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勁松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我國市場經濟也有了迅速的發展。建筑行業作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發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經濟的水平的提高。為了進一步提高建筑行業的發展效率,提高建筑經濟性的理念逐漸被推廣在建筑行業各領域的工作中。我國建筑業也從注重建筑的質量和經濟效益轉變為注重環境保護的重點上。生態效益是近年來,衡量我國建筑行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我國建筑業的發展也越來越重視建筑經濟效益與保護環境的雙重發展。將經濟理念運用在我國的建筑施工行業中,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我國的建筑水平,還可以將建筑的生態效益充分發揮出來。所以本文根據分析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政策和保護環境的基本目標,提出了優化二者關系的有效措施,以期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經濟效益和生態水平發展的進一步結合。
關鍵詞:建筑經濟;生態經濟;互動性機制
1.引言
將建筑施工經濟化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行結合,增強二者的關系,可以有效解決我國現代建筑行業在經濟水平提高中所遇到的困難。具體來說,建筑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企業的營業利潤,而相關管理者也可以通過控制建筑物的質量和工程的投資成本,來進行整體施工工程費用的節省。建設投資成本低但是建筑質量高的性價比工程是我國發展建筑經濟的重要目標。而生態經濟是生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經濟等體系的重要代表,生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能夠有效推動我國循環經濟體系的完善。所以,相關建設企業必須要在保護環境的重要基礎上,將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充分發揮出來。
2.實現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良性互動的重要性
相關研究人員對于建筑經濟做出了科學的解釋,建筑經濟主要是指建筑企業和其他建筑行業的決策活動,與普通決策工作不相同的是,建筑經濟所包含的決策活動有一定的預測作用,并且和經濟發展有著密切關系。實施建筑經濟的主要目的就是進一步推動我國建筑工程水平的提高。在進行具體的決策工作時,相關管理人員一定要把工程質量為一切決策的首要前提,然后再根據材料投資成本和施工時間等內容和因素進行科學的協調,用最低成本在最短時間內提供優質的建筑服務,實現建筑的經濟發展。生態經濟則代表了建筑施工和建筑業的其他發展行為,主要工作主體是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運用一定的舉措來推動經濟水平提高和環境保護的和諧發展。一般來說,建筑在施工過程中會對自然環境造成較大的危害,并且在施工過程中對環境有很大餓負面影響,所以導致施工環境經濟收益的降低,從而產生較大的環境污染。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工作人員一定要在推動建筑施工經濟和生態經濟的互動基礎上,將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充分發揮出來,以最大程度減少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對于環境的破壞。其次,建筑行業必須要對資源和能源進行科學充分的利用,以保護我國的自然資源,充分提高自然資源的使用效率。以確保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和諧發展,在發展建筑業的同時,不讓要以犧牲環境的代價來換取經濟效益的發展。與此同時,相關管理人員還要重視環境的保護工作,以充分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實現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密切結合,這是實現我國社會經濟與生態健康和諧發展的核心方法。
3.建筑經濟的構成以及生態經濟的相關理論
為了更好地對建筑經濟和生態經濟進行分析,相關工作人員在對一般建筑進行評價和研究時,應該將以下幾個主要因素進行充分的考慮。也就是建筑建設所需要投資的成本,建設的最終質量,以及具體的施工時間。為了最大程度提高建筑施工的經濟效益,工作人員必須要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來達到規劃中預期的質量結果。但是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人員忽略了對于環境的保護意識,對環境效益的重視程度也比較低,所以就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損害。這種對環境有危害的評價標準的重點往往是對于經濟效益的片面追求,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可取的。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水平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人們對于自身居住的建筑,也就提出了更高的建設標準,我逐漸開始追求生活的效益,所以對于建筑的評估標準應該變得更為多樣化,比如增加對于資源消耗和環境衛生水平等方面的評估。即通過對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要素的擴展,從生態意義的角度對建筑進行評價。可持續建筑的建設與發展是人類重點關注的問題,所以將社會影響等因素納入現代評價機制種,有助于對于建筑業生態經濟評價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在研究生態經濟的過程中,人們對于環境發展的經濟活動被認為是推動區域環境價值提高,隔離整合社會經濟與價值的重要方法。對于生態建筑評價標準的制定不僅是對環境保護的追求,也需要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和經濟評價標準進行結合。
3.1利益相關者對生態建筑的分析
生態建筑利益相關者是指受建筑施工實施影響的組織,在色彩建筑整體生命周期的基礎上,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和設計與咨詢公司,所以運營者要充分考慮到生態建筑的特點和特點,在整個壽命周期中有很多利益相關者參與,負責對施工全過程的監督和驗收,追求建筑業的發展,分別從利益相關者和開發公司決策設計階段到后續調試階段,在生態建筑的各個階段,生產者和經營者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與生態建筑企業有著密切的關系,設計企業應按照開發商的要求設計生態建筑,咨詢公司可以為企業提供生態建筑的設計和應用,商業生產者負責的主要行業蘿卜是生態建筑的具體建設,無論開發企業是否參與生態建筑的運營階段,大眾都是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直接受惠者。
3.2生態建筑的生命周期成本構成
事物的全生命周期是指事物的生產和消失的全過程,建筑物的全壽命周期是指建筑物的決定,這個概念源于管理科學,之后推廣應用于各個領域,結合其中的特點,提出了很多新的生命周期理論和生命周期費用理論,基于這個理論,開發商和咨詢公司的相關人員,要根據等生態建筑的利益,分為外在利益和內在利益,收益主體相對較多、復雜,生態建筑的優勢往往是經濟優勢,評價方法主要由財務指標計算而成,潛在效益主要包括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等,生態建筑根據效益的特性劃分,經濟效益屬于主導效益,在對生態建筑產品的銷售溢價和節能帶來的實際經濟效益進行分析后,再對相關經濟效益進行分析根據評價標準進行分析,與經濟傳統的舊建筑相比,生態建筑更為重要,生態特色材料更環保,這是它的優點,他們在室內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建筑裝飾材料和各種設施的污染,在裝修過程中直接產生的污染,其次。部分建筑材料在水泥砂漿中含有放射性物質和化學添加劑。
