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桐 張景怡
摘要:本文以文化產業新形勢下的音樂社會功能——音樂治療與實踐為題進行研究,以不同人群細分,制定和開發針對性音樂治療方案,從而達到因人制宜、擴大受眾群體和增加大眾認識度的效果。據實踐得知,音樂理論和音樂技能的掌握是開展音樂治療研究的最基本條件,因此,作為音樂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項目——“音為愛診療室”,在音樂領域實踐的研發和實施中,占有獨特的優勢,進展也是十分順利,最終得出反響較好的音樂社會功能實踐成果并進一步認識到了音樂治療的重要性。
關鍵詞:音樂治療? 音樂的社會功能? 音為愛診療室? 心理健康
音樂治療行業作為新興行業出現在我國已有三十余年,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音樂治療行業尚存在市場空缺,而且大眾對音樂治療行業的認知也尚有不足,但經由初步研究可以確定,目前該行業仍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和市場需求。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音樂藝術界人士紛紛貢獻自己的力量,發起各種各樣的音樂創作與活動,為被籠罩在疫情中的人們帶去安慰和希望。由此可以說明,音樂在很大程度上對受創人群的有療愈作用。在文化產業的新形勢下,發展音樂治療行業將成為音樂領域中新的文化發展策略與市場需求。且當下大眾對音樂的需求也正在日益增加,顯而易見,音樂治療的實踐實施勢在必行。
一、“音為愛診療室”成立之因
現如今,人們在一個快節奏、高壓力、高強度的社會環境下,逐漸變得越來越機械化,社會心理危機也逐漸開始爆發,大量的“亞健康”人口由此產生,通過進行音樂心理治療來調整亞健康精神、情緒狀態將有機會成為未來精神治療的有效治療手段,因為通過音樂治療可以最直接有效的影響患者或普通大眾的主觀情緒,刺激我們的大腦深層,并能有效幫助人們促進智力恢復,提高日常生活工作質量等等。
根據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分析結果得出,我國殘疾人人口總數大約為6202萬,殘疾兒童人口總數大約為982萬。目前我國殘疾兒童與其他青少年在心理上還有很多差別,受到兒童情緒表達障礙和兒童行為安全問題的嚴重困擾,音樂治療對于特殊兒童與青少年的康復與改善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但目前我國整個特殊群體接受音樂治療的比例僅有2%。
近年來,隨著文化教育、音樂、文化公共服務等多方面的發展精神文化消費已經逐漸成為一種持續消費熱點,我國老年人的市場規模擴大、人口快速流動和社會遷移的速度加速等也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城市空巢家庭的成員出現,這些長期生活在城市空巢的家庭老年人由于往往缺少參與人際溝通,易使人產生一種孤獨感進而容易導致他們心情抑郁、惆悵孤寂,影響他們身體健康與影響家庭和睦,長期以往,會逐漸發展形成多種心理疾病,而臨床資料證實音樂對于改善情緒、增強記憶力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功效,有利于緩解空巢老人的心情煩躁等癥狀。
面對中國持續增長的特殊群體,我們需要完善音樂治療等相關產業的制度,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音為愛診療室”由此成立,經過了我們近一年的努力,幫助了部分因精神、情緒問題困擾的患者逐漸走出心理困境,積累了有效的經驗,與此同時,對于音樂治療行業也有了進一步全新的認識。
二、“音為愛診療室”項目設立成果
本次項目所設立的“音為愛診療室”是一個面向社會特殊群體展開的音樂體驗與治療機構。我們結合一線城市與國際市場的先進經驗,以音樂治療領域尚不成熟的東三省作為戰略發展中心,開發多元化、特色化、綜合化的產品,我們采取了線上及線下的雙向活動。為擴大推廣熱度,線上我們采取微信公眾號、抖音、小紅書、嗶哩嗶哩、微博等網絡社交平臺全線推廣,通過制作短視頻、音樂治療文創產品等多種方式帶動項目發展,提高了大眾對音樂治療的認知度。
