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希泉
輪椅籃球是傷殘人坐在輪椅上進行的籃球運動項目, 1946年發源于美國,隨后迅速風靡全球。輪椅籃球比賽規則脫胎于健全人籃球比賽,且經過改良以配合坐在輪椅上運球前進。因比賽球員為肢體殘疾人士,以輪椅作為主要比賽工具,且球員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具有特殊的心理狀態,因此輪椅籃球比賽的比賽規則和訓練方法與健全人籃球比賽相比具有很多特色之處。我國輪椅籃球比賽起步較晚,至今不過二十幾年時間,呈現出普及率低、但賽人數少,年齡跨度大等缺點,這也是與國際上蓬勃發展之勢形成鮮明對比之處。本文著力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議,力圖為輪椅籃球在中國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1 我國輪椅籃球運動發展及現狀
我國輪椅籃球發展時間短,普及率不高,雖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歷史, 但并沒有在殘奧會或世界輪椅錦標賽上取得過優異的成績, 在亞洲賽場上也沒有顯赫的戰績。2000年5月全國第五屆殘疾人運動會輪椅籃球比賽于在上海舉行,共有來自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13支代表隊參加了此次比賽。2006年9月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是新世紀我國首次舉辦的殘疾人體育盛會,參加輪椅籃球比賽的代表隊總共只有 14支隊伍。截至2019年第九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參賽隊伍和球員規模在規模和球員數量上并無太大進展。目前我國開展此項運動的只有北京、天津、湖北、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河南、山東、廣東、廣西壯族自治區、陜西、香港特別行政區等少數經濟發達地區或相對發達地區。我國開展輪椅籃球運動的省市普及率還不到50% , 普及程度還不高。
2 輪椅籃球與健全人籃球訓練方法對比分析
同普通的正常人籃球運動不同,輪椅籃球運動中運動員不僅需要掌握籃球技術,更重要的一點是,運動員還必須練習自己掌控輪椅的能力。因此,輪椅籃球的技術應分為輪椅技術和籃球技術兩項內容,兩者的比例大約都是50%,訓練的重點是兩者協調起來組合練習。
輪椅技術的核心內容是掌控輪椅。作為一名殘疾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沒有使用輪椅,那在開始練習使用輪椅時會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這并不表示,那些截癱或下肢功能障礙的殘疾人由于日常生活總是要使用輪椅而會在輪椅技術方面占有優勢.原因有兩方面:第一,籃球輪椅的行駛特性同日常生活輪椅只有很少的共同性。第二,在輪椅籃球運動中輪椅運用的技術是很獨特且非常專業的,截癱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運用這些技術,因而他們也不會掌握這些專業的技術。在掌控輪椅的技巧方面,對運動員主要應做以下幾方面的訓練:迅速的啟動(疾駛)和急停、單手推動輪椅、單手或雙手原地轉動、行駛中轉動、行駛中迅速改變方向和速度、通過干涉操控輪椅、通過重心轉移操控輪椅、操控輪椅用單側輪行進與保持平衡、運用假動作迷惑對手、專門的阻擋技術和阻擋防守,殘疾程度較低的運動員還應當學會比賽中的正確安全倒地和摔倒后能用自己的力量與技術自行起來恢復成正常操控輪椅狀態,優秀的殘疾程度低的運動員甚至要學會利用身體的起伏慣性使輪椅向一側跳動以便接近對手去防守對手.學習應用輪椅的技巧的關鍵因素首先是運動員的個人訓練積極性和長期堅持不懈的練習。
輪椅籃球技術的核心內容是運球、傳球、接球、和投籃。傳球和接球時,由于運動員殘疾類型不同以及身體技能受限制程度不同,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技術,各個運動員應當有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最佳輪椅籃球技術。在輪椅籃球運動中,由于運動員的殘疾程度不同,因而沒有如何開展此項運動的普遍適用的共性方法。
3 對我國輪椅籃球運動員心理健康狀況的探析
疲勞及其控制是現代運動訓練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由于競技運動對運動員產生的高度心理緊張和精神壓力,運動性心理疲勞問題普遍存在于高水平運動員中,成為影響訓 練效果和比賽成績的主要因素之一。
心理訓練中期和訓練后運動員的心理疲勞程度差異顯著,具體表現在情緒體力耗竭和運動負評價維度顯著性水平達到,即經過后續訓練運動員在情緒體力耗竭和運動負評價維度上的疲勞水平顯著降低。輪椅籃球運動員產生心理疲勞后,活動規律被破壞有時會發生異常反應,如對于較強的刺激出現較弱的反應對較弱的刺激出現較強的反應動作的協調性受到破壞反應時間長,動作過分急促或過分遲緩,同時思維及判斷錯誤增多,運動員的運動動機下降,比如不想再參加訓練,同時會伴有淡漠、焦慮、抑郁、煩躁、失眠等現象即使經過一段時間的身體恢復后仍會伴隨這些消極情緒反應所以說心理疲勞表現出更嚴重的情緒和心境方面的障礙。
針對輪椅籃球球員在訓練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信息問題,可以通過建立完善的訓練模式,采用科學系統的訓練方法,以防止輪椅籃球運動員過度訓練。同時,通過球員之間的相互支持和鼓勵,在球員感到疲勞和困難時及時給予隊友心理援助和情感支持提高,以球員的信,幫助隊友盡快消除心理疲勞。此外,教練員在平時的訓練和比賽過程中也應及時發現球員心理變化,一旦發現球員表現出運動性心理疲勞跡象,務必根據輪椅籃球球員的運動性心理疲勞特點,及時采取心理組合訓練,以消除輪椅籃球球員的心理疲勞。
(作者單位:大連市殘疾人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