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娟
摘要:中國小提琴音樂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時期,是中國藝術文化中的瑰寶,中國小提琴音樂發展史體現了小提琴音樂在我國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通過學習中國小提琴音樂發展史,能夠為未來小提琴音樂發展指明方向,在寶貴的經驗中進行更進一步的探索和思考。本文對學習中國小提琴音樂發展史的意義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中國;小提琴;音樂;發展史;意義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139
前言:學習小提琴音樂發展史對于小提琴的演奏、教學等工作等有著重要的意義,眾多的音樂家前輩在小提琴藝術發展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指引小提琴藝術更快、更好的發展,留下了寶貴的經驗,為后人在小提琴音樂發展中提供了有力的依據和支持。針對小提琴音樂發展史的研究,要在不斷的深入探索中正確把握方向,實現小提琴音樂文化的可持續創新和發展。
一、形成對小提琴音樂產生和發展全過程的全面了解
學習中國小提琴音樂發展史,對于小提琴演奏教學以及相關的研究工作來說有著重要意義,是從事小提琴音樂文化行業人員發展自我中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通過學習中國小提琴音樂發展史,能夠全面了解小提琴音樂在我國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小提琴音樂的產生與繁榮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時間,與特定歷史時期當時的文化、生活、經濟、政治等狀況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小提琴音樂是日益成熟的藝術以及快速發展的科技之間相結合的產物。在15世紀末16世紀初期,小提琴音樂藝術產生,當時的文藝復興運動對于新文化探索帶來了極大的刺激作用,意大利在油畫、雕塑等美術領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發展形勢,留給了后輩眾多藝術作品,解放了音樂在禁欲主義中的約束和限制,人們不再將對神的歌頌和敬仰作為音樂的唯一要求,而是更注重表達人的感情、意志等,小提琴作為一種具有強烈個性、自由奔放情感熱烈的拉弦樂器由此產生,與人的聲音更加貼近。直到17世紀之后,小提琴制造業的工藝水平不斷提高,愈發完善,形成了更加嫻熟的演奏技藝,在不斷豐富的音樂創作下,廣大的音樂愛好者愈發重視小提琴音樂,小提琴受到了人們的普遍喜愛,從歐洲向全世界發展形成了多種流派和風格。中國小提琴音樂則是發展于明末清初時期,此時恢復了與歐洲通商,取消了百年海禁,中國地區吸引了大批的西方傳教士,促進了中西方文化之間的深入交流,中國也開始逐漸傳播小提琴藝術,多種多樣的藝術文化活動推動了小提琴音樂的發展進程,例如按照清代皇帝康熙的旨意,法國音樂人到宮廷演奏小提琴,羅馬教皇派出了傳教士將小提琴音樂傳播在民間,教會學校組織和開展了有關音樂的課程和活動,在中國地區由西方管弦樂隊創建音樂表演、組織音樂活動[1]。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小提琴藝術逐漸起步,中國人越來越多的接觸西方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結合自身的意志,接受和學習小提琴,并從事與小提琴有關的藝術活動。小提琴音樂發展中,中國第一批小提琴留學生以曹如錦為代表,學成歸來以后從事小提琴的教學和表演行業。推動了中國小提琴藝術更好的發展。五四運動之后,中國小提琴在新知識熱潮、新思想熱潮的時代背景下,受到中小學迅速崛起和音樂教育廣泛開展的影響,拓展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蕭友梅先生為代表的音樂教育先驅倡導和努力下,中國成立了我國第一批專業音樂教育機構,例如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上海師范專科學校音樂科等。小提琴教育愈發規范,開始編纂小提琴演奏的書籍教材、翻譯樂譜,小提琴創作質量與數量形成了質的飛躍。政府愈發重視文化事業,小提琴音樂創作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績,在左思潮干擾作用下,中國小提琴藝術發展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磨難,直到新時期以來,針對理論研究以及小提琴創作廣泛開展和深入,呈現出了多彩活躍的局面,成果豐碩。中外交流日益活躍[2]。
二、了解前輩音樂家的貢獻與寶貴經驗
前輩音樂家在小提琴藝術的發展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指明了中國小提琴藝術的發展方向,將寶貴的經驗留給后人,中國小提琴藝術發展明確了民族化的發展方向。民族化發展能夠提高廣大民眾對小提琴的接受度,因為小提琴是一種外來樂器,為了走向世界、走入中國,必須要強調顯著的本土特色和民族特色,前輩藝術家們經過不斷的探索得出了獨到的見解。中國小提琴音樂史的學習和研究中,結合前輩藝術家們的寶貴經驗,要打破固執己見的守舊模式,在本國固有精粹的基礎上,容納外來潮流文化,實現東西方文化的合作和調和,開辟新的道路,而不是僅僅抄襲他人皮毛[3]。
前輩藝術家們為了能夠使中國小提琴音樂在國際舞臺上大放光彩,不僅學習和掌握外國優秀學派的表演手段,還融入了本國民族音樂,實現了表演手段的創新,在中國土壤上繁榮發展。前輩藝術家們在小提琴音樂創作和演奏中開辟和選擇了民族化的發展道路,例如,桑彤的“夜景”中鑲嵌著五聲性和弦,推動了小提琴音樂的民族化發展進程,在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中,借鑒先輩藝術家們寶貴的經驗,將教學和交流作為發展中國小提琴藝術的重要路徑,提高小提琴的制作水平,為中國小提琴藝術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加強對中國小提琴藝術的理論研究、音樂創作研究,強化中國小提琴藝術的發展動力,提高音樂工作者的藝術素養和綜合素質。在不斷的努力和探索中,保證中國小提琴藝術能夠更好地發展,通過對中國小提琴音樂史的學習,了解前輩音樂家做出的貢獻,結合寶貴的經驗,回顧歷史,總結教訓,實現對未來的更進一步展望[4]。
結論:綜上所述,中國的小提琴音樂有著顯著的民族性特征、情感性特征和時代性特征,記錄了歷史,是弘揚民族文化的重要路徑,體現了我國的小提琴音樂的人文關懷。對于小提琴音樂發展史的學習和研究,未來將會持續深入探索中國小提琴音樂發展史中精彩瞬間和寶貴的經驗,為未來中國小提琴音樂文化的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賈曉程.淺談當代中國小提琴音樂的發展脈絡與文化特征[J].中國文藝評論,2020(12):71-76.
[2]遲源.小提琴民族化發展路徑分析[J].劇作家,2020(04):130.
[3]蔣笑一.和聲教學分析中音樂主題形成與發展——以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春天》為例[J].教師,2020(20):114-115.
[4]劉子君.馬思聰小提琴音樂對我國小提琴民族化發展之影響[D].江西師范大學,2020.
四川交響樂團 610000