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幼兒園發生傷害事故的主要原因,論述幼兒園傷害事故的預防策略,分別從教育行政部門、幼兒園、教職工及幼兒四個層面,提出避免發生幼兒園傷害事故的“四個重視”,確保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傷害事故 幼兒園 原因 預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9-0147-03
幼兒園傷害事故,是指幼兒在入園期間和離園的集體活動中,處于幼兒園管理范圍內所發生的人身傷害事故,如設施設備傷害;燙傷,食物、藥物、煤氣中毒,異物進入兒童器官等傷害;兒童走失、離園活動傷害等。《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對校園安全、管控和處理分別做出系列規定,要求把中小學、幼兒園的安全問題放在第一位。隨著學前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安全管理制度不斷完善、教職工對幼兒的安全防范意識不斷加強,有力支撐著園內各項活動的全面開展。但筆者經過深入分析發現,幼兒園安全管理還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為此,本文以廣西50多所幼兒園,以及近幾年參加廣西壯族自治區幼兒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的各類培訓學員作為研究對象,對目前造成幼兒園傷害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探究幼兒園傷害事故的現場處理方法,提出有效預防策略,確保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造成幼兒園傷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造成幼兒園傷害事故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幼兒自身的原因,也有來自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的原因。為深入了解幼兒園安全管理工作現狀,筆者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座談會、查看資料,以及多次到幼兒園走訪交流等方式開展調查研究,發現目前造成幼兒園傷害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制度不健全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責任不落實、管理不到位,是造成幼兒園傷害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盡管我國在幼兒園安全管理方面做出明確規定,但在具體落實過程中仍然存在偏差。如一些城鎮政府沒有設立專門的安全監管部門;部分民辦幼兒園沒有制訂安全管理制度或制度流于形式等,導致幼兒園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缺陷,為發生傷害事故埋下隱患。
(二)法律意識淡薄
一些幼兒園教師法制觀念和安全意識淡薄,存在重教學輕安全的思想,或是存在僥幸心理,違反教學管理相關規定現象。如個別幼兒教師缺乏耐心和愛心,對幼兒進行體罰或變相體罰等,沒有意識到體罰或變相體罰會對幼兒造成身心危害,更談不上對幼兒安全的重視;違反國家有關幼兒管理的法律法規,如違規使用校車等;玩忽職守、工作責任心不強,如午睡值班時串班聊天、給幼兒喂錯藥等。如重慶市巴南區某幼兒園發生婦人持刀砍人事件,致使20多名幼兒受傷,主要原因之一是園領導疏于幼兒園安全管理,安全防范意識不強,更沒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造成了重大傷害和惡劣影響。
(三)設施設備不達標
部分幼兒園存在設施設備不符合標準、陳舊或老化現象,容易造成幼兒園傷害事故發生。如園里的秋千、滑滑梯和木馬等不注意采取安全防護措施,有些甚至停放在水泥地上,相關負責人疏于檢查監督,沒有及時發現問題,必然存在安全隱患。
(四)幼兒自身的問題
幼兒自身的原因引起傷害事故,一方面幼兒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平衡性、協調性較差,反應不靈敏,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且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喜歡觸摸和嘗試等,極易發生各類傷害事故;另一方面,幼兒自身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哮喘,或是過敏體質等。幼兒自身的局限性,導致他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對傷害事故沒有防范能力。
二、預防幼兒園傷害事故的“四個重視”
幼兒園安全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建章立制為幼兒保駕護航。預防幼兒園傷害事故,涉及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出臺和保障、幼兒園的規范管理、教職工的貫徹執行以及幼兒的自我防護等多個方面,相關負責人應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落實到位、管理上嚴格規范,真正提升幼兒園安全管理水平,杜絕幼兒傷害事故的發生。以下分別從教育行政部門、幼兒園、教職工及幼兒層面,提出有效預防傷害事故發生的“四個重視”策略。