4.在生態經濟的背景下,分析建筑經濟的特征
4.1在生態經濟背景下更注重優化和智能化
提高建筑的智能化能夠有效地節省建筑的能源消耗。在生態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將現代技術運用在建筑施工管理的過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建筑行業對于功能的進一步優化,并且在此基礎上降低企業的投資成本,實現建筑的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就我國目前建筑經濟的發展現狀來看,完善現代建筑的智能化系統是未來建筑發展的重要方向。
4.2在生態經濟背景下,更注重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現代建筑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守保護環境和生態的重要原則,并且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和材料,來提高自然環境的美化程度,起到綠化生活環境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無論是建筑的外墻還是內部的墻壁,施工人員都應該選擇墻體保溫材料時,都要盡可能選擇可以重復使用的材料。在室內和客廳大體上使用的木質地板,甚至是舊建筑中拆除的木質地板,其主要目的是有效地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有效地減少水泥的使用,不在外墻涂油漆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地減少對人體的傷害和環境污染。
4.3在生態經濟的背景下,更注重節約自然和能源
在生態經濟背景下,現代建筑更應該注重節能,為了有效實現這一發展目標,施工人員首先要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并且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的使用。其次,由于衛生間會消耗大量的水資源,所以工作人員必須要合理規劃整個衛生間的材料消耗,在衛生間內的設施增加節水的功能,并且在條件允許或必要時考慮雨水回收等設備的安裝。
5.可持續發展使建筑經濟和生態經濟能夠實現良性互動
5.1建立規范的生態經濟和生態建設體系
增強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發展的密切性是現代建筑和生態經濟的最終目標。因此,工作人員在施工過程中,必須要不斷建立科學合理的建筑體系,其主要目的是運用體系來規劃現代建筑的工作,并且在此基礎上指導現代建筑生態發展方向。除此之外,施工人員還要采取有效措施來限制交通網絡對于土地的使用,并且限制車輛的使用頻率和車輛數量。為了有效節約自然資源,相關部門還要組織工作人員來開發可再生能源,以充分節省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
5.2明確建筑的要求和內涵
為了有效地實現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密切結合,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工作人員還要把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放在同一個發展體系中,并且對可持續建筑的要求和意義進行有效的分析和結合。除此之外,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生態住宅區的數量在我國城市中越來越多,生態建筑是生態經濟與建筑經濟相互作用機制的重要產物,在設計和規劃的過程中,相關設計人員會重視并且研究建筑與生態環境的關系。除了要對土壤等生物區進行研究之外,還要充分考慮水資源等條件的保護,因為這些因素在進行綜合作用之后,會對整個生態環境產生重要的影響。在可持續建筑設計中,無論是參考還是收集的信息都是多維并且全面的,所以無論是住宅區的環境管理還是特定的家具設計方案,相關工作人員和施工企業都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因為生態和環境因素不僅影響到可再生資源的利用,還會影響到制定適合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計劃和目標。
6.構建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互動性機制的具體措施
6.1優化評價體系,客觀評價施工水平
為了促進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良性互動,工作人員一定要注重評價體系的優化,并且在此基礎上加強建筑業對生態效益的重視。優化連續性評價體系對我國建筑工程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根據我國的實際發展情況和當地經濟和自然地理的發展現狀,建立符合我國建筑業發展的評價體系,科學合理地評價我國建筑業的先進發展水平,使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得到保障。并且一次為基礎不斷滿足市場的實際需要和標準,實現建筑施工科學高效的長期發展,在評價體系中,還要將所有定量標準與現階段我國的建筑發展進行有機結合。
6.2促進建筑可持續化
首先要減少施工團隊對于建筑材料的消耗,對于一個建筑工程的項目來說,建筑企業一般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其次,還要根據工程的具體特點和施工速度來確定施工工期,由于在建設過程中,不僅需要購買建筑材料,還要雇傭施工團隊進行工作的開展,所以建筑企業還要根據工程實際的建設過程,對勞動力成本進行合理的調整,并且在此基礎上不斷減少勞動力成本和材料成本的投入,以充分地提高施工團隊勞動生產率,冰品縮短施工期限,來節約成本,在選擇勞動力的過程中,一定要選用施工經驗比較豐厚的專業人員,如此才可以有效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管理成本,其次,由于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對于施工設備的成本投入,也比較高,所以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合理分配器械的使用時間,將機器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提高機器設備的性價比。
7.結語
從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角度出發,運用生態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和社會責任理論,本文根據分析房地產開發各個階段生態建筑項目所產生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得出結論,房地產開發商增加的生態住宅建設費用,應該在銷售和運營階段都能得到充分補償,并獲得可觀的利潤,特別是銷售階段的市場自由度可以更好地彌補成本的增加,生態建筑的開發不僅給企業帶來了經濟效益,也給企業帶來了全面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有更好的評價和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明確項目投資的總體評價方案和決策模式,促使行業供應商持續降低成本,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激發房地產開發企業生態建筑項目建設意愿,推動全行業轉變經營模式,實現生態建筑項目生態化。
參考文獻:
[1]黃昌榮.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互動性機制[J].中國集體經濟,2018(14):12-13.
[2]林靜.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互動機制研究[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0,10(08):64-65+86.
[3]趙忠厚.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互動性機制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21(0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