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琴



摘要:在中國具備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基礎和條件下,經濟環境發生重大的變化,為開放型經濟發展提供了挑戰與機遇。開放型經濟發展不僅表現在開放規模的擴大,更重要的還表現在開放結構的提升和開放環境的優化。近年來,沿海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在貿易國際化、資本國際化、經濟開放度與開放結構、區域開放合作、營商環境國際化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具有更高的目標,包括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投資貿易更加便利化,營商環境國際化、生產要素流動性更強等目標,完成這些目標需要把對外開放新高地作為主要著力點,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的格局。
關鍵詞:開放型經濟;外商直接投資;營商環境國際化
一、前言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諸多經濟形態中 ,開放型經濟已成為大國發展的必要條件。在社會主義新時期,改革開放使得我國各項經濟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時,在堅持新常態發展的經濟理念下,在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不斷轉變的過程中,由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帶動的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也在不斷提升,在經濟新常態的理念下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我國對外開放政策也在諸多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據今年數據統計,我國服務貿易總額達6959.8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我國吸收外資136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但是,我國在開放型經濟仍然有很多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的地方,而且致使了各區域經濟發展出現較大差異。部分省市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東部地區通過對外貿易和吸收外資快速發展起來,但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仍處于相對落后。開放型經濟背景下的經濟活動的空間集聚需要得到進一步加強,并且進一步向港口地區集聚。
近年來,在以工業化程度提升為目標以及全球價值鏈不斷增強的影響下,我國的開放型經濟逐漸轉向東部沿海地區,占對GDP和外貿易的比重不斷上升,這一現象表現了新經濟地理學的理論基礎。隨著國家開放性政策的頒布,作為改革開放的先驅者,我國沿海地區城市充分展現自身優勢,向縱深化和寬領域發展,充分展現自身優勢。當前國內經濟新常態和世界經濟轉型發展迎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沿海地區面臨著發展對外開放新目標和重大改革任務。據以往歷史經驗,沿海地區從把握全局角度出發,運用多方資源,立足當前經濟形勢,不斷加大力度拓展開放經濟發展的需求。
二、基于面板數據的檢驗的開放型經濟計量分析
開放型經濟強調把全球市場和國內經濟聯系到一起,盡可能充分地發揮本國經濟的比較優勢、從而參與到國際分工。開放型經濟國家是一個開放系統,是由生產要素的雙向流動,引發財富的雙向流動,這需要政府、企業、個人的全方位多元化開放。
國際分工的表現形式之一,外商直接投資(FDI)在開放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本文想通過浙江與其他南方沿海省份的FDI與GDP的數據比較分析,來說明FDI的發展對一省的經濟發展水平有著重要的影響,從而說明充分利用好外資資源,加強開放型經濟發展,有利于一省地區的綜合經濟水平的提高。
從實例的視角,采取計算剖析的辦法計算出浙江省及其他南方沿海省份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外商直接投資與地區生產總值之間的關系,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地區生產總值與外商直接投資之間的關系,首先對當前經濟形勢進行分析,采用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對相關概念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運用面板數據模型,對浙江省及其他沿海省份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兩者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其中本文數據來源于浙江省、廣東省、上海市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外商直接投資與地區生產總值的年度統計數據。本文對數據進行以下處理:首先對原始數據進行取對數處理,以消除異方差的可能性;以地區生產總值(GDP)作為被解釋變量,表示浙江省及其他南方沿海省份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外商直接投資(FDI)作為解釋變量,表示影響浙江省及其他南方沿海省份的開放型經濟發展程度的一個因素。
(二)基于面板數據模型的FDI和GDP的關系分析
本文運用面板數據模型解決樣本容量不足的問題,其作為近20年以來學者用于研究經濟學的重要計量方法,充分顯示了對于正確分析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因此為了通過浙江省等5個南方沿海省份的數據分析,反映外商直接投資對一省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本文利用軟件stata12對中國南方五個沿海省份的FDI和GDP之間的關系進行面板數據模型分析:
單方程面板數據模型的一般形式為yit =αi+β1Xit+uit,其中 i = 1,2……N ;t = 1,2,……T。其中i 表示截面數據的個數,t 表示每個截面數據的觀測時期總數。
因此,本文運用的初始模型為:lnGDPit=αi+ β1lnFDIit+eit;i = 1~5(1代表上海,2代表浙江,3代表福建,4代表廣東,5代表廣西);t=2000~2013 (年)方程中各個變量代表值分別為:GDP為隨時間變化的地區生產總值,FDI為隨時間變化的外商直接投資存量。
