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鵬龍
摘要:本文從新新貿易理論的背景入手,將傳統貿易理論,新貿易理論和新新貿易理論做了比較研究,進一步研究了新新貿易理論理論基礎和核心思想,在企業異質性模型的基礎上,研究了多重異質性模型的發展趨勢。重點分析了企業的出口選擇方式和生產率的關系,并在國內生產,出口經營,混合生產和FDI這四種模式研究的基礎上研究了國家間的貿易政策對企業出口選擇的影響和總體福利之間的關系,再根據實際情況和新新貿易理論的結合指出了新新貿易理論的不足支出和未來應該重點研究的方向。最后結合我國的現實情況,用新新貿易理論給我國的發展給出了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新新貿易理論;異質性模型內生邊界;企業出口選擇;生產率差異
一個新貿易理論的提出是為了彌補之前的理論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中,對企業進出口問題和事實有了一個明顯的矛盾。
新貿易理論的提出主要是解決傳統貿易模型所不能解釋的部分(吳小康于津平2013傳統貿易理論認為由于世界各國要素稟賦的差異,世界貿易表現為不同國家產業間和不同的產品之間的相互貿易。但根據Grubel&Lloyd(1975)的研究,實際情況并不是主這樣。二戰以后,相似產品,相同產業的產業間貿易成為了國際貿易的重要部分,并且也不在是在要素稟賦差異巨大的國家件進行。在這種情況下,傳統貿易理論已經不能完全解釋現代國家貿易中的一系列問題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不少經濟學家對此展開了研究
Dixit和stigliz(1977)對傳統貿易理論的假定條件做出了放寬,在假設有規模經濟的情況下分析研究問題,并且建立了DS模型。Krugman(1980)的貿易模型則是對之前貿易模型的進一步放寬解釋了源于內部經濟的產業內貿易的情形。以克魯格曼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建立了新貿易模型他認為在產業內進行貿易,是由于需求者,也就是消費者為了滿足偏好的多樣化,以及供給者,也就是商品的生產者為了提高自己的利潤,追求規模報酬遞增的共同作用所導致的結果。新貿易理論不僅解釋了產業內貿易的情形,新貿易理論還研究并發現了兩個新的貿易所得,這也是新貿易理論最為核心的貢獻,新貿易理論發現:規模經濟所得和產品多樣化所得是新貿易理論的核心研究內容。
1.主要內容
這一部分研究的是企業的異質性生產率對企業出口的影響。異質性生產率和出口固定成本是新新貿易理論重點研究的問題,根據企業的收益出發。如果國外需求激增,但是企業面臨的出口成本較高的情況下,企業在國外直接投資建廠就是一個收益很高的選擇,李長英,付紅艷(2010)研究了跨國企業尤其是低效率的公司跨國投資建廠的問題,并分析了低效率的企業投資策略,政策以及對自身的福利影響等。通過分析研究他們認為,在國外市場規模擴大同時出口成本高的情況下,企業有兩種方式選擇跨國生產,一是之間選擇一個國外企業進行收購或者并購,二是獨資或合資在國外進行投資建廠。這兩種影響不同,跨國并購會損害被并購國利益,但投資建廠會改善東道國的利益。企業會選擇哪一種方式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但是跨國公司投資對總體來說是有益的,所以不少國家包括我國都積極的吸引外資,并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或者政策優惠。冷萬欣(2019)認為2018年全年實際使用外資8856.1億元人民幣,2017年這一數據為8775.6億元這說明我國正在積極的引進外資。
相反,如果企業在國外投資建廠的成本不斷增加時,企業就會放棄在國外生產,轉而去針對國內市場進行生產Bernard(1993)指出企業面臨一種博弈,或者一種利弊的權衡。如果企業選擇FDI而不是出口的話,盡管這種方式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和更加接近市場使之降低流通環節進而降低交易成本,但是這意味著它不得不放棄規?;猩a,保持不了不變的固定成本。
2.貿易理論的局限性和有待完善的地方
2.1對根本原因觸及不深
盡管新新貿易理論對當前國際貿易的一些現象做出了解釋分析和闡述,也提供了一個有關企業的垂直一體化和外包等相關問題的研究框架。但是新新貿易理論也不能夠完全的解釋國際貿易中的問題,但是根據就新新貿易理論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大部分研究者把研究重點放在新新貿易理論自身和國際分工和企業國際化的路徑選擇,以及內生邊界等傳統的問題方面這些問題研究以及不能夠滿足新的國際貿易情形。我們還沒有涉及到內部根本的原因,比如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國際的分工?盡管傳統貿易理論對此給出了解釋,但是新新貿易理論對這個問題研究的明顯不夠。此外,國際分工的原則,貿易所得,貿易模式,利潤分配等這些內容研究的很少。隨著國際貿易的擴大,國際分工領取出現了許多新問題,許多新的現象等,這些新新貿易理論不能夠完全解釋,所以新新貿易理論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2.2對某些問題解釋力度不夠
除了新新貿易理論框架需要完善以外,它對某些問題的解釋力度也不夠,而且由于企業數據較難獲得,實證檢驗還有不小的缺陷.此外,新新貿易理論還要關注一個新問題——企業的國際化轉移。還有對壟斷企業的研究,這些研究較少,只有Brander (1981)研究的戰略貿易理論中有關,再者一國的收入水平對消費結構有著明顯的影響只有Linder (1961)從微觀角度分析了消費者消費對整個國際貿易結構的影響,比如美國人偏好刀叉,中國人偏好筷子,這間接影響了兩國的貿易結構。
2.3未來研究方向
介于新新貿易理論的不足之處我們總結研究了新新貿易理論的未來發展方向:我們知道企業的異質性來源于企業生產率的差異,同時不可忽視的是企業的異質性緊密聯系于企業的組織的形式.并且分析貿易問題的時候可以把這個模型與企業內生邊界模型結合起來這種結合的分析可以給我們分析研究問題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也能夠在更廣闊的視角下分析國際貿易的新問題。
參考文獻:
[1]王亮.新新貿易理論綜述[J].現代經濟信息,2013(19):175.
[2]李春頂.新—新貿易理論文獻綜述[J].世界經濟文匯,2010(01):1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