同時,我們還針對不同目標人群特別定制治療方案、跨界融合營銷。在線下方面我們積極促成院校合作,多次走進敬老院、特殊兒童學校、企業、醫療機構等。從開設工作室之初,便組織團隊走進高校音樂學院講堂及城市音樂專場等活動。開設區域音樂治療合伙人模式,發展東三省線上培訓以及項目研發與指導等,以多元式全面化打開未來市場。
音樂治療雖然在我國發展的歷史時間很短,但我們有責任賦予音樂治療以新的內容和意義,使他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更好的為人類服務。
三、“音為愛診療室”針對不同人群的音樂治療策略
1.面對特殊人群
經初步實踐反饋,“音為愛診療室”在針對孤獨癥、抑郁癥和老年癡呆等特殊癥狀方向的治療起到的作用相比其他人群欠佳,但并非沒有幫助。而面對這一結果,我們通過分析得出:音樂療法是需要經過長時間、潛移默化地用音樂影響患者。但“音為愛”診療室機構成立的時間過短,所以不能在短時間內有最佳的療效。
“音為愛診療室”首先走進康復醫療機構,通過不同形式的音樂表演,如:歌唱、演奏視聽、視頻播放等方式來進行音樂治療。特別是接受治療的抑郁癥患者,我們采取了音樂治療與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方法。通過為期半年的治療,這種治療方式對該患者病情的好轉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而后期接受音樂治療的同病癥患者,效果略差。通過這一案例,我們便可以得到很清晰的觀察總結。兩者相結合的治療與單獨的藥物治療相比,的確具有更強的治療效果,而且相比單純藥物治療,加入音樂治療還可大減弱藥物治療的副作用,因此也不必擔心患者因攝入過多藥物而對其身體產生過多傷害。
在現代社會,患有孤獨癥、自閉癥的兒童也并不少見。根據科學研究顯示,兒童的孤獨癥、自閉癥大都是先天和后天兩種情況形成的,極可能與家庭和社會帶來的巨大壓力有關。有些生病的孩子會把自己限制在狹小的身體空間和心理空間里。因此,我們在治療中通過音樂欣賞首先幫助孩子走出了獨自的密閉空間,讓孩子們先通過聽音樂的方式進行放松,從而與“音樂”結交好友,與彈奏著者結交好友。運用這種方式,使他們學會適應外界,接受他人,進而努力成為社會的一員,快速適應社會的發展。針對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我們走進社區敬老院,針對不同老年群體采取了古典樂欣賞與戲曲欣賞的方式,試圖通過舊時代聲音喚起他們內心最本真的記憶。通過為期3個月的治療觀察,病情不樂觀的老人見效略差,而病情不重的老人見效較好,甚至有些可以通過歌曲為大家講述年輕時的故事。
2.面對上班族及亞健康人群
音樂是一種精神食糧,從音樂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音樂對誘導聽眾的積極情緒、改善其消極情緒具有積極的作用。所以情緒治療中,音樂療法也是不可或缺的。
“音為愛診療室”自開展以來,與企業及社區進行了多次合作,通過保健音樂,如慢性疲勞調樂、健康背景音樂、白噪音助眠音樂等改善上班族及身心亞健康成年人的心理狀態,通過音樂治療的方式緩解并釋放成年人群的工作生活壓力。我們為受治療者進行了一對一的私人訂制服務,由于每人的性格、情感、處境均不相同,因此對音樂的喜好、選擇也不同。所以在進行音樂治療時,我們針對不同的人選擇符合被治療者偏好的音樂,并注意保持“平衡性”,即音樂的“陰與陽”“靜與動”“強與弱”結合,從而達到了非常好的音樂治療效果。
3.面對青少年及學齡前兒童
