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泉伯
摘要:中國雜技歷史悠久,但隨著時代發展,如何使中國雜技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滿足廣大觀眾的審美情趣,是雜技從業人員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進一步闡述了雜技藝術的發展應有效吸收并借鑒。
關鍵詞:雜技藝術;表演形式;傳承與創新
1引言
中國雜技歷史悠久,但隨著時代發展,如何使中國雜技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滿足廣大觀眾的審美情趣,是雜技從業人員必須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中國雜技要更好地傳承與發展,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2雜技藝術的歷史傳承現狀
對于我國傳統雜技發展形式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在現今舞臺上所展示的雜技藝術或是相應的節目,都有遠古雜技的身影,并且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很多雜技藝術家通過多年的經驗和研究,將這些以往的作品發展為現今的雜技新作品。對于雜技歷史的繼承并不是沒有目的照抄,而是高于生活,并以此為基礎更好地進行創新,讓其優秀形式和精神傳承下去,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其發展。現今的雜技作品也與現代生活有著很多聯系,能夠有效體現現代精神,其表現主題也能有效地將當代生活展現出來。對于雜技藝術家來說,在繼承以往雜技成果的同時,在不違背其發展規律的情況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更加完美展現在人們面前,并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
雖然我們知道雜技作為一項傳統的藝術,有著新生事物不可替代的歷史意義,但是如果深入了解傳統技藝的傳承現狀,我們將發現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同樣也出現在這門藝術上。
1.人才儲備不足。因為現在的很多傳統技藝的傳承方式都是采取家族或者師徒的形式,所以學徒的人數上受限,不能擴大招收規模。其次,雜技藝術的表演需要較高的水平,并且要達到相應的水平需要長期的艱苦練習,并非一朝一夕之間能學會的,但是社會的快速發展也帶給了人們非常大的壓力,很少人能靜下心來鉆研一門技藝。最后,現在還沒有系統的教學模式以及編制,這也為現在的人才儲備帶來了較大的困難。
2.節目缺乏創新。我們都知道雜技多是柔術、走鋼絲、舞獅子、變魔術等傳統節目,這是現在的常見表演形式,實際上在古代這些形式也是存在的。雖然傳統技藝的傳承需要保留其特有的歷史韻味,但是我們可以看見現在很多的表演幾乎每次去看都是差不多的,沒有進行一點改變與創新。因此可見我們的表演節目與形式還是一成不變,缺乏時代所需要的新穎性。
3雜技藝術的發展應有效吸收并借鑒
3.1各個民族的藝術實現相互融合和相互影響
對于我國雜技藝術來說,不同的民族,其雜技形式都有著獨特的特點。每個民族的生活條件以及生活風俗是不同的,所以就應該有效吸取不同民族和地區的優秀內容,從而將其有效融入到雜技形式和作品當中,實現其雜技藝術的良好發展。雜技藝術在發展過程中不要閉門造車,也不要盲目跟風,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將不同民族的雜技藝術相融合,從而為雜技藝術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3.2對其他藝術門類表演形式進行有效汲取
現今,我國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的審美意識也有所改變,這給雜技藝術的發展帶來極大的挑戰和機遇。隨著環境的不斷改變,雜技藝術想要更好發展,就必須進行創新。如今雜技形式不能單一滿足于創新要求,還需要向更高的方向發展,形成具有高難度的技巧和更加完美的藝術表現形式,才能更好地促進雜技藝術形式的穩定發展。例如齊齊哈爾馬戲團高空雜技節目《空中飛翔》,借鑒了極限運動——蹦極的驚險,加以創新與改革,把雜技空中節目的技巧融入其中,使之在驚險之余更具有觀賞性和藝術性。該節目對表演者的要求非常高,不但要有極強的心理素質和高空自身控制能力,更要求演員在表演技巧的同時又不能失去對該節目唯美的詮釋,這就要求演員在每天練習技巧的時候,還要兼顧練習技巧中的表演部分,做到“一心多用”。
3.3現代雜技力求創新
進入新世紀后,雜技創作發展很快,出現了一個新的創作潮流,即雜技劇的誕生,它的出現可稱為雜技界的創新。利用豐富的舞臺效果和多種藝術手段,在展示傳統雜技技巧的同時給觀眾講述故事、表現戲劇沖突,極大地豐富了雜技藝術的表演空間,使觀眾感受到新穎的雜技藝術形式。雜技劇相比較原有雜技晚會的不同是整臺節目的全面創新,顯著的特點有兩個:一是將故事融入雜技表演中,打破了以往雜技單純炫技的桎梏;二是將科技運用到雜技舞美上,豐富了現代雜技綜合表現的能力。
3.4雜技藝術應該重視優秀人才的培養
隨著時代的穩定發展,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很多觀眾的欣賞眼光也變得挑剔起來,而雜技藝術要想在觀眾心中獲得一席之位,就必須進行創新,并且也要加大雜技人才培養力度,為雜技藝術的發展培養更多新鮮血液。對于雜技藝術來說,應該重視雜技人才的培養工作,并根據雜技形式制定更加科學的教學形式,借鑒其他學科的成果和典型范例,對雜技教學形式進行規范,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對教材進行完整編制,從而為學習者提供完整的學習素材。并且也要正視教師隊伍的培養,為學習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學服務,在不斷提升其學習能力的同時,培養其創新意識,增強其身體素質以及綜合能力,提升其科學技術的運用能力等,這樣才能為雜技藝術的創新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更好地促進雜技藝術的穩定發展。
結語
對于雜技藝術的發展,應該重視其傳承,明確其傳承規律,從而更好地為雜技藝術的發展和創新奠定堅實基礎。還要重視雜技藝術人才的培養,實現可持續的繼承與發展,為我國雜技藝術的不斷創新邁出堅實的一步。
參考文獻:
[1]秦嶺.當代中國雜技藝術發展趨向[J].雜技與魔術,2009(02):48-50.
[2]何林妍.雜技藝術的繼承和借鑒及創新方式分析[J].戲劇之家,2017(17):145.
[3]古光輝,王通,房甜宇等.河北吳橋雜技題材繪畫創作形式的研究[J].神州,2020,(18):26-27.
[4]錢文樂.淺析新媒體對雜技藝術的影響及傳播策略[J].記者觀察,2020,(27):75-76.
[5]張利.基于雜技基本功與技巧訓練的分析[J].魅力中國,2020,(29):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