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學 王莉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數量統計法和對比分析法對重慶市現有的中小學體育政策法規進行整理分析,發現重慶市中小學體育政策法規存在數量不足、涉及領域不夠、沒有地方特色等問題,通過參照國家有關政策法規提出完善建議,并認為重慶市中小學體育政策法規建設可以通過建設中的監督和區域之間的協作達到更加健康協調的發展。
關鍵詞:重慶;中小學;體育政策法規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410
1研究目的與方法
1.1研究目的
政策法規是政府部門用以調控和管理各項行政事務的重要手段, 也是政府依法行政的依據。[1] 重慶市直轄以來制定了一系列中小學體育有關政策法規,這些政策法規的制定, 對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保證學校完成學校體育的任務, 保證學生享受應有的體育教育和體育鍛煉的權利, 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梳理這些政策法規從而發現其中的問題,并提出進一步完善的建議,對于準確地理解學校體育功能, 完成學校體育工作任務, 推動學校體育改革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本文通過查閱中國知網碩博文獻和期刊,及查閱國家體育總局官網和各省市教育委員會官網收集各類資料和數據。
1.2.2數量統計法
對查閱得出的數據進行歸納整理。
1.2.3對比分析法
通過對數據的整理,綜合文獻查閱情況進行一定的梳理分析,進而得到一定的結論。
2重慶市中小學體育政策法規建設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為促進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黨和國家站在未來民族發展的高度,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旨在保障學生體育權利的政策法規,為我國中小學體育的開展提供了方向和法律保障。重慶市直轄后,重慶市人大、政府和教育委員會對中小學體育的發展高度重視,在2008年出臺了《“健康重慶”體育行動計劃》、《中共重慶市委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建設“健康重慶”的決定》、《中共重慶市委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 》法規。2015年重慶市教育委員會發布了《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關于大力推進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的意見》為進一步推進重慶市中小學足球項目的發展提供了指導意見和方向。這些政策法規的發布為重慶青少年體育即學校體育工作開展指明方向,為全市青學校體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具體見表1
作為年輕的直轄市,重慶市中小學體育政策法規的建設起步較晚。因此,重慶市相關部門在政策法規的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一些問題與不足。
2.1數量不足,涉及領域不夠
根據查閱重慶市人大和重慶市教委官網網站,我們統計發先重慶市中小學體育有關的政策法規僅5件。我國學校體育政策法規涉及領域主要包括:學生體質健康、學校體育課程、課外體育活動、學校體育競賽、高水平運動隊、體育場地設施和學校體育安全。[2]重慶市中小學體育政策法規中涉及領域只有學生體質健康、學校體育課程、學校體育競賽和體育場地設施這四個方面的內容。
數量上,重慶市中小學體育政策法規與其相鄰的幾個省市或與其相似的直轄市比較,重慶市中小學體育政策法規數量明顯不足。具體見表2
2.2政策法規沒有因地制宜
體育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及規范性文件對于各地體育事業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其制定也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3]重慶市轄有民族自治縣,所以在中小學體育政策法規的特色性上應該偏向于民族自治地方,以保障民族自治地方學校體育事業的發展,而重慶市到目前為止卻沒有一件關于民族自治地區中小學體育單獨的政策法規。當前,縱觀重慶市現有的5件中小學體育政策法規,在內容和結構與各省市大體相同,過于原則化,無法體現地方的特色性。
2.3缺乏可操作性
法律規則可否操作, 直接決定著其能否產生效力。 一般而言, 易知的、明確的、肯定的、具體的法律規則因可直接操作, 故而可直接依法辦事。 相反, 難解的、模糊的、含混的、抽象的法律規則因無法操作, 故而即使有人違反也難予以處理。[4] 詳細梳理重慶市現有5件中小學體育政策法規發現,條款內容大都是原則性、口號性的大框架,缺乏實際操作性和可行性。如:在《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關于大力推進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的意見》第二條中“有條件的學校要開展以足球為特色的“一校一品”體育教學改革。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要適當加大學時比重,每周至少安排1節足球課2次課外足球活動,保證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時間。”這里“有條件”和“無條件”的的標準是什么?并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就導致學校在實施過程中缺乏操作的標準。
3完善重慶市中小學體育政策法規的建議
3.1彌補政策法規數量不足,涉及領域不夠的問題
自1990年以來國務院、全國人大等國家層面、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等各部委出臺的各項政策法規,部委以上層次的各級主管部門先后出臺的政策和法規有29部,其中有宏觀的綱領性文件,但更多的是具有實際操作性的實施辦法和標準,從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具體內容、評價標準、監督機制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確的規定和說明。[5]所以,各省市應加強對國家現出臺的有關政策法規的細化和補充,對現行政策法規適當修改和調整。如:參加體育運動中中小學生造成的傷害及其賠償問題,是作為制約目前學校體育健康有序開展的一個困惑和顧慮,從法律體系完善上,也成為民事賠償體系中倍受關注問題。建議重慶市相關機構部門健全這一系列問題的有關處理辦法的政策法規。以增加重慶市中小學體育政策法規的數量和涉及領域。
3.2相關政策法規建設結合地方特色
3.2.1依地貌特征制定相關政策法規
重慶市地區特色是高山、丘陵及江河為主,可根據地區特色制定符合當地中小學生體育活動的相關政策法規,如:在可開展登山活動的渝東南地區相關部門制定有關政策,以豐富當地中小學生的體育活動項目,為活動的開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3.2.2民族自治地方的中小學體育政策法規建設
重慶市作為全國唯一轄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轄市,挖掘地方人文資源和民族特色資源,推廣武術、龍舟、舞龍、舞獅、垂釣等傳統體育項目,扶持板鞋競速、高腳競速、蹴球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發展學校體育是基礎,制定出臺相關學校體育項目、特色學校和特色課程的政策法規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3.3增強政策法規的可操作性
重慶市出臺的一些有關中小學體育法規政策條款中“強調性”、“籠統性”、“宣言性”的條文比較多,且許多條文多為原則性的規范,程序性、操作性的規范較少,因而缺乏實踐操作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法規政策執行落實的難度。政策法規在指定的過程中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需要具體量化的給出一個標準界定,以增強政策法規在執行過程中的可操作性。
4重慶市中小學體育政策法規進一步規范化發展的建議
4.1提高政策法規建設過程中的社會監督
目前, 學校體育法規的運行在立法、守法、執法等環節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這與法制監督不利有很大關系。[6]在政策法規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都離不開監督,社會監督是以人民群眾為基礎的一種非官方監督,它包括各種社會團體監督、新聞媒體輿論監督、公民個體監督等。可以通過對學校體育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的適時報道,提高學校體育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將其納入社會監督的視野。
4.2加強對國家法規的配套建設
國家出臺的學校體育政策、法規需要地方相關部門去熱行、推進和監管,這就要求各省市應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配套的政、法規。但是,目前只有少數省市出臺了一些相配套的地方性政策、法規,而且出臺了地方性政策的省市也基本都是按照困家出臺的文件進行“復制”與“粘貼”。[2]建議重慶市加強對符合國家方向的配套政策法規的建設,從而提升重慶市中小學體育政策、法規的時效性,促進重慶市中小學體育工作全面、持續、有效地開展。
重慶市潼南區教育委員會 重慶市潼南區文星小學 重慶 潼南 402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