(一)教育行政部門層面:重視加強對幼兒園安全管理工作的監管,出臺政策提供保障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指出:“加強學前教育管理,規范辦園行為。制訂學前教育辦園標準,建立幼兒園準入制度。”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根據本地幼兒園情況,制訂辦園標準,明確職責,加強對幼兒園的規范管理;設立學前教育專項經費及出臺優惠政策,與教育局、衛生防疫站和消防隊等部門聯合起來,將安全防范責任落實到幼兒園和個人,定期對幼兒園設施設備和辦園條件進行檢查和評估,一旦出現傷害事故,追究幼兒園與相關責任人的責任,予以嚴懲。
(二)幼兒園層面:重視健全安全保障制度,加強規范管理
幼兒園管理者應重視加強安全規范管理,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提高依法治園、依法治教的意識;重視通過培訓和現場觀摩等方式,提高教職工安全事故防范意識和安全管理能力等。
1.明確崗位職責,建立健全各類人員安全保障制度。一是建立安全管理工作小組,明確安全第一責任人。組建由園長擔任組長和第一責任人,由主管副園長、教學班長、后勤人員以及保健醫生等各類崗位人員組成的幼兒園安全管理小組,全面負責管理幼兒園的安全工作。制訂危機管理預案,分派專門任務,如安全管理小組組長不在場或不能擔任領導角色時,應建立指揮鏈確定由誰負責指揮。二是健全和落實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重視建立健全一套系統、完善和責任明確的規章制度,如《設施安全檢查制度》《門衛管理制度》《晨檢及全日健康觀察制度》等,明確各個環節內容、責任人和獎懲辦法,并把責任落實到每個教職工,做到職責明確、管理科學、獎懲分明。三是重視定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安全隱患排查工作是杜絕幼兒園傷害事故發生的關鍵。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要求,幼兒園需定期派專門人員對幼兒園設施設備、各類人員以及事故易發環節開展全面排查工作,并注重開展經常性巡視指導和檢查評價。一方面定期對建筑物和各種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如有無威脅幼兒安全的危險建筑物、失修圍墻、損壞的大型玩具,溝渠、水池以及消防通道是否順暢等;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設施設備及時采取防護手段和修復措施;鼓勵教職工通過提醒和報告的方式,一旦發現安全隱患及時上報,最大限度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加強對幼兒園各類人員資格進行全面排查。目前民辦幼兒園各崗位“無證多、學歷低”的現象比較嚴重,幼兒園應提高各崗位人員的入職門檻,如排查廚房人員健康證和從業資格證是否齊備等,要嚴格把關,做到持證上崗,把安全隱患排除在幼兒園之外。
2.定期開展教職員工安全培訓,增強法律意識和工作責任心。通過定期開展培訓,調動教職工安全工作的積極性,要求了解和掌握幼兒園管理必備的法律知識;做到懂法、守法、執法,依法維護幼兒園的合法權益;教師還應加強師德教育,尊重、關愛和理解幼兒,工作中做到耐心、細心和愛心,提高工作責任心和使命感。
(三)教職工層面:重視提升安全管理及處理事故能力
1.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規范
掌握發生事故的現場處理辦法,如對門衛進行消防器材的使用、防惡人闖入、突發性犯罪行為遏制,掌握一些意外傷害的緊急處理技能,做到遇事不亂、應對有方,并注意培訓內容的實操性和系統性;對幼兒園傷害事故的易發環節加強管理,把好“八關”。幼兒是活動的個體,需要把好一日生活環節中八個需要注意的事故易發環節,分別是幼兒晨檢關、接送關、門衛值班關、服藥關、食品衛生關、午睡關、戶外活動關以及員工考勤關。
2.加強傷害事故現場處理的培訓
一是及時救助受傷害的幼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教師應該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急救措施應遵循挽救生命、防止殘疾和減少痛苦三個基本原則。當幼兒受到意外傷害時,教師應立即查看傷情,安撫幼兒情緒,并及時送醫就診。如果是緊急傷害事故,在醫生未趕到現場時,教師應爭分奪秒進行正確而有效的急救,以避免意外發生,如觸電、異物進耳鼻喉、車禍或中毒等;如果是輕微外傷,如燙傷等,應馬上送到幼兒園醫務室進行檢查和處理。
二是及時告知家長,做好家長工作。《幼兒園管理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在學生發生事故后,如實告知家長,這是老師應盡的義務。”家長作為幼兒的法定監護人擁有知情權,當幼兒受到傷害時,教師應第一時間告知家長,用正確的態度跟家長說明事故原因,不能隱瞞事故經過。事故發生后,教師還應及時家訪,關心幼兒受傷情況;如遇到需要協商的醫療費用問題,應與家長及時友好溝通,酌情商定。
三是傷害事故嚴重的,要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俗話說“紙包不住火”,一旦發生情節嚴重的傷害事故,幼兒園第一責任人應主動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爭取第一時間得到上級領導的支持和指導,必要時配合上級部門處理好社會輿論和家長投訴工作等。