通過采用豪斯曼檢驗來確定選擇固定或隨機效應模型。檢驗結果表明,P值小于0.05,因此采用固定效應變截距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利用stata12,得到的固定效應變截距模型的回歸結果如下:
從回歸結果的各項指標中我們可以看出,該模型存在明顯一階正自相關,為得到更準確的模型分析,我們利用廣義差分法估計模型,得:
得到擬合后的回歸方程:lnGDP = 0.4044832lnFDI + 4.032241
對回歸結果進行統計檢驗:
1、R2值為0.8617,調整的R2也為0.8596,說明模型擬合程度相對較高,能夠基本反映出外商直接投資對地區生產總值之間的相互關系。
2、DW值為0.774768,顯然表明廣西差分估計模型后已消除自相關。
3、F統計值為417.47,遠大于其臨界值,進一步說明了模型對總體具有相對高度的近似程度。
4、各解釋變量的系數的t檢驗值在顯著性水平為5%的情況下,其絕對值均大于2,說明模型選取的解釋變量影響效果顯著。
本文運用計量模型中的回歸分析,具體衡量相關經濟變量之間的依存問題,但并不代表兩變量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基于此,文中繼續對浙江省和其他4個南方沿海省份13年的樣本數據進行Granger檢驗,以驗證 FDI與GDP之間是否存在這種因果聯系(為不失一般性,取滯后期為2期) 。從因果檢驗結果分析可知,FDI是GDP的原因。
(三)結論與建議
結合浙江省及其他南方沿海省份的FDI與GDP之間的現實發展情況,及基于模型分析統計結果,得出以下結論與建議:
FDI對一省的經濟發展有著關鍵的促進作用,如上所述,浙江省應將經濟增長和外商直接投資的引入結合起來,在自身發展需要能承擔的前提下,加大對外商直接投資需求的引入,從而有利于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的加強。外商直接投資的引資規模同時還要結合浙江省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技術、就業、出口等因素來提高引資質量,通過利用外資資源來加大浙江省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
在提高外商直接投資的數量的同時,浙江省還應該提高外商直接投資的質量,吸引更多優質跨國企業的投資,優質的外商直接投資能更有效地促進被投資地區經濟的健康發展,故浙江省應著力于營造良好的外商直接投資環境,加強自身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在吸引外商投資的同時提高自身經濟的活力。
三、加大外資引入、優化營商環境,構建高質量內外資集聚地
我國營商環境的優化應當堅持從國際化、法制化、市場化角度出發,在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市場主體需求為主導方向的時代,逐漸完善法制保障、強化各區域之間聯動作用、加強創新體制機制改革,與國際先進水平為坐標,為市場上各類主體投資營造一個穩定、透明且公平的良好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外資企業始終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外資結構含金量顯著提高、不斷優化。對比其他發展中國家,我國政府加強了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組織領導,具備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政策措施、優質的人力資源、廣闊的市場空間,建立了從全方位推進、督促營商環境優化工作的具體落實方案。在承接中高端產業轉移、吸收外資方面具有較大優勢。當前,外資企業占全國不足3%的數量,但確創造了五分之一的稅收收入、四分之一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近一半的對外貿易。因此與外資企業共享發展成果引資可使我國綜合競爭力大幅提升。同時,我國新需求進一步迸發、消費結構升級、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透明化的政務公開體系,優質的公共服務,公平透明、法制化、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為外國投資帶來新的業務增長空間,成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理想投資池。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結構快速調整,呈現領域地域不斷拓寬、結構優化、規模擴大、的新局面。
我國目前的政策是堅持優化經濟體制改革、實現政府的簡政放權,在放、管、服改革的實施、營商環境的重建、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等政策下,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實現政商關系良性發展,最大程度減少了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著力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程度激發營商環境的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從而增強我國經濟的發展動力。
提高營商環境和外商投資環境,加快開放型經濟更高層次的發展是當前發展需要。目前,全球引資競爭日趨激烈,穩定法制化、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是增加引資競爭新優勢、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中之重。各方政策表明,我國將依舊堅持投資和貿易的便利化與自由化,加快法律法規建設、完善制度建設,加緊對外開放的步伐,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者參與中國的經濟建設,改善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
參考文獻:
[1]陳子曦.中國各省市區開放型經濟水平比較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0年(5):11-15.
[2]金京,張二震.論新形勢下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戰略的調整[J].經濟管理,2015年(6):22-24.
[3]曹榮林.江蘇省外商直接投資(FDI)時空演變及區位決策因素[J].經濟地理,2007年(2):13-16.
[4]陶修華.我國出口外商直接投資與經濟增長的計量經濟分析[J].統計與咨詢,2016年(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