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民 莊會文
摘要 目的:探討遠近折端骨質不能連接的鎖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內固定方法 方法:研究并采用解剖鎖定接骨板結合克氏針內固定,治療鎖骨多段粉碎性骨折,解決單純接骨板固定復位困難及克氏針固定不穩定的問題 結果:本組采用解剖鎖定接骨板結合克氏針內固定,治療鎖骨多段粉碎性骨折,方法簡單,手術順利,治療效果理想 結論:解剖鎖定接骨板結合克氏針內固定,治療鎖骨多段粉碎性骨折,設備要求低,解決了鎖骨多段粉碎性骨折單純接骨板固定復位困難及克氏針固定不穩定的困擾。
關鍵詞:鎖骨 多段粉碎性骨折 結合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ear end of fracture bone cannot connect the clavicle multi segment comminuted fracture with internal fixation methods: using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combined with Kirschner wire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lavicle, multi segmental comminuted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and difficult to solve simple reduction and Kirschner wire fixation instability of the results: the group with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combined with Kirschner wire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lavicle, multi segmental comminuted fracture, the method is simple, smooth operation, ideal treatment effect conclusion: anatomy combined with Kirschner wire internal fixation with locking plate, locking bone treatment of multi segmental comminuted fracture, low equipment requirements, solve the clavicle multi segmental comminuted fracture of pure plate fixation the difficulties and Kirschner wire fixation instability problems.
Key words: clavicle, Multi segment comminuted fracture,
Combination
1:臨床資料
本組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齡最小16歲,年齡最大者67歲,平均年齡37歲;其中3例為重物壓傷,18例為車禍致傷(包括騎車摔傷等);有7例合并有多發肋骨骨折、腹腔臟器損傷、顱腦損傷等;其中昏迷患者2例。
2:治療方法
2.1 診斷方法
2.1.1 本組根據病史、體征,X光片及針對性的CT重建片而確診,因顱腦損傷重,患者昏迷漏診1例。
2.1.2 漏診原因
(1) 合并傷復雜且嚴重,救治中, 優先診治危及生命的損傷, 沒有充足時間詳細查體。意識障礙時, 缺乏主訴; (2)患者肥胖,軟組織厚, 傷勢嚴重者無法翻身或不允許翻身; (3) 急診各種檢查受限; (4) 對昏迷者護理時出現躁動不明原因; (5) 醫師認識不足, 臨床經驗不夠[1]。
2.2 治療方法
2.2.1復位克氏針固定 在充分顯露骨折端證實遠近折端不能產生任何對合接觸點后,選擇合適克氏針(本組選擇直徑2.5mm),給予將遠、中、近折端穿針髓內固定,中部折段大多無完整髓腔及皮質,只需最長的骨片能夠支撐鎖骨的足夠長度即可,克氏針穿過遠近端髓腔的長度盡可能短,穿過骨折端在最短的距離內穿出皮質,將各骨折片調整位置達到或接近解剖復位。
2.2.2: 解剖鎖定接骨板固定 選擇長跨度的解剖鎖定接骨板牢固固定,在近骨折的位置若因髓腔內克氏針占位效應造成鉆孔障礙時選擇單皮質固定。
2.2.3: 解剖鎖定接骨板結合克氏針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適應癥 (1)主要適用遠近折端不能產生任何對合接觸點的多段粉碎性骨折; (2)所有鎖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均適用[2];(3)復位后無法有效維持穩定直接用金屬接骨板固定的鎖骨粉碎性骨折。
3:治療結果
3.1:療效評價標準 優: 術后2~3月顯示骨折愈合與復位良好,肩關節與上肢活動正常,骨折區域疼痛消失; 良: 術后3~4月顯示骨折愈合及復位良好,肩關節與上肢活動有所改善,骨折區域疼痛基本消失; 差: 術后5月顯示內固定不牢固,骨折端不穩定及骨折愈合不良,需再行手術治療 [1、3]。
3.2 結果 本組21例, 有15例獲得完整隨訪資料, 隨訪時間6個月~ 14個月, 平均12個月, 本組骨折全部愈合,優9例, 良1 例。優良率82%,無克氏針及釘板系統折斷及彎曲情況 , 平均骨折臨床愈合時間12周。
4:討論
4.1 結果 解剖鎖定接骨板結合克氏針內固定治療鎖骨多段粉碎性骨折21例,手術方法簡單,手術順利,治療效果較理想,治愈后無功能障礙。
4.2 體會
4.2.1 解剖鎖定接骨板結合克氏針內固定治療鎖骨多段粉碎性骨折技術原因分析 幾乎所有的鎖骨粉碎性骨折復位后較難維持穩定的位置,難于安放金屬接骨板,給予克氏針髓內固定后,有效的恢復鎖骨的長度及解剖結構,并形成較穩定的支撐,由于克氏針的良好的彈性,使得可以有足夠的空間調整骨折片的位置以達到最佳 [2、4],在骨折的良好復位和相對穩定的狀態下進行解剖鎖定接骨板固定,取得解剖復位和固定,并可以有效降低醫生的工作強度,避免了維持復位困難而反復多次復位造成的醫源性損傷,設備要求低,克服了臨床工作中的難題。
復位并維持穩定困難出現的原因:多段粉碎性骨折遠近折端不能產生任何對合接觸點的,中間部位骨折塊粉碎,很難把持與任何一端暫時復位[5,6],給予初步復位后克氏針固定,形成一個橋式結構,中間部位骨折塊可以根據骨片的結構將克氏針穿入,或遠近端連接后,將骨片置于克氏針外周,將復雜的不穩定骨折變成相對穩定的骨折。
4.2.2解剖鎖定接骨板結合克氏針內固定治療鎖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原理與優點 將復雜的骨折變成簡單的骨折,將不穩定骨折變成穩定骨折,避免反復復位造成醫源性的損傷,復位固定后骨折復位好,安全可靠,減輕了醫生的勞動強度,操作簡單,設備要求不高。
4.2.3.鎖骨骨折治療方法很多,目前主流趨勢選擇解剖復位內固定,本類型骨折臨床報道較少,有報道選擇克氏針加鋼絲或絲線捆綁的方法治療[6],優點是符合生物力學要求,操作簡單,但是由于骨折受剪力作用,骨折端承受應力較大,加上本型骨折為多段骨折,克氏針不能控制旋轉;我們給予克氏針固定后達到初步的穩定,選擇給予解剖鎖定接骨板固定,可以達到解剖復位及堅強內固定,同時達到了多軸心固定的目的,有利于骨折復位及穩定,促進骨折的愈合。
參考文獻:
[1]孔慶民,楊君利,劉波. 肩胛骨外固定帶固定治療肩胛骨粉碎性骨折21例. 中國骨傷,2010,23(8):634~635.
[2]陳磊,費志強,王大平. 鎖骨遠端骨折治療進展. 實用骨科雜志,2012,18(10):909~911.
[3]王建喜. 克氏針與鎖骨解剖型接骨板治療鎖骨骨折的效果比較. 吉林醫學,2015,36(4):737~737.
[4]王丙剛,劉娜,關鵬飛.重建鋼板結合自體植骨治療粉碎性鎖骨骨折. 臨床骨科雜志,2015 ,18(1):4 .
[5]李鳳有,李淑雨,陸挺,等. 58例鎖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療效分析.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2,27(11):1026~1027.
[6]陳陽,馬劍雄,馬信龍.鎖骨骨折的研究進展. 中國骨與關節外科,2011,4(5):411~416
(1.沂水縣黃山鋪鎮衛生院 山東沂水 276400 2.沂水縣人民醫院 山東沂水 27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