此,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己主動去翻閱資料學習物理,讓學生主動去思考那些物理現象、主動的去探討不懂的物理理論,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物理成績可能就會慢慢的有所提高,從而對物理會越來越有興趣,物理水平也會逐漸的提高,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比如說,在學習牛頓定律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來學習,可能比教師上課講解接收的信息多,學生自己去弄明白牛頓定律,教師再在課堂上歸納深入地講解一下,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學生感覺自己都可以學懂物理知識點,就更加有信心繼續去學習物理,物理成績也會有相應的提高,從而達到一個良性循環的效果。因此,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即使物理這么難的科目,也是有機會攻破的。下面介紹的是一些具體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
一、教師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提高學生物理方面的自學能力,就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是基礎,它為提高自學能力提供了基本條件。
作為教師,具有“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自然就需要主動的去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主動去了解物理,學習物理,慢慢深入學習物理,逐漸產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比如,布置課后習題,讓學生每天有做物理題的習慣;上課多向學生提物理問題,讓學生多去思考那些物理現象;上課前要求學生預習課堂上要講的內容,讓學生對教師要講的內容有一個提前的認識。教師還應在一開始教學生學習物理的時候就要求學生準備一個物理錯題本,以便后面的糾錯與復習等。這些小習慣由教師帶給學生,以教師的魄力要求學生慢慢去形成這些習慣,長此以往,就融入了學習中,學習習慣也就養成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就慢慢提高了。很簡單的道理,學生的學習習慣都是由學生自己來動手完成,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思”與“行”充分的結合在一起,不需要教師太多的參與,學生自己就可以完成這些小習慣,從而他們的自學能力也就提高了。
二、課堂上以學生為主,多進行師生互動
在課堂上,多向學生提問,多讓提前預習過課堂內容的學生在課堂上講解他們自己理解到的物理理論,以學生為主,多進行一些師生互動。有條件的還可以展示一下簡單的物理現象的發生過程,或者讓學生自己來展示,盡量讓學生多去思考、多去動筆計算物理題,爭取讓學生在這幾十分鐘內沒有片刻的分神。
例如,在講解到物理中的“力”的時候,可以抽一個學生講一下自己理解中的“力”的概念,并用粉筆展示一下重力的物理現象,然后再繼續深入對“力”的討論,整堂課要多設置問題,讓學生隨時保持思考的狀態,還要讓學生主動來講解自己要講的內容,多進行師生互動。相信經過這幾十分鐘過后,學生對“力”的理解就會非常深刻,在以后的學習中也會受益。由此,全班學生學習物理的氛圍也會更加濃厚,雖然看起來課堂氣氛容易變得緊張,但作為教師把握好提問的度,就會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經過學生的動手實驗或者思考問題,在隱形中讓學生自學,長此以往,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就提高了。
三、考完的試卷提醒學生再做一次
在每一次考完物理測試以后,要求學生在自己評講之前再做一遍試卷,讓學生找一下自己的問題所在,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加明白自己做錯的原因。切忌教師自己去灌輸給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要讓學生再做一遍試卷,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去探討,這樣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當然,教師要求重做,學生不一定就老老實實地去重新做試卷。因此,這就需要教師采取一些強制性的措施,比如,在本子上重寫一遍自己做錯的題;抽學生到講臺去評講錯的題等。這些方法或多或少都可以讓學生有一點畏懼心理,雖然感覺有點不近人情,但學生就是這樣,自學能力差,需要教師去引導。而作為教師就不能老是想著做“好好先生”,要盡量引導他們去學習。在每一次考試后都布置這么一個作業,學生的物理成績就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自學能力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引導學生將物理學習帶入生活
我們學習這么多知識,最終都是要服務于生活的,特別是物理,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引導學生將物理知識帶入到生活中,從日常生活中去發現物理現象,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去學習物理、去了解物理。比如,我們熟知的“井底之蛙”的成語,其中的“坐井觀天,所見甚少”的現象,就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由幾何圖形作圖知識可知,青蛙的視線就會變得小一些,其實也就是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原因。這樣一個小小的現象通過物理知識來解釋,就可以將書上的理論和現實相連接,學生學起物理來也會更加有興趣。讓學生學會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常識,也可以讓學生更加明白那些物理知識的內涵。這樣學習物理,既感覺有趣又感覺奇妙,也有一定的成就感在心里產生,慢慢的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物理成績就會慢慢提升。因此,引導學生將物理帶入到生活中去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上面講的這些方法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讓他們更好地去學習物理,而不是在物理的學習上自暴自棄,這也為班上整體學習物理的氛圍提供了一個好的基礎,整個班級的物理水平也會相應的提高。因此,學習高中物理要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