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東
【摘? ? 要】由于地域性資源型環境的范圍較為局限,故在其框架下發展的陶藝教學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現代高校陶藝教學不斷創新發展的格局中,如何基于地域性資源型環境發展且又不會被局限在一個相對固定的范圍之內,成為當前所需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關鍵詞】現代高校? 陶藝教學? 藝術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4.115
陶藝在我國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甚至可以說陶器與瓷器的發展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華文明變遷的軌跡。近代的陶藝在沿襲歷代制作技法和工藝的基礎上,通過工藝的不斷改善、工具的不斷改進、材料的不斷調整和燒制的不斷深研,開始得以進一步完善,使得陶藝在現實生活中煥發出新的活力。縱觀各大高校的陶藝教學,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規模頗大的現代陶藝課堂,各種陶藝相關的教學活動廣泛開展。
一、現代高校陶藝教學所具有的特色
(一)地域性特色
現代高校陶藝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地域傳統,對于地域影響力仍頗為看重,為此逐漸形成具有鮮明個性的地域特色。特別是在近幾年的陶藝教學中,地域優勢將更多的生機與活力注入到不斷發展的高校之中,不同的藝術家在不同的創作環境中給我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作品。
我們可以看到,絕大多數著重研究陶藝相關理論的研究人員會深入到傳統陶瓷制作產地,將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陶藝知識進行匯編,然后統一整合,用以完善我國的陶藝傳統知識庫,以此使這一人類文明進程中產生的文化瑰寶得以妥善保護。而以傳統文化為基礎進行創新的高校陶藝教學,十分看重傳統工作的繼承與發展,會適當地將教學重點放在傳統制作工藝的收集與整合上,也就是會將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陶藝傳統知識應用于教學之中,給現行的陶藝教學帶來更為廣闊的視角,促使學生能夠對陶藝及其相關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例如,高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陶藝教學時,往往會引導學生深入到具體問題中去進行具體探索,或許會有陶藝風格形成逐漸向風格演變深入,或許會有創作的部分創新向創作的整體演變遷移,或許會有基于生活的實用性陶藝向更高的生活品質追求相關的藝術性陶藝遞進。
此時,現代陶藝相關的豐富理論知識會逐漸深入到文化層面去,基于傳統地域特色的持續開發,高校教師將一系列陶藝制作技巧予以進一步完善,從而建立起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陶藝教學創作創新理念,繼而教給學生。
(二)代表性特色
現代高校陶藝教學重點突出的是學校所在區域的地方教學特色,會自然地對當地完備的陶藝相關資源進行調用,且會不由自主地基于當地環境基礎來發展教學。如果要進行簡單總結的話,“根植傳統以發揮專業性優勢”正是現代高校陶藝教學所表現出的突出特點。
經過調研發現,現代高校陶藝教學往往會增設一些實驗性極強的班級課程,同時也會下大力氣來抓陶藝教學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由于現代社會生產力發展帶來了生產工具革新,各種新型陶藝材料、設備和資源開始得以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從一定程度上發展起與傳統陶藝有一定區別的現代陶藝教學。例如,教師會基于泥性、燒制溫度、釉色等去做一系列嘗試,或是努力去復刻一些早已失傳卻在史料中有所提及的工藝,或是基于原有工藝來做進一步的嘗試性創新,或是對原有工藝進行探索性改進。
從現代高校陶藝教學的現狀不難看出,其具有一種極強的代表性發展優勢。而在這背后則是近十幾年來陶藝在工業發展進程中的不斷振興,以及以現代陶藝為代表的制作工藝的不斷崛起。此時,高校陶藝教學開始在不斷發展中改變著,不僅要圍繞陶藝本身所具有的藝術性來抓好藝術性人才的培養,也要基于陶藝本身服務于生活的實用性來搞好實用性人才的培養,從而開始以藝術為基礎來引導學生學好知識并練好基本功,進而以學生的自我價值實現來為現代陶藝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現代高校陶藝教學當前發展的重要注意事項
(一)注意藝術創新