(1)幫助青少年及學齡前兒童消除不良情緒。當今國內,大多數家庭是獨生子女,一些父母在撫養自己的孩子時十分縱容和溺愛,當出現挫敗感或無法滿足需求時,就會出現一些異常的情緒。還有一些青少年生活在單親家庭或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中,這些孩子常常被其他同學嘲笑。生活中缺乏溫暖和愛心會導致這些青少年產生焦慮、恐懼、自卑、孤獨、沮喪、冷漠等其他情緒。“音為愛診療室”與學校以及音樂教育培訓機構緊密合作,針對在校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發展進行特別的音樂心理治療,同時對在校教師開設音樂治療師范課程,使在校教師在參與進行實際音樂教學管理過程時,有效地對在校學生的綜合心理健康進行教育,提高在校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在進行音樂治療時,我們將孩子們按年齡和音樂喜好分為幾組,帶領孩子們聆聽不同種類的音樂:用悅耳的音樂和有力的節奏增加學生們的肌肉緊張度并振奮精神;用柔和的語氣平衡學生們的呼吸,使頭腦平靜;用美麗的音色緩解學生們緊張的情緒并放松心情。用這種音樂情緒療法可以幫助廣大學生迅速消除不良情緒,從而有效減輕他們的精神壓力和心理壓力。
(2)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音樂作品實際上是一種相對抽象的藝術,欣賞者無法直觀地感覺到它。相反,需要對其進行欣賞和想象,并將其與作品聯系起來,以便更好地理解它。在此過程中,思想得到了有效擴展和回憶。盡管音樂作品是抽象藝術形式,但它們具有對世界、社會和生活的內在解釋和理解,可以促進大腦在發散思維的同時體驗音樂療法的效果,從而有效地促進青少年的創新思維方法。“音為愛診療室”帶領孩子們進行音樂鑒賞,學習音樂相關知識理論,我們進行一對一基礎樂理教學,實時掌握孩子們的學習進度和學習狀態,設置課堂作業和課后小游戲,來培養他們的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創造性思維。音樂中包含的知識作為一種藝術,可以有效地促進青少年思維差異,使學生了解具體事物,擴大學生思維范圍,提高思維質量。在這種音樂心理療法的使用過程中,被治療者之間有效地相互進行交流,用放松的狀態感受音樂的節奏旋律,加深自己對音樂藝術內涵的深刻理解。
結 語
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展,那么不難得出,音樂治療對于人們精神類方面的問題確實也是極具治療根據性和幫助的,對促進人的個性化發展也起著獨特的作用。我們不僅要關注人的社會發展,更要關注人的個性化特征,使人們成為一個更為豐富獨立的個體。音樂藝術除了可以影響人們的情緒之外,也可以激發其想象能力,成為潛移默化的改變人們接受某些事物的有效途徑。當然,音樂更是可以通過幫助人們消除負面情緒、轉移人們的注意力來調節人們的情感問題,鎮定或改善人們的壓力與難題,喚起人們的內在感知,有效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等等。音樂作品是現代人們的精神食糧,也是人類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社會更不能缺少音樂治療的參與,不可以放棄這個一舉兩得的治療方案。不管是醫療行業角度亦或是音樂美學發展與音樂社會功能角度來講,音樂治療都是一個非常值得深究和發展的領域。
參考文獻:
[1]張懷海.音樂治療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J].大眾文藝,2020(16):191-192.
[2]鄧林園,李蓓蕾,趙鑫鈺.音樂治療對青少年羞怯的干預效果和機制研究[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6,4(11):663-668.
[3]王索婭.音樂治療的應用領域(二)[J]. 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21,19(02):153-155.
[4]陸茜.音樂治療應用的實證研究[J].長江叢刊,2021(03):75-76.
[5]劉東京.怎樣在特殊教育領域運用音樂治療方法[J].清風,2021(02):11-12.
[6]葛雪松,呂茵.論音樂的心理治療功能[J].當代教育論壇,2006(1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