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磊
摘要:為提高新時代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實際育人效率與課堂教學質量,彌補現有思政教育體系的缺陷漏洞,避免大學生群體受到外界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校方應當在體育課程體系中添加更多思治教育元素,通過建立貫徹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體育課程育人機制提高大學生的體能素養水平與體育競技能力,充分貫徹落實體育強國戰略,進一步革新體育技能與專業鍛煉技巧傳授方式,在教學活動中充分融入富有教育意義的思想教育內容,幫助我國當代大學生群體緩解學習壓力,使之全面地認識到學習體育知識、養成良好健身習慣的必要性與社會意義。主要分析立足于課程思政教育思想全面革新高校體育教育機制的現實意義,通過深入探究指出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體育課程教學的途徑,并列舉了基于課程思政理念創設全新體育課程體系的可行策略。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育;思政融合;教學過程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061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體育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健康不僅在于體魄,還在于心理健康和道德的健康。
一、重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引入思政教育內容的必要性與現實意義分析
(一)能夠間接性地達成思政教育任務
引入與思政教育有關課程內容與概念性知識彌補現有的體育育人機制的漏洞,發揮隱性教育的特殊效果,可進一步從正確方向出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路徑與形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在體育課程體系中的滲透力度與廣度。基于課程思政理念進行系統性調整與優化的體育教育模式,可發揮一定程度的德育效果,承擔部分的思政教育任務與職責,有利于我國高校思政教育體系的完善與實際育人效果的逐步提升,能夠使高校思政教育全方位融入體育課堂之中,讓我國當代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獲得強化與進步的同時,在價值理念、思想認識層面受到不知不覺的間接性正向影響,實現了思政課的顯性教育與體育課上的間接性德育的協調配合。體育教師可根據思政課指導教師的意見調整教學內容展現形式與配套的教材,逐步推動課程思政在體育育人機制中滲透,有效發掘了體育課程知識體系中所包含的各類豐富思政教育元素。
(二)優化體育思政教育考核機制
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高校學生體育教育教學中,可以優化教師實際考核機制。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本身具備物質需求和思想意志需要,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觀為基本,提高學生的社會主義覺悟和自我覺悟。因此優化高校的體育思想政治考核機制能夠讓學生回歸政治教育的本位,通過教師的體育教學滲透思政教育,激勵學生在體育教學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優化自我價值觀,將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的考核機制中,實現考核機制的科學化和有效化,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保證高校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能夠全面健康發展。
二、體育課程思政教育融合的價值
(一)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一個強大的國家,只有人民思想保持高度統一,其發展才會具備源源不斷驅動力。課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辦學特色。高校應堅持社會主義大學的育人導向,通過建設課程體系,挖掘各門課程的價值意蘊,把教書育人落到實處,確保社會主義大學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
(二)有助于更好地達成既定的人才培育目標
高校體育教師應當以批量培育高素質實干型人才為基本教育目標,貫徹黨和國家制定的課程思政教育理念與素質教育思想,在體育課程知識體系中添加具備道德規訓成效的思政內容,強化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價值觀塑造效果與育人功能,在教學過程中引導當代大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水平,采用形式多樣的指導方法激發大學生的道德意識,使大學生能夠在體育課教學活動中獲得全面的鍛煉,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準則。
(三)明確著力點:以體育專業知識教學為支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所有課程都蘊含著豐富育人資源,要深入挖掘每門體育課程專業知識中蘊含的思政元素,使體育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在每門課程的教學中要全面解讀國內外學科發展的學術前沿,使學生深入理解和把握體育學這一內容廣泛、學科交叉性強的課程內容,培養學生國際視野,提升學生專業興趣。同時依托課程領域知識與實踐方法,注重提煉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國家戰略思維、愛國情懷、社會責任、人文精神等價值理念,將價值引領融于相應的專業知識傳授中,逐步擺脫照本宣科、單向灌輸等傳統教育方式的路徑依賴,不斷增進內容的知識性、學理性以及方法的多樣性,全面提升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育人的吸引力,緩解思政理論課“孤島化”的現實困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行業理想。
三、結語
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要從理念“缺席”走向現實“在場”,需要從單一走向多元、從簡單走向復雜、從封閉走向開放,拼接、整合零散化、碎片化體育專業知識育人空間,最終形成顯性課程和隱形課程無縫銜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場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質量,產生思想引領的實際效應與邏輯。因此,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要從整體課程出發,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等“顯性課程”引領下,發揮專業隱性課程作用;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立足于體育類學科專業視野、理論和方法,提煉專業課程中蘊含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文化自信等價值理念,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提升體育學類專業“課程思政”育人引力和感染力。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2]成桂英,王繼平. 教師“課程思政”績效考核的原則和關注點[J].思想理論教育,2019(1):79-83.
[3]常志利.論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基本功的錘煉與提高[J].體育師友,2019,42(6):36-38.
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