現代高校陶藝教學的藝術創新十分重要且必要,主要需從“創作語言”“創造思路”“創作手法”三方面入手進行大膽創新。而這一切創新的基礎就是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的交織,會更好地將創作者的心理訴求表達出來。因此,現代高校陶藝教學在創新中應注意,不僅要使整個教學偏向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更多的是要基于市場發展過程中對陶藝作品提出的多樣性需求做出全面的考慮,適當地幫助學生夯實藝術創作基礎,以便學生能夠往多功能型人才的方向發展,同時兼具“嫻熟的技術水平”與“卓越的創作頭腦”這兩項優勢。
現代高校陶藝教學不應被局限在一個相對較小的范圍內,與其將學生培養成為陶藝領域的專業性人才,不如以陶藝為基礎做更寬范圍的考慮,盡可能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與理論也教給學生,以此使陶藝教學體系得以進一步完善,并順利地幫助學生成長為能夠兼任多領域工作的萬用型人才。例如,陶藝可以與繪畫、材料、室內裝修設計等多個領域進行碰撞,以期能夠產生一些意料之外的突破,這也是現代陶藝得以更好發展所需要的。
(二)加強實踐能力
現代高校陶藝教學不可以忽視實踐,需重點關注陶藝相關課程的持續研究開發及成果推廣,以便幫助學生培養足夠強的實踐能力。很多時候,高校在讓學生進行陶藝基礎訓練的同時,也會開展諸如泥料煉制、釉的配制、燒制柴窯搭建等一系列配套課程,并且會請一些具有豐富經驗的陶藝師傅進行指導及答疑,這對于學生的陶藝實踐能力發展來講極具現實意義。在這樣一種復合型課程之中,學生可以第一時間完整地學習到陶藝作品的全部制作工藝,促使學生開始更好地向復合型人才的方向靠攏,從而進一步推動陶藝的應用發展和創新。
(三)進一步完善教學
現代高校陶藝教學是在發展中不斷完善的,這一完善過程現階段還在繼續且必須要繼續。正是基于這樣一種情況,高校陶藝教學對課程進行必要的調整,并且會將這種調整一直延續到課外活動之中,以此使整個教學得以向縱深進一步發展直至完善,有效提升教師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若稍作深入,便會發現這個時候的高校陶藝教學的能動性正隨教學機制的不斷完善而提高,教學中各項資源的優勢開始得以最大化發揮,整個陶藝教學將會獲得穩定的推動。
隨著現代高校陶藝教學的不斷完善,教師會看到更多的成果涌現出來,整個教學將會持續向利好方向穩定發展,或是根據需要對當地的優勢資源進行進一步利用,或是在原有設備的基礎上繼續進行硬件設施建設,或是與一些陶藝作品創作機構進行聯合以增強軟實力,或是對原有教材進行系統化梳理并按需進行調整。
三、現代高校陶藝教學發展展望
現代高校陶藝教學高速發展的態勢將會持續下去。各種大型學術交流會的輪番舉辦,優秀陶藝家入住高校進行創作演示,陶藝展覽暨專題研討會的舉辦等,都將成為一種常態。
(一)國外文化滲入
由于國內外各層面關于陶藝的交流日益頻繁,大量信息開始涌入高校,不同文化的碰撞與交融正在發生,與我們精湛的陶藝交相輝映,整個陶藝將會獲得進一步推動。此時,現代高校對于陶藝教學的研究開始發生改變,不再是持續局限于單向的傳統工藝基礎進行發展,而是開始更加廣泛地從環境、資源、地域中汲取陶藝及相關的養分,進一步深化對陶藝的認識,并進一步推動理論研究向縱深發展。這時,高校陶藝教學的多樣性得以突出體現,教師與學生在日漸頻繁的交流活動中獲得了更具前瞻性的理論指導,并進入一片陶藝的新天地之中。
(二)國內外高校相互影響
由于我國與國外的互動交流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著,外國的一些理論知識、創作思路、陶藝創作理念得以不斷向高校輸入并被吸收采納,以此為基礎發展起一套更具生命活力的現代陶藝創作理念。同時,外國也開始更積極地吸收屬于我國的一系列傳統文化,邀請大量陶藝家走進校園或加入工作室進行廣泛交流,又反過來影響我國陶藝教學不斷嘗試回歸一種最初的狀態,也不排斥各種新理念的融入。這會使我國高校陶藝教學的發展進入一個以創新來更好延續傳統的全新時期。
(三)“互聯網+”現代高校陶藝教學
由于“互聯網+”相關理論的不斷成熟,陶藝教學中運用到現代科技的地方也越來越多,或是教師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對教學進行有效輔助,或是學生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從而使陶藝教學在科技的影響下開始產生一系列的改變。
隨著現代高校陶藝教學持續不斷的發展,“環境因素”、“資源共享”、“成本節約”、“傳統優勢”開始綜合形成一種全新的主導,教師開始注重追求“創作語境的轉變”、“風格發展的多樣化”、“獨有特色的逐漸形成”等方面的突破。漸漸地,現代高校陶藝教學將會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為我們展現出一幅更為美好的陶藝教學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吳昊宇.高校陶藝課程與市場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4(09):130-131.
[2]沈鴻晶.基于地域性民族文化的民族陶藝課程教學思考[J].文山學院學報,2012,25(00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