四是保護傷害事故現場和收集相關證據。了解事故現場的真實狀況,對事故后調查取證、確定事故責任以及責任追究非常重要。《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第十六條規定:“事故發生后,有關單位和人員應當妥善保護事故現場以及相關證據,任何人不得破壞事故現場、毀滅相關證據。”幼兒園要做到保護好現場場景,禁止毀滅有關證據;保護好現場物件,如需移動現場物件的應提前做好標記,可以繪制現場簡圖、書面紀錄、拍照或錄像等,妥善保護好現場重要痕跡和物證;保存好事故證據,如住院和出院證明、病歷本和發票等;必要時對目擊對象進行記錄,通過現代設備手段記錄事故進程等。
五是傷害事故發生后的處理。傷害事故發生后,當事人應及時進行自我反省,盡早查出事故原因、弄清真相,明確相關人員的責任,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及時做出改進措施。園領導還應根據事故情節輕重,及時進行思想教育和全園培訓,將每次安全事故作為幼兒園安全工作的典型教育案例,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
3.指導教師管理好消極情緒,做好家園共育工作
幼兒園應重視教育和引導教師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消極情緒,做到心平氣和地對待工作中不愉快的事情,不能把消極情緒遷怒于幼兒,避免教育手段簡單化、粗暴化;教師平時應主動與家長良好溝通,爭取在教育理念和方法等方面與家長達成共識,不能把對個別家長的不滿情緒發泄到幼兒身上,更不能體罰和變相體罰幼兒,否則將會墜入犯罪的深淵。
(四)幼兒層面:重視加強幼兒安全教育,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幼兒處于一個身心不成熟的成長階段,自身安全意識差、運動水平低,容易發生摔倒事故等。《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規定:“學校應當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和地方課程設置要求,將安全教育納入教學內容,對學生開展安全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防護能力。”幼兒園需將幼兒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在愛護幼兒、尊重幼兒的同時,保護幼兒幼小的心靈不受傷害;重視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并貫穿幼兒一日生活中,如熟知交通標志和求救電話,掌握一些處理危險的簡單方法,利用談話、圖片、兒歌、講故事和定期開展安全演練等形式,教給幼兒自救的粗淺知識,提升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如發生火災時知道撥打119電話;燙傷時立即沖冷水;一個人在家時,不給陌生人開門等。結合家園共育工作,爭取家長配合教育,共同從生活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食品衛生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幼兒園玩具安全教育以及防觸電、防溺水教育等方面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確保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總之,幼兒園、教師、家長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高度重視幼兒園安全工作,做到常抓不懈、確保平安,時時、處處、事事把幼兒的安全放在首位,讓幼兒平安、快樂、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程秀蘭,趙炎朋.幼兒園安全管理的現狀、問題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8(12).
[2]粟濤.幼兒園意外事故的應對策略[J].幼兒教育,2016(3).
[3]李艷榮,蒙志勇.幼兒園教師綜合素質[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0).
[4]龍鏡鋒.幼兒園容易忽略的30個刑事法律風險[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7).
注:本文系2017年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課證融合’《學前兒童生理與保健》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編號:GXZZJG2017B066)、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課題“‘全面二孩’政策下廣西幼兒師資隊伍建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研究”(編號:2019A038)、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留守兒童管理體系建構研究”(編號:18YJC88015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滕忠萍(1973— ),女,壯族,廣西南寧人,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教育學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教育管理。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