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瑾 王華錄 牛建雄
[摘要]目的 觀察隴中扶正消毒合劑治療AIDS合并帶狀皰疹臨床療效。方法 選擇AIDS合并帶狀皰疹(中醫癥候氣虛毒滯證)患者36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18人,對照組18人, 2組在年齡、性別、病情方面差異無顯著性,2組均給與西醫HAART抗病毒治療,治療組給予院內協定處方制劑隴中扶正消毒合劑,對照組給予口服阿昔洛韋片。結果 治療組臨床痊愈8人,顯效5人,有效4人,無效1人;對照組臨床痊愈4人,顯效4人,有效3人,無效7人。結論 隴中扶正消毒合劑治療艾滋病合并帶狀皰疹氣虛毒滯證的臨床效果明顯好于阿昔洛韋片的治療組,且中藥制劑不良反應小,服用方便,費用低廉,患者依從性好。
[關鍵詞] 隴中扶正消毒合劑;艾滋病;帶狀皰疹;氣虛毒滯;阿昔洛韋
【中圖分類號】R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05-038-02
本文通過對AIDS合并帶狀皰疹氣虛毒滯證患者常規西醫應用HAART聯合抗病毒治療藥物的基礎上,根據中醫辨證施治,聯合院內自制隴中扶正消毒合劑的中醫藥治療,旨在改善AIDS合并帶狀皰疹的臨床癥狀,減輕抗病毒藥物的毒副反應,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病例來源于感染性疾病科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符合診斷標準的36例AIDS合并帶狀皰疹屬氣虛毒滯證型患者,隨機分組分為2組,每組18人,2組均給予西醫HAART抗病毒治療(拉米夫定、依非韋倫和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藥物治療),2組在年齡、性別、病情方面差異無顯著性。
1.2 入選標準
1.2.1納入標準
①年齡在18歲-65歲,正在接受治療的AIDS;②符合西醫診斷標準;③符合中醫辨證標準。
1.3 研究方法
1.3.1 治療方法
納入標準的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HAART+隴中扶正消毒合劑。隴中扶正消毒合劑方藥組成:柴胡,黃芩,人參,黃芪,野菊花,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紅花,川芎,川楝子,甘草,5g/次,2次/日。對照組:HAART+阿昔洛韋片。21天為一療程。
1.3.2 觀察指標
分析治療前后癥狀療效評價,按照主要癥狀積分進行評價。觀察治療前后皮疹消退時間及皮損嚴重程度評分。
1.3.2.1癥狀療效判定標準
1.3.2.1.1灼痛感:痊愈:消失。顯效:評分等級降低2級。有效:評分等級降低1級。無效:評分等級未下降或加重。
1.3.2.1.2紅斑:痊愈:消失。顯效:評分等級降低2級。有效:評分等級降低1級。無效:評分等級未下降或加重。
1.3.2.1.3丘疹、水皰:痊愈:消失。顯效:評分等級降低2級。有效:評分等級降低1級。無效:評分等級未下降或加重.
1.3.2.1.4皮損面積:痊愈:皮損消退,有色素沉著。顯效:100%>面積縮小≥70%。有效:70%>面積縮小≥30%。無效:經治療7天以上,皮疹面積減少<30%。
1.3.2.2皮膚損害程度判斷標準
1.3.2.2.1紅斑。輕度:紅斑色淡紅(1分);中度:紅斑色紅(2分);重度:紅斑色鮮紅(3分)。
1.3.2.2.2丘疹、水皰。輕度:皮膚可見散在水皰,小于1/3紅斑面積(1分);中度:皮膚可見聚集成群,大于1/3紅斑面積,但小于2/3紅斑面積(2分);重度:皮膚可見聚集成群,大于2/3紅斑面積( 3分)。
1.3.2.3評價方法
癥狀療效評價和皮損損害程度按照主要癥狀積分進行評價;結合上述評價標準,于第一次就診,治療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進行評價。
1.4數據處理與分析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與統計分析,統計分析方法采用方差分析、χ2檢驗等。
1.4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療效比較
比較兩組在治療后臨床癥狀的療效,治療組總有效率達94.44% ,對照組總有效率61.11% ,由此可見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皮疹消退時間及皮損嚴重程度比較
通過觀察,治療組14天皮疹已經明顯消退,而對照組21天后才消退,皮疹消退時間治療組明顯短于對照組短(p<0.05);治療7天時,兩組患者皮膚損害程度比較無明顯差別;治療14天后,兩組患者皮膚損害程度有所好轉,且治療組皮膚損害程度較對照組輕(p<0.05);治療21天后,治療組基本無皮膚損害現象,優于對照組(p<0.05)。根據療效評價,兩組治療均有效,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討論
隴中扶正消毒合劑為我院院內協定處方,組方中柴胡、黃芩疏肝理氣,清泄濕熱;人參、黃芪益氣扶正;野菊花、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熱毒,消惡瘡;紅花,川芎,川楝子,甘草通經脈,利血氣,愈瘡瘍,止疼痛。艾滋病是因直接或間接途徑損傷多種免疫細胞而致人體免疫系統崩潰。從中醫角度出發,則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蛇串瘡(帶狀皰疹)與艾滋病在臨床上作為常見合并疾病,其臨床特點有:合并可見于HIV感染者各期,多在體虛的基礎上發生,皮損嚴重,疼痛重,病情和年齡、CD4高低有明顯關聯,后遺神經痛多,可反復發作。而我院院內協定處方隴中扶正消毒合劑,經中藥飲片功效分析及臨床療效觀察,該處方所含中藥飲片組成可增強艾滋病人免疫功能及中性粒細胞吞噬功能,增加白細胞數量,加強抗艾滋病毒功效,抗HIV活性等藥理作用[2]。本研究結果表明,隴中扶正消毒合劑結合西醫治療艾滋病合并帶狀皰疹的臨床療效優于單純西藥治療,且副作用小,患者依存性強,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魏敏. 中醫藥治療艾滋病試點成果可喜[N]. 中國中醫藥報,2015:12-14.
[2] 沈露, 張金武, 朱建光, 等.? 扶正排毒方聯合高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治療艾滋病合并神經系統病變臨床研究[J]. 中醫學報,2017,32(3):313-317.
甘肅省白銀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感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